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岁左右开始,家长忽然发现孩子变得固执起来:你让她穿粉色的连衣裙,她偏要穿白色的裤子;你想带他去公园,他偏要去动物园;在游乐场你告诉他该回家了,他就是不肯;超市里不管你怎么说,她非要买她想要的东西……原先温顺听话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主意,甚至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的表现。
儿童的两次反抗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所谓的反抗期:3岁左右的第一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每一反抗期的出现都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岁以后的儿童开始能够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和他人区分开来,有了“我”的概念,逐渐出现自我意识:站立的姿势和***行走扩展了儿童的视野和活动范围;精细动作的逐步完善让儿童有了“我能”的想法。儿童不再完全跟随家长的视线、完全依从家长的要求,他们开始“***”了。“我”想要这个、“我”要去那里、“我”还想玩一会儿,所有这些关于“我”的想法是儿童最主要的思维方式。然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只会用不断坚持自己主张的做法试***说服家长,也就往往被成人看做“固执”。如果成人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回应儿童,其结果很有可能爆发一场亲子“战争”,孩子哭闹,大人气恼,最终不是两败俱伤就是不了了之。
知道了这些,家长们可以不再把孩子的这些行为只理解为“固执”,而要把它们看作孩子学习表达、理解他人、观察环境、学习控制自己、学会与人相处的重要契机。
亲子互提合理要求
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合理的。例如:孩子想要穿白色的裤子、想要去动物园、还想多玩一会儿、要买一个芭比娃娃做生日礼物,这些要求一般来说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非要穿裙子;明知只能去公园,却非要求去动物园;已经是睡觉时间还不想放下手里的玩具;家里有同样的玩具不玩。却要买新的……这些要求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
反之,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也要看看是否合理,是不是唯一的选择。家长想给孩子穿粉色的裙子,也许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坚持只去公园,其实是因为公园比动物园近;命令孩子回家,其实也许只是自己累了……这些多半是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就要反省一下了,是不是还能单纯地埋怨孩子固执呢?
劝说“固执宝宝”有方法
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自己的要求并不那么重要,别人的要求合理时也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合理要求得以实现也让孩子获得***与成功的体验,孩子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总有难以避免的矛盾,例如孩子的合理要求却由于家长的原因不能满足,这时,家长也应当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再说明理由。
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两组对话:
“动物园那么远,天气又热,没人想去玩,还是去公园吧。”
“我不热,我想去动物园。”
“听话,今天只能去公园!”(家长开始失去耐心)
“我就想去动物园!”(孩子在示威)
“你怎么就不听话……”(原来的好心情逐渐变成气恼)
“动物园也很好玩,但是今天爸爸还要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公园离家近,我们还可以多玩一会儿。”(受到尊重的孩子会耐心听完家长下面的话)
“可我还是想去动物园。”(还想坚持,但可以做出让步)
“等爸爸有时间了,我们一定去动物园。”(虽然向后延,也还是尊重孩子选择)
“那好,我们下次去动物园吧!”(暂时放弃,再次提出合理要求)
作为家长,您愿意选择以上哪种方式呢?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态度要坚决,首先说明不合理性,再提供合理的建议:
“已经9点了,收起玩具,我们要睡觉了。”
“我不困,我还想玩。”
“现在不睡觉会影响到明天,没有精神就玩不好。我们现在就躺好,妈妈给你讲故事,帮你睡觉。明天有精神了,妈妈陪你一起玩。”
“明天要陪我玩啊!”
说服孩子,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幼儿期的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不要让孩子过分关注于眼前的事情。有些家庭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妈妈想尽办法让孩子脱衣服洗澡,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这时爸爸过来只说了一句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爸爸不是严厉地要求孩子马上听妈妈的话去洗澡,他只是说了一句:“奇怪!那是什么?”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已经不再关心妈妈是不是在给他脱衣服了。这就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家长已经给孩子解释过原因后,孩子还是不能释怀,那你不妨试试这一招。
其次,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最好多有几种选择,这样他就不会觉得是被强迫,而是可以主动做出决定。例如:“你是穿粉色的裙子,还是白色的裤子呢?”“你想再玩5分钟还是3分钟呢?”“生日礼物你要芭比娃娃还是喜羊羊呢?”提供几种选择的同时就已经把不合理要求排除在外了,家长也就不需要再说服孩子什么了。
还有,家长在提要求时应当考虑一下孩子的能力,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或做到。例如让不能很好地穿衣服的孩子自己抓紧时间穿上衣服,让害羞的孩子见人打招呼,如此这般忽略孩子能力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你越要求,他就越“固执”。
最后,不想让孩子固执,就不要自己固执己见,任何亲子关系都是互动的,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体验到尊重和信任,相信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儿童的“第一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