英国诗人罗雅德・吉卜林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聚!”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很震惊――从前何以两个民族如此疏离,彼次陌生。然而如今,在一个世纪之后,东西方相聚了。用刀和叉吃饭的人们可能会熟练使用筷子,而过去吃米饭的人们也开始喜欢吃面包和薯条。
毋庸置疑,东西方之间的确存在差异。中国的厨师将蛇、乌龟、熊掌制作成令人馋涎欲滴的美味,西方的顾客们无不为中化民族的美食所惊叹。然而当被告知菜的配料时,他们吓得发抖并将许多配料丢掉。中国人视这种做法为奢侈浪费。
至于服饰,西方人那夸张大胆的衣服让东方人震惊。那种性的短裙,暴露的比基尼,在正统的中国人眼中太出格了。
有人争论说东西方相聚,使得我们能够在东西方中做出选择。然而我相信最美好的未来在于东西方世界的创造性的结合,我们可以变西方的观念,习俗,技术为已所有,为已所用;我们可以享受两个不同世界之精华。
而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会威胁到我们的民族特色吗?
历史让我们轻易相信――也许是过于轻意相信此说了。
在西方,一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而在家中,各人有各人的领土,不同卧室的人切忌不请自入,更不能翻阅他人的文稿信件。美国为保护个人的隐私,很早就制定了隐私法,涉及个人财产、住宅、新闻报道、审讯、言论自由等。有人认为西方人这种个体主义价值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持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人甚至认为采用西方习俗,比如新娘结婚要穿白色婚纱,是对外国介入的屈服,是对传统遗产的背叛,因为按中国传统,结婚新娘要穿红色的礼服,而白色恰恰代表哀掉。
长此以往,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了?
答案是:一个伟大自信和民族学习外面的世界易如反掌!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懂得,尊重他人隐私是高素质人格的表现;而人权得到保护,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无论白衣还是黑衣,还是东西方异质文化的联姻,都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小品尝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我们,开始频频出入肯德基、麦当劳店;但却不会放弃自己的良好品味。热爱京剧的中国人,开始哼着蓝调的音乐;但京剧总让人想起自己是谁。
二十年前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士乘机飞往纽约,尽管她看上去很自信,但是仍掩饰不住焦急和好奇。很快空中小姐送来饮料,并问这位年轻的女士要喝些什么。女士自己也不清楚应该要些什么,于是空中小姐给了她黑黑的冒着气泡的可口可乐。女士从未见过,便问到:“这是一种新茶吗?哪里出产的?”旁边的其他外国乘客听了很吃惊,开始窃窃私语,年轻的女士脸红了。
二十年后的12月24日,伴随着欢快祥和的圣诞歌曲,在中国随处可见挂满五彩缤纷礼物的圣诞树,白胡子圣诞老人微笑的头像问候每一个人。金色的风铃、白色雪绒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街头橱窗内的美丽风景。中国传统的大红“福”字也贴得满墙都是,镶着金边的小红“福”字成了圣诞树上的新装饰。21世纪的中国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欢度圣诞,品味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过去,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语言知之甚少,甚至不明白什么是“韬光养晦”。在今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学习汉字和中国历史文化。他们开始了解儒学、佛教;开始明白东方文化或多或少是儒学和佛学的共同产物,东方文化倡导改良个人,谦虚勤勉。西方人渐渐体会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可贵之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友爱。现在不难看到许多的西方人坐在一张圆形的餐桌旁,手持筷子共同享用着桌上的每一道佳肴。他们开始学会对身边的人关心,乐于提供帮助。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容忍可以治愈文化共存中的偏激、歧视、优越感和憎恨问题。莎士比亚笔下的绅士安东尼奥谴责夏洛克是个异教徒,也许他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种族偏见和优越感。夏洛克为了报复坚持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因为他心里充满了仇恨。
今天当我们去拜访朋友时,我们会发现心底里牢记着:“爱你的兄妹,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容忍他们的不同。”我们的生活正随着不同文化越来越多的交流,发生深刻的改变。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异国文化特征体现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之中。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得Internet这个词,懂得互联网的神奇之处。中国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也被西方人翻译成了许多版本,不过同样都是威风凛凛的美猴王。
香港、澳门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他们的回归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巨大力量。香港是个不折不扣的现代化都市国际大都会,但仍保留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英国殖民统治时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巧妙地相互协调着。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中西文化在这里得以并存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每逢传统节日,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在澳门必定要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地球这个大家园正越变越小,不同民族的人们正紧密相连。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如何得以享受狄更斯、海明威的名著?我们可以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宏伟交响乐?没有文化交流,西方人怎能享受中国的美味,他们怎能知道儒学有助于调整人际关系,怎会将《孙子兵法》应用于本国?
现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东西方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被异族文化所影响。尽管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也不乏共同的品质:耐心、宽容及开放的意识。拥有了这些品质,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世界。未来将是中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的时代,东方与西方之间会达成真正的了解。
(补白)
名牌大学生求职日趋理智
清华、北大两校毕业生招聘会,一直被认为是应届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风向标。不久前,清华、北大2005年毕业生招聘会相继举行,毕业生的从容和冷静让招聘者着实吃了一惊。也许是社会残酷的竞争让天之骄子放下了架子,踏踏实实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月薪能够达到2500元就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底线。
北大今年有毕业生近8000名,除去保送、考研、出国之外,预计就业的就有近4000人。此次来北大进行招聘的企业共有150多家。一家外地报社的展台前,一女生表现出对媒体行业的极大热情。当招聘者开出不提供住房每月3000的条件后,该女生表现出很满足的样子。她说,其实我心里的预期薪水每月2500元就行。这位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说,自己并不想留在北京,也不奢望会有什么高薪,只要生活条件好一点就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现场发现,本科生在起始薪水上与硕士、博士生差距不大。学生们也深知竞争的激烈,因此盲目要高薪、提条件的学生几乎没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出工资2000元、没有实习期、年底晋升***衔、结婚分房等优厚的条件招揽毕业生;私立汇佳学校本科生工资2000元以上,这些与本科生预期工资相吻合的用人单位,还有那些待遇不低的媒体,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汇佳一上午就收1到了百余份简历。
据了解,北大今年将有超过70名毕业生去西部工作。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方伟表示:北大还会为毕业生举办多场就业讲座,联系国家重点单位,让应届生去实地“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