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眉户戏
《迟开的玫瑰》简介
故事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的一个深巷小院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仅19岁的主人公乔雪梅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在她正欲赴京就读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一家老少五口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她这个大姐的肩上。凭着责任感和良知,她先后三次牺牲掉再深造和成家立业的机会,把前途、事业和幸福,一次次让给了弟妹、甚至养妹,并将身蓄残疾的父亲养老送终。而自己的初恋情人――后任副市长的温欣,在生活的蹉跎跌宕中与别人完婚。直到36岁,弟妹们一个个披着时代的风采归来时,她才与通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爱慕、花好月圆……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常故事,可在经济车轮高速运行的今天,它又充盈着一种不平凡。实现自我是人生的目的,照亮他人更是人生的大境界。全剧牢牢抓住普通人的命运,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乔家这个“社会细胞”的奔突演进和他们从艰难走向兴盛的现实,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风采。
在与市场近10 年的“亲密接触”中,《迟开的玫瑰》(以下简称《玫瑰》)成了市场的“宠儿”。它以低成本的投入演出数百场,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多元文化市场冲击的今天,《玫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市场号召力,走进人们的心里。
演出来的精品
《玫瑰》自1998年问世至今,演出400多场,观众累计达百万人次。先后在西北、东北、西南、华北、华东多省市巡演,为七十多所大专院校演出,接受了不同地域、不同观众的数百场检验;城市、乡村、厂矿、部队、学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高度评价和热烈拥戴,甚至包括台湾的一批专家学者,观看之余也感慨万千。从古都到京城,从北方到南方,从圈内人到社会各界,从老戏迷到大学生,《玫瑰》的市场涉越了不同方言地域,不同职业、年龄,不同知识背景、文化娱乐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最广泛观众群体。1999年8月,《玫瑰》第一次迈出其剧种地域,远征沈阳,沈阳中华剧场的高票价丝毫不抵观众的观看热情,戏票一售而空。2000年10月,《玫瑰》首场亮相于常州红星大剧院,很多远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观众通过电话预订戏票,并从外地赶来观看演出。次日复演,许多常州市民购票二次观看。
《玫瑰》不仅自身获得了文化市场的高度青睐,而且作为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新时期十五部优秀剧目之一,被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江苏等省(区)十余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演出逾千场,移植剧团均连连获胜,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益。陕西商洛商州区文工团移植的商州版《迟开的玫瑰》乍一上演,便轰动了这个数万人的商州小县城,打破了以往一戏最多演两场的惯例,连演八场,场场爆满。如今,商州文工团带着商州版《玫瑰》走遍了商洛地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玫瑰》成了商州文工团的保留剧目。2004年11月,夏县蒲剧团移植演出的蒲剧《迟开的玫瑰》一举夺得六项大奖,成为山西省移植剧目调演的最大赢家。夏县蒲剧版《玫瑰》上演一年就演出近百场,戏价从剧团原先剧目的每场800元左右上升到《玫瑰》每场的1500元~2000元,足迹遍布晋南地区,剧团因此而一改昔日捉襟见肘的经济窘况。团长马洪夏说:“过去还是这班人,每天疲于奔命却难见效益,移植《玫瑰》后,剧团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还使一批演员脱颖而出,成了名角,成了吸引市场的亮点。”2005年,江苏省文化厅在全国优秀剧目工作会议上提交的汇报中说:“我省盐城市淮剧团的《大姐你好》移植于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移植后演出了近两百场,受到观众欢迎,为剧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依靠移植《玫瑰》,很多外省(区)基层剧团,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救活了剧团”,而且形成了剧团在市场化中的良性循环。
观众心中的“盛宴佳肴”
《玫瑰》讲述百姓故事,抒发民众情怀,通过主题的延展,在当代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里发掘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人文哲理,揭示出大时代的本质精神。
编剧陈彦在开掘现实题材中,又为《玫瑰》自觉植入了大量现代价值因子,乔雪梅的人格形象,走出了传统的单维道德评价,构建起了现代道德的新高度。既弘扬奉献精神,又热情肯定发挥个人能力、参与社会竞争等市场经济新型价值观念。
为观众创作具有完整美的艺术作品,为市场生产品格精良的艺术产品,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市场运作首要原则。《玫瑰》多次召开研讨会,多方征求意见,两次重大修改,无数次微调,不断的加工打磨,真正做到了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舞台二度创造中,导演谢平安等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又追求效果吸引观众,尽量地呈现出清明简洁的艺术风格和亲切温馨的情节氛围。王激、谭建春在作曲中融合了现代音乐文化,追求交通、吸收,融汇、互补的音乐创作理念,在眉户音乐中渗透秦腔音乐特色,显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舞台美术、灯光设计上采用了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的表现手段,使得《玫瑰》适应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在广采博取基础上开辟拓展了传统地方戏曲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玫瑰》具有一个实力强劲的演员队伍。主演李梅为代表的一批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塑造出既各有风采,又融汇一体的舞台艺术形象。同时,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在主动出击,扩大演出范围的积极行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使数百场演出得以高质量顺利进行,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当前,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商品价值规律冲击到社会各个领域,讲求物质利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人的精神内质、道德情操大面积滑坡,个人主义凸现,价值观混乱。在这一时期,《玫瑰》所张扬的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无疑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玫瑰》紧扣古今中外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中具有普适性的元素,对当下社会的物质主义和道德缺失发出拷问,直逼“人怎样活得有价值”这个亟待解决的根本性话题,成功地回答了市场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困惑。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曾先后三次观看《玫瑰》,他说,这出戏通过一个寻常百姓的家常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以及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神定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仍然是我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永远是一种奋发向上、凝聚社会的道德力量。
乔雪梅的人格精神具有恒常的感召力。著名作家实说:“在乔雪梅这个大善至美的灵魂面前,我和同场数以千计的从事各类社会职业的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自我检测,尚能保持那根道德神经的敏锐和软弱,尚未被某些时髦话语鼓噪怂恿而膨胀起来的极端欲望所麻木或硬化。”
《玫瑰》完成了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淹没了的健康价值观的守望,实现了市场经济中所缺失的崇高价值观的引领。精品《玫瑰》与市场的成功链接,让我们感受到市场对艺术的强烈需求,感受到中国戏曲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感受到以艺术产品质量取胜,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是现阶段戏剧发展的理智选择。
殊荣榜
1999年元月 在西安首演;
1999年8月赴辽宁省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获“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1999年9月被国家文化部选调进京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节)目献礼演出;
1999年10月 获陕西省艺术节“特等奖”;
1999年10月 获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0年3月陕西省文化厅举办《迟》剧超百场演出表彰大会;
2000年5月获国家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
2000年9月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
2000年10月 赴江苏省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艺术节大奖”;
2000年10月 获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
2004年8月 参加陕西、浙江、上海、江苏四省(市)***府主办的“西部文化东部行”活动,在杭州、上海、南京巡回演出;
2005年11月获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并滚动入围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2006年4月 “新一轮百场巡演”拉开帷幕;
2006年7月进京参加“庆祝中国***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
2006年11月 荣获“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
2007年2月6日 剧组代表赴京参加文化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授牌仪式并接受奖牌;
2007年2月7日 在召开的“2006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座谈会”上,十一部影、视、剧优秀剧目受到表彰,《迟》剧是入选的唯一一部戏曲作品;
2007年2月10日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府隆重举行《迟》剧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表彰大会;
1999年至今演出400多场;被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江苏等省(区)十余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演出逾千场。
陈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该剧编剧):
《迟》剧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实,戏曲艺术的发展要以“精品战略”“面向市场”, 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来征服观众。《迟》剧以低成本的投入演出数百场,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些移植《迟》剧的外省(区)基层剧团,依靠这部戏“救活了剧团”,提升了戏码。这些都证明了精品剧目进入市场的实力。
李梅(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乔雪梅扮演者):
《迟开的玫瑰》我演了八年。八年中,乔雪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楷模。在困难时,乔雪梅鼓舞着我奋进;在辉煌 时,乔雪梅给了我平和的心态。作为同时代的女性,我深深地理解乔雪梅人生抉择时的艰难,也非常敬佩她勇于承担的风骨。扮演乔雪梅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进步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