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记忆现象很抽象,不易被抓住。
关于记忆是在大脑的哪个部位完成的问题,从生理学角度无论如何也不能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从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看,也没有涉及到记忆现象。事实证明,通过心理学观点能够阐明记忆现象的各种特征。形成记忆功能的原因,是根据记忆本质中神经键的可塑性考虑的。
有时神经末端膨大,结合部位面积增大,传递效率有可能提高,或有时发生分支,形成新的结合状态,反复进行动力学的神经键部位调整。这种调整在发展初期很激烈,直至发育成熟后,在小脑和大脑皮质等部位仍然很活泼,像这样神经键的灵活可变性被称为神经键的可塑性,这才是产生记忆现象的基本性质。
记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属于世界尖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组不仅对神经键的可塑性的分子水平做了解释,还在低级动物模型上搞清楚神经键的可塑性。其结果与高等动物的可塑性变化在基本原理上获得惊人的一致性。
他们利用哺***动物的大脑,通过对大脑的海马部分施以很强的电刺激并持续刺激数小时,观察到诱发电位振幅持续增大数倍的长期增强现象。
实际上,对海马回路给予生理学水平的强刺激之后,其神经线路就容易畅通了。海马回路具有特殊构造和重要作用,接受来自大脑皮层的信息,也接受中隔等基底核来的信息,它是高度信息的处理部位。
心理学研究证实,如果给患者手术去除该部位,那么患者对术前较早发生的事情记忆很好,而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记忆。
在对海马回路长期增强现象的研究中发现,在给予海马部位强刺激时,兴奋性传导物质谷氨酸的作用能使细胞内钙的浓度增高。对细胞内和细胞外特定游离离子浓度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最合适,不会损伤细胞,对钙离子还可用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法进行测定,在一般情况下,荧光强度与钙离子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钙是人体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钙除了能组成骨质外,对神经细胞的代谢和生理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钙可以营养神经”,这是有道理的。
为解决单一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测定问题,日本工藤佳久先生和小仓主任研究员等开始对神经键可塑性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关系进行分析。
在对海马部分进行刺激兴奋性传导物质谷氨酸能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的研究中,利用大白鼠胎儿的海马的初代培养神经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进行谷氨酸刺激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了,在谷氨酸刺激之后,初代培养神经细胞对谷氨酸的敏感性增加了。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钙离子浓度升降的测定,已掌握了充分的数据资料。
日本山形大学生理教研究室的加藤教授,根据海马组织切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长期增强现象成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测定方法,及时帮助把相当局部的钙离子浓度上升情况搞清楚了。此外,在世界上还没有直接从海马神经元测定钙离子浓度的报道。
当然,通过对细胞内钙的测定并不能阐明长期增强现象的原理,与其说原理,倒不如说是钙升高后出现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的活性和磷酸化过程的重要现象。对Na、K、Cl、Mg、Ca等离子和PH的电极测定法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最有希望的是把发光测定技术作为微量物质的时间、空间变化的研究手段,并利用荧光电极对细胞内产生的各种各样现象进行测定。
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积累起来,就一定能够解释长期增强现象的原理和记忆的秘密。钙与记忆的关系也一定能得到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