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这是CCTV“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为当年获奖人物“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撰写的颁奖词。
13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感动了13亿中国人。
而今,当初13兄弟的召集人宋志永,任村委会主任,正带着全村人一起奔向富裕的生活。其余12个兄弟也在各自继续着自己平静的生活。
让身边的人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2008年2月6日,当13个河北唐山玉田县的农民,在风雪中匆忙启程,驰援身陷雨雪冰冻灾害的湖南灾区时,曾有人质疑――13个子,一辆面包车,在茫茫旅途中显得如此形单影只,他们能有多大的能量?
“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南方遭了雪灾,我们应该去支援他们。”听说南方发生了冰雪灾害,宋志永坐在电视机前看报道一直看到凌晨4点。他坐不住了,“唐山大地震时我4岁,震后第3天我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救了我……在唐山,像我这样经历过灾难也见证过真情的人成千上万。”
第二天一大早,宋志永就开始动员村里的人,很多人都报了名,但是因为租到的面包车小,最后只去了13个人,“最大的62岁,最小的1 9岁,这当中有两对父子,两对兄弟。”一支由宋志永等13名农民组成的应急救灾小分队悄悄成立,后来被全国称为“唐山13义士”。
宋志永的母亲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叹了口气说:“去吧,妈不拦你,该是咱报恩的时候了。”
大年三十,他们在举家团圆的热闹气氛中挤进租来的面包车,开始往湖南赶。
“30多年前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了唐山,让每一个幸存者都有了一颗朴素的报恩之心。”宋志永用中国传统中最朴素的报恩,道出了救灾小分队建立的初衷。跨越30多年的光阴,这13个人承载了中国人素有的感恩之心。
小家之上,大爱无疆。
2月8日大年初二一大早,宋志永和兄弟们辗转赶到最需援助的郴州。由于不懂电力技术,他们主动担负起扛器材、抬电杆,拉电线的体力活。从那天开始,一直到2月22日,宋志永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开着车早出晚归,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帮着竖起了7座高压线塔架、7根电线杆。更多的时候,他们往返山上山下运送电线、塔料。
初七那天,“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正往山上运电缆,44岁的杨国明右脚被竹根扎了一个3公分的大口子,流了很多的血,疼得他直咧嘴。为了不拖后腿,他用卫生纸裹住伤口,继续干活,直到晚上回到住处,才抹上红药水。宋志永跟他说,不行就歇两天吧。他说:“没事儿,咬着牙多走几步麻木了,也就不觉得疼了。”在南方的那些天,工作环境不是泥就是水,杨国明的伤口一直不能愈合。直到回家那天,伤口还在流着脓血。
2月22日正月十七,救灾工作告一段落,连年都没过上的宋志永他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数千郴州市民自发为他们送行,争着把鲜花、水果、土特产往他们的车上塞。“悄悄地来,悄悄地干,悄悄地走这是我们到湖南抗灾的最初想法。”宋志永至今还对当时郴州市民送别的场面记忆犹新,“长这么大,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救灾摔跤跌倒的时候,泥里滚爬的时候,大家没掉过一滴眼泪,可是今天,面对着亲人般的郴州人民,我们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流了下来。”
郴州之行,宋志永的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救灾小分队自费4万多元,还把社会送给他们的3万多元钱全捐给了当地福利院;郴州归来,这个临时的13A队伍也成为永久的宋志永爱心救助小分队”。
将爱心事业坚持下去
“宋叔叔,我这次考试成绩特别好”。“宋叔叔,我们的新学校种的花开了,宋叔叔……”直到今天,宋志永还每周都能接到来自四川灾区孩子们的电话。他们都是曾经被宋志永带到唐山来读书的、5・12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
5・12汶川地震,让宋志永成了这246个孩子共同的父亲,“他们说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了再回来看我,我不奢求这些但是听到他们说这样的话,我就知道他们懂得了感恩。”
感恩,是宋志永爱心行动的初衷,也是他得到的最大的回报。
1 976年唐山天崩地裂那一刻的惨烈与无助,永远铭刻在宋志永和他们爱心救助小分队里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兄弟心中。
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巨大灾难,又将他们记忆深处的恶魔唤醒。听到新闻报道地震是7.8级,宋志永第一感觉就是“会死很多人”,虽然波及不到自己的家乡,宋志永还是立刻想到会有很多人无家可归还会有很多人遇难。
“我先走了,你们随后跟上。”这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宋志永在赶赴灾区前,给他的12个伙伴发出的短信。考虑到灾区情况不明,他决定先去打前站,让其他12个人做好准备再出发。宋志永的***亲和妻子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早已为他准备好了赴川的物品。一番叮嘱,宋志永上路了。一路辗转,租车拦其他去灾区的车,最后宋志永徒步走了很久才到了极重灾区北川县。
躲过不时滚下的山石,“北川的灾情比想象的还要惨,半拉县城被山体掩埋,路边摆满了遇难者的遗体,呼救声接连不断。”来不及擦干泪水,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宋志永立即加入到抢险救灾的队伍中。
5月15日,小分队的其他12名队员赶来了。大家会合后,为了便于识别和联系,特意穿上了印有。唐山志愿者的红马甲,打出了“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旗帜。在“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感召下,全国20多万志愿者陆续奔赴灾区。
“在北川的日子里,啥都顾不得,就是救人!哪里需要人手,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出现在哪里!”震后第五天,小分队在北川中学救援。一位母亲跪在地上,嘴里不停地说:“我的孩子还活着,就在那里!”看到这情景,宋志永他们立即按照她指的方向展开了搜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挖掘,孩子终于得救了,这位母亲疯了似的冲着他们直磕头。被埋1 20多个小时的孩子得救了。
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就在营救孩子的时候,余震仍旧不断,一块大石头擦着宋志永的头皮砸下来,宋志永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一个多礼拜才好。就在这样的险象环生中,在灾后救援最关键的几天里,宋志永和同伴们一共救出25名幸存者。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在生命面前,一切考虑自身安危的想法都显得可笑。“那时做所有的事,就凭的是良心。”
在灾区,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百姓,失去家的孩子……“我们太理解他们了,当时唐山灾后恢复重建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挺过来了。”和受灾群众在一起的日子,宋志永他们不惜一次次撕
开自己最不忍触碰的伤疤,讲自己当年的经历,讲自己的感受,用“唐山人”战胜大灾,克服困难的经历鼓励北川灾区的百姓坚强,再坚强。
宋志永说,他最不忍看到的是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震后刚开始的几天,在惊吓中的孩子们尚未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将发生多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开始想父母,想家+可是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孩子们眼神中流露的绝望和无助让人揪心。”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宋志永也在考虑怎么能够更深入地救助这些孩子。
经过多方协调,宋志永将246名灾区孩子带回了唐山读书。直到2009年7月26日,最后一批灾区孩子返回家乡读书,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宋志永克服重重困难,照顾他们。
2008年,宋志永又联合几个同伴开通了“唐山市宋志永爱心网站”,为爱心的交流沟通搭建了一个平台。“传递爱心的过程也是享受幸福的过程,通过这个平台,我想让更多人受益。”
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同全体公民一样
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者元年”。而在许多人看来,点燃志愿者星星之火的正是唐山市“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13位农民兄弟――宋志永、宋志先、曹秀***、杨国平、杨国明、杨东、王宝国、王宝忠、王德良、王金龙、尹福、宋久富、王加祥――两赴灾区、义无反顾的义举。
“最初去湖南抢险时,自己完全是出于一种感恩和奉献的最朴素的心愿,而今天我感受到的则是一种责任:我觉得有责任把爱心事业作为自己一项终身的事业,做一名终身志愿者。”在宋志永心中,一路走来,奉献爱心的过程,也在收获感动。
两次救灾结束后,“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在数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日后的打算时,都不约而同地说要“做回农民,以前的生活”。而今,生活恢复平静之后的兄弟们,确实又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务农、打工,但是,他们又分明与原来有所不同,看到他们,就能感受到一种充实和力量。或许,这13张淳朴的面孔已然成为一张名片,代表大爱与最朴素的悲悯情怀。
2008年5月20日,是宋志永的生日。正在救灾一线紧张忙碌的他,选择了用捐款的方式过生日。这一天,他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对老两口,从自家园子里摘了一朵鲜艳的花儿,送给了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爱心的传递中,芬芳也在彼此之间弥散。
而今,他们正在致力于将这中温暖而朴素的情感更广泛地传播开去。
两次大义之举,让宋志永获得了很多荣誉――光荣地入了***,当选为唐山市人大代表,唐山市青联***,还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各种荣誉称号。“用别人的话说,我们成了名人。但说到底我们还是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民。”宋志永出名了,他却将所有成名带来的一切光芒用来照亮继续前行的路,唤起更多的人投身到爱心传递的接力中。“其实人生活在哪个位置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在公益事业中能得到一种乐趣。”宋志永说在自己付出努力之后看到对方的微笑,就觉得很幸福很平静。
2009年11月5日,宋志永联合12位兄弟组建的“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960万元,现有土地近200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员工80多人,将打造集养殖,农业观光,采摘园林、餐饮住宿,公益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产业链条。
“成立这样一个合作社,除了用它来带领村民致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它来支撑慈善事业。”宋志永说,农业合作社是一个社会团体,理事会成员就是一起抗震抗雪灾的13位农民兄弟。“我们将会以产业园为依托,将一半的利润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将孝亲敬老和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三年前,宋志永作为一名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留在自己的内心,而没有外在的表现和认可,然而现在,两次义举让他成为百姓眼中理所当然的“领头羊”,他和1 2个兄弟,已然成为一根标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所难免,宋志永选择了坦然接受,“大家对我的期望值已经跟原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也有责任尽我的能力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公益,关注弱势群体。农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同全体公民一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8年,唐山市文明委授予“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学***标兵”荣誉称号,在表彰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三义士两赴灾区,用最直接、最朴实的方式体现了普通百姓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朴素情怀。”充满哲理的语言诠释了宋志永等“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带给13亿人的感动。
而今苦难的阴影正在远去,感动的余韵却不会消散。
“别人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地帮助别人,得到的这种理解和感动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充实,一种力量,什么都无法跟它相比。”这是13位农民亲历两次救灾的感受。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终身的志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宋志永爱心救助小分队”的爱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