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赏析篇1
摘要:颜真卿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拜师张旭,学得其书法,又吸取了初唐四家各自的特点,创立了雄浑、气势磅礴的“颜体”,策划能够为后世书写的模版,“颜体”区别于唐朝初期的书法风格,借助篆书的入笔方式,体现刚劲的写法,在雄浑中体现妖娆,结构方正圆润,气势恢宏,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傲气,端庄雄伟。本文就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进行赏析,初步总结归纳出颜真卿书法特征。
关键字:颜真卿;书法赏析;书法特征
一、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1.《祭侄文稿》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副字碑为“天下第二书”。
3.《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
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颜氏祖辈们所做的生前功德,并记载颜家后世子孙的丰功伟绩,现在这副碑文已经被定为部级重点保护文物。
5.《多宝塔碑》
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这幅碑文就是颜真卿早期的得意之作,书写严谨真实,承接虞、褚的风格,同时借鉴唐人当时的书法风格而作,这显示出颜真卿在虚心求教的同时,有特别注重汲取民间艺术的优势特征,将整篇碑文构造严密结构,字里行间雄浑娟秀,收笔饱满,字正方园,入笔苍劲有力又活灵活现,这是他继承传统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二、颜真卿书法特征分析
颜真卿创造了“颜体”,这种体在书法史上是一种特立于其他学派的书学境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既具有超群的情感与灵性,行文的思想显得自然又奇特,不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其中,所描绘的思想境界自然、雄浑、刚健,而且阐述了很多人生感悟,思想境界宏大开阔。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是在颜真卿50岁以前。这时候的作品如《多宝塔》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颜真卿主要风格是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而且字的结构凸显紧实、刚正、稳健,将文字写的天圆地方,字里行间不乏清晰、深远之特色。颜真卿还力求雄浑与妖娆的相结合的境界,每次入笔都刚劲有力,运笔尽显妖娆。他最主要的作品还是以真书、草书为主,偶尔涉猎隶书、篆书之类的作品,但为数不多。颜真卿从初唐开始,但又超脱初唐的旧有风格,自立“颜体”,这是受张旭的影响颇深。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颜体”形神兼具且走向成熟实在颜真卿从50岁后至65岁,这段时间颜真卿将所有情感寄托于书法,反复推敲“颜体”,要求自己的书法要有形有神,反复操练,终于取得成就。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加大腕部的力量,中锋运笔,采用篆籀的手法,圆转藏锋,犹如印泥版字体。笔画形成园头细尾,直画凸显待发弓箭的气势。每一个字都遵照横细竖粗的书写方法,在钩捺的尾端都将笔锋转细,凸显刚劲之势。在写捺的时候,则采用一波三折的运笔原则,将每一种转钩都写得饱满、霸气,弧度均匀,饱满有力。颜真卿在书写折笔的时候,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风格。从字的构造来看,字正大气,入笔平实稳健,字形严谨。书法上的成就已经到了不可多得的境界,颜真卿已然摒弃了之前的楷书风貌,创立出变法新意,雄浑妖娆的“颜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在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真卿主要注重将鲜活的生机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使行文充满活力,使行文疏中有密、密中显梳,将炉火纯青的书写功力彰显无遗,在雄浑园厚的书法风格中透露自己的豪爽不羁。颜真卿晚年更多的是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彰显于书法作品中,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连贯汇通,运用笔墨的动势生命哲学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行文彰显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三、总结
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楷书的三个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拥有崇高地位。然而,颜楷书书法后代的承兑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继承。纵观历史,书法和严后宋代书法家一些庸俗“严字”楷书好比比皆是。颜真卿的书法承认历史上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楷书的书法地位处于崇高的历史地位,但如此严酷,“颜体”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更在现代被广阔接纳。当代书法更加注重自己的草书和颜楷书只是一个初学者复制的引物。不知不觉中,颜真卿行书第二大家的杰作,考虑到与中国书法的重大问题相关,“颜体”对于中国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宗昱.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J].中国道教;2001年03期.
[2]萧风.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J].美术观察;2008年06期.
[3]邢飞.书法家颜真卿与道教[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2期.
[4]蔺熙民.颜真卿的道教情缘[J].中国宗教2008年Z1期.
作者简介:
刘雪,女,汉,籍贯:江苏徐州,1990年2月,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书法篆刻,学历:本科。
书法作品赏析篇2
艺术简历
刘仁刚,“双刃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经济学博士。以行楷长卷和汉隶为个性代表。
1999年,辽宁省书协、省美协、省文联、省诗书画研究院、鲁迅美术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其汉隶进行专题研讨和赏析。2008、2009年先后两次应邀出席第24届、第25届中国国际兰亭书法节暨中日韩书法名家笔会。1999年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两次大型个人书展;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三地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巡展;先后出版《刘仁刚书法作品集》、《刘仁刚书法作品精选》,时任中国书协***沈鹏先生、书协顾问启功先生题写书名,著名书法家、鉴赏家杨仁恺先生作序;他的作品已经被社会各界名流所收藏,作品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荷兰和北美多个国家、获辽宁博物馆、江苏美术馆、林散之纪念馆、天一阁博物馆、艺兰斋等诸多部级馆藏证书。被列入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名录。《中国文艺报》、《书法导刊》等权威报刊以及《读者欣赏》、《中国之翼》、《和谐之旅》、《当代金融家》、《南方航空》、《新华航空》等期刊均有专门报道,美国、欧洲以及港澳台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华商时报》、《大公报》也有专版深度报道。
第一次看到刘仁刚先生的作品,是在上个月,当时朋友拿来一本刘仁刚先生的书法简介,是个复印本,虽然不是很清晰,但马上就被刘仁刚先生的长卷深深吸引住了,那幅作品的内容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复印版本单字用笔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整体的布局匀整,气韵贯通,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品,笔者便向朋友提出拜访刘仁刚先生的想法,近其人,观其字,以慰己心。
经朋友引荐,终于近日走访了刘仁刚先生,近观了刘仁刚先生前后赤壁赋的作品原作,颇为感慨。其一,这幅作品是刘仁刚先生一蹴而就,中间绝无停顿,一气贯之,原作长853厘米,宽43厘米,加上下款识共1200余字,每个字的大小在3厘米左右见方,据刘仁刚先生讲,他写字的速度在每70-80厘米一小时,绝不会比这个速度快,我估算了一下,这幅作品整体书写下来最少需要9-10个小时,我们可以想象书写过程的艰辛,没有超人的定力,没有对书法赤诚的追求,很难做到一笔不苟,笔意追求从始而终。
关于长卷,我也听说、看过一些,多为***治事件应景之作,百米千丈也好,字以万计也罢,功利性过强,而且,写写停停,意断之处比比皆是。我本人觉得这种长卷更像是作业,与作品不搭界,与佳作更不搭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风行做字库,有人找到笔者,希望做字库一套,并给我文字的内容,上下不搭界,要求字一定要一样大小,结构要尽量死板,两个月交工,我写了一天做了初步的体验,就没答应他,那种感觉不像是练字,更不像是创作,基本属于刻蜡板,我对这种作业似的练习从心里不能接受。
纵观刘仁刚先生的长卷,就避免了很多所谓长卷的弊病,前后贯通,风格稳定而统一。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笔意之统一,风格之定型(一幅作品中),才是形神的基础,无形即无神采,形之散乱,神采从何谈起,而真正形意通神,一意贯之,绝非易事,就长卷作品讲,随意摘取其局部,能做到气韵流畅,进而单字精准,用笔精妙,方为佳作。
左面八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作品中任意抽取的局部,为了便于看清楚,做了反色处理,细细品评,其韵味盎然。
“有孤鹤横、戛然长鸣”这几个字用笔极具节奏感,“有”字,重起笔,稍露飞白,字中勾连得当,下面“孤”收紧,绝少勾连,但笔笔扎实,“横”一改上面两个字的稳重,最后两笔取右下势,尽得二王之意。
“戛然”用笔沉稳厚重,“长鸣”笔意取轻,但不论用笔之轻重、枯湿,笔笔皆恪守中锋之道,圆融贯通,瘦硬通神,刘仁刚先生对用笔的节奏尽得二王之高妙。
再看上下行气,每四个字都顾盼有秩,摇曳生姿,“有”字流畅,下面三字沉稳;头字重笔定格,后面形状皆为托起之势:下面三字“孤鹤横”均为左右结构,但结构方法全都不同,孤以左面:“子”三笔尽都焊在一起,紧凑而遒劲,右面则笔笔***,成疏密有致的表象;“鹤”字左右用笔结构保持平稳,无跳跃感,但以下面四点最左面一点,使左右相连,成顾盼之势;“横”字左小右大,以“黄”字第二横指向字的中宫部位,而结束两点取势留白,使得这四个字疏朗处宽缓自如,收紧处中宫绵密,情趣横生。
左面一行,“戛然长鸣”四字,“戛”字重起而轻收,收放的节奏感跃然笔下,“然”字笔笔皆重,短横收笔,这应该是整个八个字中,甚而整篇中最收敛的字,“长鸣”则如秋水长天,尽展作者心中豪放之气,但尽管是放笔,其单字之中轻重取势,同样一笔不苟,可以读到作者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内心修养,含蓄淡定的文人内涵。
纵览刘仁刚先生整部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细看其局部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布局参差错落,变化多姿,行气贯通,是笔者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已故著名书法评论家杨仁恺先生在1999年曾这样评价刘仁刚的作品《前后出师表》:现代著名年轻书法家刘仁刚行书孔明前后出师表,全文千古绝唱,且书法端清秀,合则双美,殊可珍也。
杨老的评价,溢美之词尽见其中。刘仁刚先生近十年来用功更勤,1999年,刘仁刚先生同时在南北两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1999年4月28日―5月3日在辽宁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为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协、辽宁省美协、辽宁省诗书画研究院、鲁迅美术学院; 1999年5月8日-5月13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单位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美术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市美术家协会、艺兰斋。举办这样高级别的个展,对一个四十出头的人来讲是个莫大的荣誉。而刘仁刚先生只是把个人展览看成一个新的起点,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加勤奋而执著。
对长卷的表现形式,刘仁刚先生始终如一地坚持,他说:现在书法界鱼龙混杂,这和整个社会的浮躁不无干系,但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很多国学的美德,首先要有一个虔诚而认真的态度,增加自己的修养,其次要强化定力的修炼,排除外界世俗的干扰,静心养气,长卷的书写是个很好的载体,能够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徜徉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中,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扩展作品的张力,就这几点来讲,长卷比其他的书法表现形式更有优势。
一幅长卷作品的诞生,确实比简单的斗方、中堂、楹联等更需要作者的定力修为,布局谋篇更要严谨,刘仁刚先生坚持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闹市取静、自我修炼,博大的儒家内敛、内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现在物欲横流、纷繁浮躁的社会里尤其难得。
这几年来,刘仁刚先生在长卷书写的基础上,还做了很多的书法探索,他自己喜欢长卷,但并不排斥别的表现形式,他的作品《将进酒》八条屏就是很好的体现。
条屏的书法作品,基于其材质的特点,或是木材,或是石材,因此基本都以古朴稳重的字体为主,篆籀楷隶见得多些,刘仁刚先生以行草入条屏,如“金刚眩目,力士挥拳”,另一番审美情趣。
《将进酒》整幅作品奔放流畅:起首屏圆润而稳健,运势待发,其中两个“君不见”通过行文布局以及粗细错落,巧妙区分,无一雷同。二、三、四屏轻重、粗细变化突出,强调整体的节奏,“岑夫子,丹丘生”,“ 岑”撇捺以盖下,“夫”字收敛而轻柔,“子”浓烈沉重,轻重缓急,可见安排布局之匠心,五、六、七屏节奏加快,除粗细变化外,间以飞白,凸显作者情绪之变化,使作品流畅之间而顿挫有致,强化整体的韵味和神采;末屏“同消万古愁”行近乎楷,与头屏起势之稳健呼应对照,整幅作品完整而飞扬,作者情绪随内容而起伏,豪放时用笔破壁欲出,起收式如按剑而读,让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本身的同时,对李白这首诗的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解读。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父》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作品风格随心绪而定,对个性的宣泄才是书法精神的最终体现,刘仁刚先生深得其理。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扇面小品,刘仁刚先生也写得别有趣味,一般来讲,扇面的布局以长短句分布,显得疏朗错落,纯紧凑的格局很少见,刘仁刚先生做了这样的尝试,以行为字,突出轻重变化,另有一番韵味。
抄录***词《沁园春・长沙》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用浓淡墨做了大胆的尝试,淡处如水墨渲染,“看”、“ 染”两字致淡,突出表现两字词中本意,浓处以焦墨飞白表现,体现沉重之思绪,浓淡相宜,很好地阐释了诗词内容,看得出作者对形神意三者统一的思考。
目前,刘仁刚先生的作品被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他本人也成了相关媒体的追逐对象,但刘仁刚先生始终有着清醒的头脑,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刘仁刚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向笔者介绍:书法是门深奥的艺术,古人云,书为心画,书法作品就和绘画没有区别,画的内容表现可能容易接受,书法更抽象,但在他心中,抽象的书法表现的内容更丰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就一定要做到更高的追求,对用笔、结字、谋篇布局,处处都要达到更高的水准,这也是他一直的努力追求。
其实刘仁刚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暗合了中国古人自我修炼的境界,《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也就是说穷究事物的道理,才是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后天下平的基础,大道如此,书法亦不例外。
以此为鉴,刘仁刚先生新的书法作品更值得我们期待。
书法作品赏析篇3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许多高校开设了书法通识课。文章主要针对书法通识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加以讨论研究,力求为高校书法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书法通识课 教学模式 创新
[作者简介]宋斌(1977- ),男,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讲师,主要从事书法理论、书法艺术创作研究。(辽宁 鞍山 114007)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36-0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全国各所高校的重视。诸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就业技能的课程在高校的通识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其中书法通识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书法通识课的开设固然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一、高校书法通识课现状分析
考察全国高校书法通识课开设情况不难看出,在实际开课过程中各大院校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对书法通识课普遍重视不足。书法通识课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通识课本身的课程性质为选修课程,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结果导致开课时间不足,且均是考查课的形式。书法通识课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普通教室的桌椅不能满足书法实践的教学任务。另外,书法课程的班型设置也要根据教室和教师的实际授课情况而定,班级不宜过大,人数不宜过多。而实际教学情况中的班型基本都为超大班型(100人以上),学生听课效果很差,更谈不上手把手辅导。成绩评定也不尽科学,基本是草草写就一副所谓的书法作品便结束了课程。学校几乎没有派人听课监督,教学监管制度也是一纸空文。诸如此类问题都有待于教学管理部门解决,并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因此,只有高校的重视才能完善书法通识课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硬件配套,以及加强教学管理软件的各项建设。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合理性。书法通识课不是写字课、练习课,更不是楷书艺术课。多数人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而写字就是要写楷书,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的片面理解。书法是写字,但反过来写字并不一定是书法,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说法。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建立在书写基础上的,但要高于书写且要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或认为把钢笔字写得漂亮些就可以称作书法。书法通识课内容应该基于书法艺术对古代文化传承方面,侧重书法艺术对现代人心灵的净化作用和对现代生活的调节作用,让学生们在书写毛笔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此外,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各种书体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等发展阶段。这些书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各自有其精彩的方面。楷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楷书仅仅是书法入门的初级和基础,不能把它凌驾于篆、隶、草、行其他书体之上。恰恰相反,其他各种书体的艺术性更强,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艺术感染力,对它们的学习需要更高的学养和毕生的修炼。所以,如果把书法通识课局限于楷书艺术课来上,对于已经具备基本艺术造型能力的高校学生,特别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3.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的优劣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各所高校书法通识课开课情况的调查得出,书法通识课的师资来源有多种情况,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书法教师来自校外书法培训机构,这类教师的优点是具备一定的社会青少年书法教学经验,但是高校教学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教学需求。还有的书法教师由校内教职工中的书法爱好者兼任,这些书法教师虽然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从书法专业的角度而言专业水平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仍然不能完全符合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要求。只有少数院校由书法专业教师担任书法通识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既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书法通识课的教学要求。但是,这类书法教师毕竟是少数,因为书法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的数量仍然不多,能够拥有书法专业教师的高校仍然不多。因此,学校有必要花一定的力量,派送那些从事其他专业和工作的兼职教师出去进行专业深造或专业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质量。
二、高校书法通识课现有教学模式概述
由于受书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讲授课的形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即书法教师对书法理论及书写技法的理论讲授,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法,让学生在概念上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书写实践。这种方式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操作也较为简单,备课不必费心,但是长久下来就会令学生感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从而使初学者产生逆反心理,逐渐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强调书法理论,因为如果将理论讲授内容过多渲染,那么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法通识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潜能,进而适应未来工作的各种需求。因此,书法理论讲授应该是适可而止或点到即可。
2.实践指导示范模式。在理论讲授结束后需要学生进行书写实践,那么指导示范的教学内容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因为在教学初期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书法技法的全部要领,往往在书写实践中错误很多,这就需要书法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的书写方式,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授者手把手或面对面地实践指导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又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当堂示范也很重要,会对学生学习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书写示范时应做到示范准确,如笔画运笔过程、毛笔的笔锋姿态、运笔方式等。示范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演示笔画、结构的书写规律,也可以演示书法作品的书写要领及创作原则。示范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在黑板上演示,也可以是分组的铺案挥毫,或者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手把手示范。这种教学模式是常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实践指导的时间和人数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该依托于小班型的授课方式效果才能更佳。
3.书法作品赏析模式。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对古代经典书法作品进行作品赏析这一方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的***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历朝历代的书法碑帖,包括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的介绍与欣赏;欣赏作品的多样形式,如横幅、立轴、对联、扇面等。引导学生体验书法家的情感及作品的形态美、点画美、意境美、风格美、神韵美等,从视觉和感觉两方面感受书法作品的外部书写技巧及内在精神气质。
作品赏析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作品赏析中往往流于专业书法内容,很多非专业的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的内在书法美。因此,作品赏析不应只局限于欣赏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还可以联系书法家所在的历史年代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内容,并适当介绍书法家所在时代的文化传统,使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从而真正达到书法通识课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创新
上述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笔者认为,高校书法通识课应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努力开拓新型教学模式,弥补原有教学之漏洞,具体方法如下:
1.增加书法文化属性的引导。在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书法的文化属性。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绝不能偏执于临帖教学,应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尽早认识书法的文化属性。中国书法艺术从诞生起就不是单纯依靠艺术性而存在的,它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具备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可以说,中国书法的文化属性就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书法。因此,无论是理论讲授模式还是作品赏析模式,都应增加书法文化属性的教学引导过程。当前高校书法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多为常识性的介绍,大致为书法史概述、文房四宝介绍、基本技法与作品赏析等形式。对普通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来说,仅有这些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书法教学中的文化属性的介绍,例如除书法常识外应介绍一些与书法相关的中国画鉴赏及书画收藏等知识,再有书画装裱的常识也可以让学生适当了解。这对保护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及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2.与专业教学接轨,提倡创作型教学模式。在书法通识课教学中可适当提倡与书法专业教学接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可邀请书法专业的学生担任书法通识课的校外辅导员,这样既可以为非专业学生找到相对专业的免费辅导教师,同时又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书法教学的锻炼机会。另外,书法专业教学中有较多的专业内容,对于通识课教学内容是有补充作用的,同时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学经验也值得通识课教学采用。如在教学中适当提倡创作型教学模式,即不要一味地多临碑帖,而应适当增强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功感。建议学生首先从临摹做起,随着临摹的深入可适当增加集字创作练习内容,先由少量字符再到多字多句字符,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集字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简单书法创作的乐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这会极大地促进书法通识课的教学效果。
3.建立网络书法展及比赛。书法通识课在教学中应增加作品展览及各种规模的书法比赛等形式,因为通过展览可以增加学员间的交流和比较,促进学生自身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技能。除了普通的实体展厅展览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展览,进行校内校外的交流展览。还可以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与比赛,组织网络书法展及书法比赛。通过这些网络展览及网络比赛可以快速方便地了解其他院校书法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而且比实体展厅要节省时间、空间和办展经费。
综上所述,书法通识课是高校通识课中的重要一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书法艺术鉴赏能力、书法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书法通识课不仅要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努力采取多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更多有益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书法教育的进步,为我国书法文化传统的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常栓怀,于唯德.高等书法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2]傅贵才.高校书法课授课模式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7).
[3]戚荣金.谈大学书法公修课教学改革[J].黑河学刊,2012(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书法作品赏析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