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篇1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童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洗练而富有情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我在教学时紧扣诗歌中心,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核心,以“创意”为手段,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拓展延伸,这样,童诗的美感就得以显见,学生就获得审美的愉悦,激发了情感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尽情地欣赏美
在课堂中要经常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感情氛围,以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鲜花和星星》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
师:猜一猜,家住夜空里,眼睛小眯眯,一眨闪闪亮,夜夜放光明。
生:我知道了“它”是星星。
师:地上的鲜花和天上的星星最令人喜欢,你们想去看看鲜花和星星吗?让我们一齐进入这迷人的天地吧!(多媒体播放配乐配画面的诗歌朗读)
学生一边倾听着配乐朗读,一边欣赏着盛开的鲜花和迷人的夜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鲜花的动态美,获得一种惊喜之情。同时,精彩的画面所带来的直观刺激,引发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初步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为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真切地感受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种渴望学习诗歌的欲望被点燃,这既是激趣,也是引领,引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二、诵读感悟――入情地领会美
朗诵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辅以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歌的诗意和意境。
1.诵读体会意境
在教学每一篇儿童诗都要求学生读读背背,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读中体会,在诵读中消化和吸收,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读出诗意,感悟意境。
《水乡歌》这首诗,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抒写诗歌的意境。先用“水乡什么多”来做铺设,接着点出了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细细地体会,读懂句子的意思,读出诗歌的意境,感受水乡的境貌特点,体会水乡之美,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评读促进感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婆婆因“盲”与五彩世界产生了间隔,失去了交流,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既能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还能联系学生的“爱心”这条线,通过不断诵读理解诗意,反复诵读感悟。
师:(看***)看着蝈蝈,听!(蝈蝈叫声的录音)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生:仿佛看到家乡清澈的小溪。
生:仿佛看到外面美丽的风光。
生:她仿佛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仿佛她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正在和小伙伴们愉快的嬉戏。
师: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原野之中,又见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她没有读出欢乐的气氛。
师:是啊!(引导说)想一想,走进广阔无边的田野时,听到小溪叮咚叮咚的流淌声,你感觉怎么样,心情又怎么样呢?
师:我觉得你这儿读得特别欢快,“流淌的清波”“难忘的欢乐”请再读一次好吗?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回了欢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借助***画、音乐等,通过反复地吟诵,让学生融入自身的理解,抒发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又以评促读,借助老师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恰当又有感情地朗读,丰富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纵情地创作美
因此,在学生欣赏、体会诗歌之美的基础上,我根据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去创造美,进一步获得审美的愉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1.据诗作画――再现美
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和她反复锤炼的语言、精美的意境是分不开的,在古代,一首优美的诗句常常是一幅或几幅美景构成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意,可以采用以诗画画、以诗起舞、以诗歌唱、以诗排练课本剧等等,让学生充分感悟诗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获生活的乐趣。
在教学《家》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情,感悟诗境,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画出天上的“白云”和“小鸟”、水里的“鱼儿”、田野里的“种子”还有“我们”的家,这样在学生的笔下就出现了一幅祖国美丽的山水***,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模仿创作――升华美
模仿是学习的必须之路,写童诗亦是如此。
比如学习了《鲜花和星星》这首诗歌后,我出示***画提供句式让孩子进行模仿写作。
我喜欢秋天满地的――:
这里――,
那里――,
真比――。
草原上遍地都是 ――,
这里――,
那里――,
真比――。
学生在学习童诗创作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反复的诵读、积极地品读,在活动中体会童诗的诗意,在活动中感悟童诗的美,在创作童诗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在写诗的体验活动中把诗歌的美再现、感受、升华。
总之,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老师要力求做到:讲究形象性,在赏中求美;反复推敲,品味语言美;正确朗读,表达声韵美;拓展深入,敢于创造美。
儿童诗歌篇2
摘 要:小学生认为诗不可触摸,很神秘,写诗更难,老师要相信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为学生播下诗的种子,教会孩子从模仿开始‘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带领学生观察生活 ’教会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 ,并营造诗意的氛围,启蒙孩子进行诗歌创作。
关键词:读诗;模仿;观察;营造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据统计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到六年级教材入编的诗歌共156首,其中古诗61首,儿童诗95首,可见小学阶段是很重视诗的教育作用的。
“读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爱诗”,多赏读儿童诗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诗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启迪学生的心智。著名诗人马尔夏克说过:“孩子们是最爱诗的,七岁以前,他喜欢带韵脚的诗;七至十一岁,爱有情节的故事诗……”从马尔夏克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我在教学中也欣喜地发现,我的学生也爱诗,更爱写诗。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启蒙学生写诗,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
一、为学生播下诗的种子。
刚开始学诗,有很多同学认为诗不可触摸,很神秘,至于写诗就更难了。其实,学诗是很快乐的事,写诗很容易。但是,要写好诗,读诗是很重要的。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形象、传神地写出读诗和写诗的关系,所以,要写好诗首先就要认认真真地读诗。
诗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最初,我努力创设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如采取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表演读,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读诗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诗境,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带来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在感情朗诵中感悟诗人美好的情操,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孩子的心灵悄悄播下诗的种子。
二、教会孩子从模仿开始
我们常常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语言往往充满童稚、童趣,如果转化为诗意的语言,就成了优美的儿童诗。那么,如何转化呢?
刚刚指导学生写诗时,他们总会感到诗歌很神秘,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无“诗意”,连“童趣”也被吓跑了。什么是开启写诗的第一把钥匙呢?那就是模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地模仿。在儿童诗创作辅导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模仿写诗,从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试着让学生填词补句
学习语文,就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文。我想学写儿童诗应该也一样,应当从填词补句开始。可以在诗中留下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填写,填上空格。
例如:花儿的梦是红的,/( )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 ),/娃娃的梦是(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填好后,告诉学生他们已经创作了一首诗,学生非常兴奋,写诗的信心倍增,感到写诗原来这么简单,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诗的神秘感。
2、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
还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残缺的诗句,让学生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比如为下面的诗歌补句子。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这是一些模仿的方法,学生刚写出来,不管好差,都要予以鼓励,并慢慢引导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学生就能满怀信心地迈出儿童诗写作的第一步。
3、进行段落模仿
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训练语言的积累点、训练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些点,进行段落模仿也是仿写诗的好方法。出示一个段落,让学生揣摩诗的结构、形式等,指导学生仿写其他段落,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仿写,既强化了阅读的快乐,又减轻了写的难度。学生乐意写,也愿意写,让学生减少了习作的畏惧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4、变课文为诗文
要进行仿写,就要认真揣摩,可以教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中诗的结构、句式、意境等,来写儿童诗。也可以让他们试着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诗歌。改编课文,首先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清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了解诗歌几个特点:(1)抒发了强烈的情感;(2)创造了悠远的意境;(3)开展了丰富的联想、想象;(4)语言极为精炼。
当学生了解了诗歌与文章的区别后,就可以教学生把一些课文转换成诗文,并且在文体间的对比中学会诗的分行,学会按韵律的感觉、断句、停顿等。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有心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诗的形式,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模仿,让学生乐于创作儿童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儿童诗。
三、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要写好出一首好诗来,想象是很重要的。小学生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丰富大胆的想象,往往让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想象,就是儿童诗的项链。初写儿童诗,教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功能等,来展开想象,把事物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想象可分直接直接想象和间接想象,写诗的时候,如果想象层次越深,诗就越有意趣,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
1、提供意象,缀词成句训练
(1)、直接联想:
枫叶――手掌 雨滴――项链 皱纹――小溪
镜子――照相机 雷声――敲鼓 星星――印章、金币
彩虹――拱桥、颜料盒、围巾
(2)、间接联想:
落叶――黄蝴蝶――思念大地妈妈
芽――树的眼睛――看风景
涟漪――池塘微笑――荡漾着快乐
螃蟹――横着走――横行霸道
2、诗意创新训练
例:生硬的:新种草地,乱踩重罚!
诗意的:(小草睡觉,请勿打扰!)
(1) 生硬的:校园鲜花,严禁乱摘!
诗意的:( )
(2)生硬的:过道走廊,不得喧哗!
诗意的:( )
(3)生硬的:攀爬树木,违者严处!
诗意的:( )
想写诗需要大胆的想象,只有驰骋想象,才能写出好诗来。这样的练习在无形中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觉得原来写诗这么有趣啊。
四、教会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
让孩子在品读和仿写中感悟诗歌,领略诗的窍门。教会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创作技巧,比如有直述法、比拟法、夸张法、对比法、反复法、对答法、仿声法等。在教学生写诗的时候,教会他们把不是人的事物人格化,把自己思想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将无情的物,比拟成有情的人来描述;赋予事物人的语言、人的动作、人的情感、人的感觉……例如:“微风吹来,碧绿的柳树就摆动他们柔软的腰肢,和小朋友打招呼” 小学生想像无限,看法新、奇、善,可以写出活泼可爱、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五、带领学生观察生活
写诗,要有诗的味道。要写出诗味,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用诗意的眼睛来看世界。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根据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来开展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多角度、多方位地看世界。并鼓励他们把看到的、闻到的、听见的,让自己有特别感觉和想法的通通写出来。尝试写诗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美的眼睛看事物,用诗意的语言来写诗。比如写春这个话题,我是让学生排好队,带他们到校园中以及校园周边的田野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然后让他们写文章,写诗歌,学生很起劲。虽然他们自己天天经过的地方,但大多视而不见,一点拨,就觉得景象太美了,内容太丰富了,很多作品就这样通过观察创作出来了。
六、努力营建诗意的氛围
我在班上鼓励每个同学有一个诗歌搜集本,不仅搜集日常遇到的好诗,还要记录下自己写的诗句,同学们都很积极,时常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诗歌搜集本。同学们还自由组合成小组,被命名为各种“诗社”,如:“葵花诗社”,“蓝天诗社”……各个“诗社”都有诗歌专辑,办的各具特色。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辟了“好诗园地”。小诗人们在闲暇之余,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写,有作品就让老师修改,而老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在“好诗园地”展示,使学生得到很大的激励。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心灵的每一次律动,都可以在学生的诗作中寻到足迹,这时,诗便成了学生表达的需要,渐渐地写诗成为他们的一种表达习惯。
儿童真的是天生的诗人,我们一定要善于启蒙,乐于去探索,我相信通过老师的悉心培养,那一颗颗诗的种子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诗歌篇3
【摘要】诗歌因简洁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引起智障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智障儿童学
习诗歌可以发展语言、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意境
营造、问题设计、***画呈现、角色扮演、资源整合等形式,引领智障儿童走进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智障儿童诗歌优美情境教学
儿童诗歌包括儿歌、散文诗、古诗、谜语、绕口令等,因内容浅显、韵律和谐,易于朗读和记忆,能使
心灵和情感获得良好的熏陶以及美的感受,是智障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智障儿童学习诗歌不仅可
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他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受到教育,还能发展语言、启迪智慧
、开发潜能,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打下基础。几年来我致力于智障儿童诗歌教学,
让诗歌浸润孩子的心田,用诗意熏染孩子的心灵,通过意境营造、问题设计、***画呈现、角色扮演、资
源整合等形式,引领智障儿童走进诗歌的殿堂。
一、营造优美意境,点燃学习热情
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情境的创设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题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少而精的实物创设出与诗歌表现内容密切关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好的生
活情感和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比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导入环节我采用"趣
味竞猜"的形式,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
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在无意识中随同老师
一起进入教与学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我选用优美的轻音乐为背景来渲染诗歌,舒缓静谧的班得
瑞的曲目和宫崎骏动画的配乐都经常被我选作诗歌赏析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动听的旋律中打开聆听的
耳朵,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设计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教师提出的疑问,犹如
一颗小石子投入学生平静的心湖,能激发他们猜测答案和结论,有效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接
纳智障儿童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孩子认可和赞许,多使用"你真行"、"再试试"
、"老师期待一个更出色的你"等语言,使学生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如在诗歌《柳
树醒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他什么时候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
的样子呢?""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小柳树的好朋友春雨、春雨、春燕和他在一起做什么呢?""如
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这样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纷纷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同时,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也进一步培养了学
生的发散思维,为创新拓展活动打下了伏笔。
三、巧借序列***画,促进理解记忆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由于智障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记忆力比较差,很难真正
意义上理解诗歌内容,而是死记硬背,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及诗歌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怀难以
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了直观形象的***片或简捷明了的***示,制作成PPT课件或动画短片,帮助智
障儿童理解诗歌、表达诗歌。诵记的过程中,***画发挥了记忆媒介的作用,提示诗歌内容的要素。对于
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看到相应的***,可能还不会马上说出句子,但至少知道了诗歌讲了什么。《山居
秋暝》一课,我收集了多幅山间秋景的***片,做成了教学动画短片,出示一幅美***过后下面用毛笔书法
显示出相应的诗句,一幅一幅画面依次流动播放,再配上葫芦丝轻音乐,效果显著。教学过程中,将***
画按诗歌内容排列起来,有的学生虽然不认识文字,却从***画呈现的形式中,明晰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了诗歌的韵律特点,培养了认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对诗歌学习起到了
辅助作用。
四、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情感体验
排课文剧,让学生当演员,根据诗歌意思进行角色扮演是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转
换,营造感悟原角色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赏析诗歌
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纽带,就能最大限度地
缩小学生与诗歌人物之间的情感与心理距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到原角色的心路历程。学生在表
演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在情景演示的过程中试着背诵,这样学生的记忆有了提示与依托,记起来容易
多了。在学习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时,我就是采用了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先让学生演一演,
然后边演边背,学生很快就轻松掌握了。
五、整合学科资源,提高综合能力
教授诗歌时,可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多方法、多渠道开展表演、歌唱、美工、音乐、舞蹈
等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组织学生将《雪地里的小画
家》排练成情景剧,并登上全校元旦文艺汇演的舞台,表演很成功,孩子们学习诗歌的自信心更强了,
积极性更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我将散文诗、古诗、儿歌等作为歌词,配上学生熟悉的明快动
听的歌曲曲调唱出来,学生在悦耳的旋律中通过情绪饱满的哼唱,获得事半功倍的审美感受;诗歌教学
也可以同美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为
诗歌配上紧扣情节、主题的***画,对于程度稍弱的学社,可由教师先画好大体背景,让学生根据诗歌意
思添加几笔简单的元素,肯定并称赞学生在寻找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出色表现。这种形式
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于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潜
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也提高了自身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诗歌教学实践,智障儿童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进步。诗歌学习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道德修养、思
想面貌、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他们阳光向上心态的形成。孩子
的进步给父母原本晦暗的心情照进一抹温暖的亮色,家庭气氛和谐欢快了,孩子的幸福感也增强了。曾
经自卑怯懦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也更加尊敬长辈了,见到老师和亲友能热情、主
动地问好了,会使用文明用语,乐于帮助他人,自己碰到困难时也知道主动向别人求助了。相信这些智
障儿童走出校门后,定能积极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海洋的一滴快乐的水珠,成为和谐乐章上的一枚
律动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