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九寨沟》一文,用优美的文笔把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诉之笔端,将九寨沟的自然之美、流动之美、变幻之美描绘了出来。文章特色鲜明,色彩绚丽,景美物美,经得起反复咀嚼,耐得住长久回味。
一、语言简洁,高度凝练
课文第1自然段“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简洁的两句话,把九寨沟名称的由来交代得清清楚楚。更是第2自然段语言高度凝练,“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语言简洁,凝练无比,寥寥数语,惜墨如金,“留白”越多,给人想象空间越大,为下文的铺陈埋下伏笔。
二、动静搭配,详略得当
文章动静搭配,富有变化,与九寨沟变幻无穷的自然景物相匹配。课文第3自然段属于静态描写,但静中有动;第4自然段属于动态描写,但动中有静。两个自然段动静结合,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曼妙无比。
文章详略得当,疏密有致。简略之处美在浓缩,这样描写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仅用15个字,却为读者展现了醉人的画面,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作者对九寨沟的湖泊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文章把九寨沟湖泊的形状、色泽、美感、名称一一道来,像一幅美丽的画轴在人们眼前渐渐展开,让人慢慢欣赏,细细品味感受。
九寨沟四季变幻莫测。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阴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这是自然的美,这是美的极致,难怪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美丽与神秘,变幻与定格,拙笔难以描绘,无法穷尽。文章没有花费过多笔墨描绘九寨沟四季的美丽,而是描写了一季的风景便戛然而止,任由人们想象,笔锋一转,直接进入对九寨沟珍禽异兽的欣赏。对九寨沟实景描写的“少”,反衬出了虚写“留白”的“多”,当止则止,当断则断,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三、移步换景,闲庭信步
文章描写的九寨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看完雪峰看湖泊,看完湖泊看瀑布,看完瀑布看金丝猴,看完金丝猴看羚羊,看完羚羊看大熊猫、小熊猫……景色和珍奇异相叠映。九寨沟魅力无限,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唯恐眨一下眼睛就会错失许多风景。
读着文章,不仅眼睛可以看到作者描绘的美丽画面,耳畔也似乎听到了动人的声响,动静结合的描写,拉近了读者与九寨沟景色的空间距离,拉近了读者与九寨沟珍禽异兽的心理距离,任由读者观赏九寨沟的一切。作者的一支笔就像一台摄像机,不断捕捉着九寨沟五彩的镜头、变化的风景,把九寨沟鲜活的瞬间凝固于笔端,演变成画面,永驻在心田。
四、转换视角,置身其中
文章第4自然段采用了第二人称的笔法进行描写,读来特别亲切。这样转换视角,拉近了珍禽异兽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有置身九寨沟的真实感。“……向你窥视”“还没等你看清它们”“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你还会看见……”这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读者置身九寨沟的真实感。“已经、正、突然、还会”等副词给人动感,表明那些珍禽异兽与你息息相关;四个“也许”的排比句铺陈,把珍禽异兽的变幻莫测、不期而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表达显得更为贴切与精准。
九寨沟以其茂密的森林,五彩的湖泊,迷人的景色,旖旎的风光,赢得游人的喜爱和世人的青睐。九寨沟,如一卷卷斑斓的画轴,一曲曲动听的乐章,演绎美妙的童话世界、瑰丽的人间仙境。难怪歌曲《神奇的九寨》这样赞叹:“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你把那童话的世界铺满高原……”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