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80-01
讲、练、评是初三历史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初三历史复习时间少,复习的内容多,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复习?那就必须要做到精要的讲述、适当的练习、精心的点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一、精讲
作为复习课的讲授,应该区别于平时新课的讲授,不是“炒冷饭”,教师要做到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坚决不讲,要把重难点讲深讲透,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与整合,力求讲出新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框架。
而要做到精讲,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大纲;深入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心态。做到在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方法,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精讲时,要力求同中有异,而不应照本宣科。其次还要在复习中不断探究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精练
“精讲”是“精练”的基础,“精练”是检验“精讲”的必要手段。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讲授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可以这样认为,在初中历史复习备课中,教案是不断调整、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而作出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在“精练”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在练习时如何突出一个“精”字呢?
1.精心选题:初中历史题目浩如烟海,“题海”战术费心费力,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前就必须大量地收集题目,同时要密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精心编写。做到学生会的不练、简单的少练、重点的多练。同一知识点,整合起来练;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练;中外知识点,对比起来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无用功,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2.分层练习:在试卷练习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方式,将题目按难易程度分A、B、C三个等次,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练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既促进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又增强了基础薄弱同学的自信心。
3.精心批改:在平时的批改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是打个对错符号。认真的教师会统计错误率,但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在选择题中对某一条题目的答案改了又改,在材料题的阐述中有大量涂改的痕迹。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左右为难,模糊不清,在审题中思考不足,下笔匆忙,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在“精评”时提高针对性。
三、精评
练后的及时讲评十分重要,它起着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知识、查缺补漏、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提高能力的作用。
但在讲评中我们常常出现几个误区:一是只对答案:教师按照参考答案核对答案后,对一些自认为重点的知识进行讲授。二是逐题讲评:从第一题开始,无论难易与否,重点与否,每题都讲,为了追求进度,一份试卷匆匆而过。三是就题讲题: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讲解答案,缺乏对产生错误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四是缺乏巩固:对讲评效果不进行巩固,留给学生回味的时间很少,这样做常常“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将一份精心准备的试卷评讲到位,真正让学生通过做题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做到触类旁通呢?
一是要做到让学生参与到试卷的讲评中来。“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所听到内容的20%,自己所看到内容的30%,自己所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青年文摘》合订本总347―348期X卷P36)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分小组自查自纠、自我分析、自我讲评,才能自我提高。要改变教师为主角的形式,把讲评的舞台让给学生,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谓一箭双雕。
二是要讲评思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试题浩如烟海,但方法思路却有迹可循。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疑惑,考纲上的考点都背了,题目也做了不少,可是面对不同的材料题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找不准切入点。这也是上面所提到的,许多同学在解答材料题时,改了又改,反反复复,还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思路。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弱化学生对所谓标准答案的记录,强化切入点的训练,让学生讨论,分别列出几个切入点,看看哪个更好更科学。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一旦找准切入点,解题就变得简单得多。
三是要对比起来讲评。这里的对比讲评,不是指前后知识或中外知识的比较,而是指试卷的比较。在初三历史复习刚刚开始时,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专门的夹子,将每次练习的试卷按时间整理好。每过一段时间,我会让学生找出前后试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就会发现,有些知识点,考试的形式不一样,问题的提出也不一样,材料的列举也不一样,但所考的知识点却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增强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再次,通过比较还会发现,有些同学在某些知识点上重复出错,或者在某类题型上不断出错。这样学生就会明确地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查漏补缺,不断修正自己复习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比教师强调千百遍还有效得多。
总之,“精讲精练,精心评讲”关键之处就在于一个“精”字,“精”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用最恰当的讲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用最少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规律。“精”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博”,博览群书、博览试题,最广泛地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题海”战术,真正让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养成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这也许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文化发展论[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2]徐振鲁.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探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
[3]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韩延明,张宏高.我国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检视与沉思[J].江苏高教,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