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化的“神”是中国武术外在的“形”所体现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与“神”历来都被认为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荀子说:“形具而神生。”强调精神对形体的依赖关系。隋唐五代时的范缜提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相异也”。“形”质而“神”用,是我国古代先哲对形神关系的认识。清代的苌乃周认为“神者,心之灵妙触而即发,感而随通也。”现代学者张立文认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是由心的思维器官所产生的机能以及客观世界的主观想象。”[2]而武术中的“神”则是指“人的精神、心志、意向等内在活动。它可以是流露在外,充滋于表的,也可以是潜藏内隐,含蓄深沉的。”[3]形与神的关系,是武术运动中人体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外显表达的“形”是“神”的载体,内隐潜藏的“神”是“形”的灵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中国武术中的“形神兼备”最终指向以“神”为主,因为“神”是主导武术动作形体表达的内驱动力与灵魂,我们在习武过程中,开始练的只是“化形于外”的肢体语言,其后的内练才是武术的精髓。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中也说道,“练拳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神气圆满,形式虽方,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由此可见,对武术技术动作的习练和修为,首先是要建立在形之上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逾越外形,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实现由“形”到“神”的升华。
2“内外合一”的“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整体体现的关键
武术追求内外和谐的技术特色是其区别于只追求外在身体协调的各类体育项目的主要特色,受中国传统哲学“一天人,合内外”思想的影响,武术中的协调却上升到了一种更高的高度———“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里的“内”和“神”主要指通过外在的形体运动所表达的内在心神意气。“外”和“形”主要指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所组成的外在形体动作。所谓形神兼备,不仅是指技术动作要合乎规格、优美、舒展,而且要在一招一式中表现出武术特有的神韵、气势。用孙禄堂的话来讲就是习武练拳,“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是故见其外,知其内,城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者也。”从武术技术演练的视角看武术的“形神兼备”,就不仅仅是武术技术动作讲求“手、眼、身、法、步”的形体动作规范和注重“精神、气、力、功”的传神达意。而应该如武术家蔡龙云先生从演练者表现的角度指出的那样:“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战斗的场合里,才能完美地表现套路运动。”才能够使演练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动作透射出一副格斗的意象。而武术套路演练中所体现的“形是动作的攻防技法的外显,通过运动员的形体来体现,是构成武术套路的物质基础,而神则是武术本身所特有的内在本质,即技击的精神与意识在套路演练中所表现出来的武术的内涵与神韵。形是基础,是对武术动作技击技法的外形模仿,神是对内在技击精神的掌握与体现。”[4]武谚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以形传神”就达到了武术演练的重要要求,讲求神韵、气势、气质。从艺术审美的视角看中国武术的“形神兼备”,也就不仅指习武者在演练中表现出来的开合吞吐、钻翻起落的形架招式,以及攻防意识、劲力发放与动作招式相浑然融契后产生的一种活力和神韵,而应该带有审美思想去“以形传神”。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武术运动之所以被人们誉为立体***画,无声的诗篇,运动的雕塑,优美的舞蹈,就是因为武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善于巧妙地把全部精神彻底地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5]。“发之于内而形于外”。一方面,中国武术的“形美”通过“手、眼、身、法、步”的定势造型,动作的动静起伏、拧转开合等直观呈现,还有依托某些拳种的技法特点得以体现,如八极拳通过身体的顶、挘、崩、靠,体现的阳刚之美,太极拳表现出形体的绵柔之美等等。另一方面,中国武术的“神美”则以形为载体,通过技术动作的虚实转换、攻防进退、刚柔相济等带有技击意识的表达,以“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的气势,“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的节奏,“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的象形取意,展现一幕幕带有诗意意蕴的战斗场景。通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种“内外合一”的锤炼,武术所表现的美不仅是外在的形体美,更是通过整体展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气质,“形神气韵”才是对武术所表达的整体美的全方位概括。
3结语
中国武术的“形神兼备”是用外显的“形”来呈现内在的“神”所要表达的意蕴,同时用内化的“神”来丰蕴外在“形”的表现。因此,武术技术动作是需要外在的形体动作为基础,没有外在的形就无从表现内在的神。同时,如果武术技术动作只停留在表面的形,那么这样的动作只是一个肤浅的、缺乏内在意蕴的形体“摆设”,毫无韵味、毫无内涵可言。所以,“要做好一个武术动作,既要工整、规矩,注重形美,又要了解动作的用法,表现动作的意识,以求凸显其内在的神韵”[6]。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武术所要呈现的技术身法、艺术审美才能由内到外、由形到神得以完整的表现。
作者:陈连朋 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