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在谈允贤五十岁时,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明正德六年(1511年),经其子杨濂抄写付梓,终有《女医杂言》这本凝聚了其一生心血的著作。据有关资料介绍,该书早年被现代著名中医医史文献学家范行准先生收藏,后来捐给中国中医研究院***书馆。
这部专著记载了31个病案,详述病情、病史,后列治法、处方,记载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岁。病证多为妇科病,包括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血崩、不孕等。并记载了谈氏对灸法十分娴熟的运用。
《女医杂言》采用追忆的方式撰写医案,因此,每一验案的诊治过程十分清楚。各个案例中,首先讲述病情与病史,然后列出治法。如果涉及到药物或者灸疗,多数还记载了处方。在这些处方中,谈氏经常注明方剂的出处。该书虽载病例不多,但从临床***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有许多的***经验值得厚实研究参考。
比如,她用灸法***瘰痼的病历记载。书中记载:“一女子一十九岁,患两颈疬疮。灸八穴。遂发脓,溃其根如灯心状。其疮即愈。翳风(二穴)、肩井(二穴)、天井(二穴)、肘尖(二穴)”。谈氏所说的疬疮与今颈淋巴结结核相似,她能用灸法奏效,这在传统的中医***中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女医的谈允贤,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其身份不仅充当着治病救人的角色,还是心理医疗的最早践行者。《女医杂言》中记载的病历显示,曾有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妇女,由于多年无法生育,致使其夫膝下无子。其夫为传宗接代,又娶了一房小老婆在外居住。因为自己不孕,致使丈夫取了新欢,还在外另寻住处,这妇人为此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又难以对外人启齿诉说,最终造成气血不畅,身患疾病。谈允贤作为女医,很快掌握了这位夫人的病因,通过用药调理和心理疏导,不出时日,这位夫人的病情大有好转。
据说谈氏在“庚年(1510年)后年益高,术益神”,遗憾的是,谈允贤这位曾在无锡显赫一时的著名民间女医,晚年遭遇变故,使其医学事业止步于,她再没有把她后续的***经验写成医书,可能是因为她儿子的早亡,而孙子也因株连而死,在晚年遭遇如此重创后,自然也无心继续著述了。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谈允贤病逝,享年96岁。
明万历乙酉(1585年),谈允贤的《女医杂言》一书由其侄孙谈修重刻。谈修在跋语中记载:“祖姑杨孺人,以女医名邑中,寿终九十有六。生平治人不可以数计。余在龆龀,目睹其疗妇人病,应手如脱,不称女中卢扁哉?”可见谈修对其祖姑母一生成就的肯定。
英宗朱祁镇:两任帝王 与钱皇后伉俪情深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明朝皇帝中,却算不得有什么建树,反而一生都受制于人。他九岁登基,三十八岁去世,经历了“土木之变”,被掳去做俘虏,后艰难归国复位。二度执***,却又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其既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为史家诟病。
传奇身世 贵妃夺子
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将宫女的孩子抱来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为此,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
英宗甫一出生,就被其父明宣宗寄予厚望,《明英宗实录》称明英宗出生时“天质秀杰,龙颅魁硕,迥异常伦。巾帽皆须式样加广,大为之乃克适用。”仅出生两个月后,就被明宣宗册封为东宫太子。一次,明宣宗抱着呀呀学语的朱祁镇放到自己的膝盖上,问道,将来做了天下,能使天下太平吗?祁镇答:能!宣宗又问,有干扰国家法纪犯上作乱的,敢亲率六师讨伐吗?祁镇答:敢!应答的时候声音洪亮,神采英毅更让宣宗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