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充分发挥情感效应,把情感变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教育劳动,从实践上看,是人之开发的艺术;从理论上看,是人之开发的科学。这种开发,是教师借助各种方法,将一定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师生感情达到亲密无间、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圆满地完成。
1 “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爱着别人。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充满着爱与被爱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同样有感情、会思考,正处在成长发育期。每位学生都钦佩、尊敬老师听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他们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很需要爱的,而且他们也能很好地感受到爱。在家庭需要父母的爱,在学校需要老师的爱,并且许多孩子重视老师的爱胜过自己的父母,对老师的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更强烈。老师切不可漠视学生的这种心理。
假如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没有爱,我想教育是肯定无法进行的。“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说是强调了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教育学生,老师应满怀真挚与热情,以爱的教育感染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虽说是一种外部因素,但由于它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可以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需要。不在“以情育人”上下功夫,单纯地以纪律、考分来刺激学生的积极因素,是不科学的,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表明,若没有“爱的需要”,人是无法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
2 “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是教师高尚情操的集中反映
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爱一个孩子,换来的不只是孩子对教师的爱,还有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会怎样去爱别人。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只有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和激情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才能塑造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刚入校的学生,他们对学校充满好奇,对教师充满敬畏,对学习充满激情。此时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充满眷童真来到我们面前。他们并不懂得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进课堂他们的感觉更多的集中在教师身上。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待他们很好,很爱他们,他们就愿意和教师一起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孩子恰如“导儿学步”,小孩子在几步远的地方之所以能鼓起勇气趔趔趄趄地走过来,是因为他们扑向的是爱他们的妈妈。亲情使孩子迈开了脚步。教师必须用对孩子们的爱,引发孩子对“亲情”的感觉。例如一个轻轻的微笑 ,一个充满着温情的抚摸,一句亲切的问候:“你多大了”、“你真乖”、你是个很不错的孩子――这些都会使他们感受到鼓励和关怀。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便学会关爱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教师。“爱屋及乌”在小学阶段表现的极为突出。
3 “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是老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
教师从教,是与学生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上的相悖,往往会阻碍知识的传授,而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由教师充满激情的爱交织起来,才能“通情而达理”。从教学方面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其乐学、好学、善学。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内在动力机制。因而,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促进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
我们还知道,在教育活动中,爱学生的老师也一定得到学生的爱。当学生意识到老师真心爱他(她)时,无论是耐心的教导,还是严厉的批评,甚至是一顿训戒,都很容易被其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形成自己的觉悟和决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将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敞开心扉,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老师也才能够真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使思想教育工作发挥有效的转化作用。
4 “热爱学生、以情育人”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人的社会心理健康与否,取决于个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感受。教师关心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热情、友善、奋发向上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更多的“亲和社会行为”;而冷漠、不公平的师生关系,则容易使学生滋生自私、麻木甚至的心理倾向,表现出更多的暴力倾向与违法犯罪心理。教师要以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所培养的人才会具有巨大的社会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高尚真挚的爱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使其不断奋发向上,为社会和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每位老师要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职责。
总之,“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既是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