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都是近来社会比较热点的词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延伸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并且加强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在教育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 师爱 机制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教师仍然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而教师不都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鼠标轻击百度,不难发现一些有关师德滑坡的案例不少。这些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等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标志着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高低也不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的好坏,而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教师的爱岗敬业
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些著名的文献著作又将教师比喻成蜡烛、钥匙、天梯……当然每一个比喻对象都有某一方面的形象性,但是作为被大家传颂夸赞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岗敬业。
情感上,爱教爱校爱生。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认可、接受并且喜欢,将教育事业看做自己毕生要为之付出的事业,将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优劣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工作的场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兄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基本的动力。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报酬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随意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自豪;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以谦恭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理念上,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表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展的综合素质,又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不应只局限于学习成绩,除了千方百计地提高成绩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做事和做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一个教师最应该关注的。
态度上,认真负责。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非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的效果检测是一笔良心账,容不得半点虚假。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任何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永远都在学生的视野中,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失。
二、教师的师爱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所以师爱是教师的魂中之魂。教师爱学生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向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的成熟人迈进。苏霍姆林斯说:“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所以了解学生也是爱学生的一种体现。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的爱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情感是师爱的前提,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教育功能的保证。教师从早到晚与学生一起活动,上课时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下课后又要关注他们的课余生活。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多一点点的关注而喜悦,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而欣慰。这些简单的、纯真的情感就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师只有“爱的奉献”是远远不够的,师爱还要求教师尊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师爱是双向交流,要求教师情理相容,严慈相济。奉献之心,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为他们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三、教师的公正
从整个社会来说,教育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公正,而教育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教师的公正决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每个学生都对教师的公正有相当高的期望值,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某些教师的角色模糊;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教师人生理想淡漠。广大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好公正这面大旗。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也可为实现社会公正作出贡献。
教育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进而实现人的***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这些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就是教师,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较高要求又由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决定。较之于其他社会职业,教师的劳动具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源于教育劳动的内在特性,而这种内在特性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灌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全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第一,建立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制度,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将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让教师随时参与到师德的讲座学习中。第三,要求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教师可为,哪些行为教师不可为,主动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自主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广大教师掌握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可以说,师德修养的提高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和社会监督作用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考评,是激励并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积极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这样,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靠教育又靠激励和约束。教育是基础,激励约束是手段。我们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及其优秀事迹大力表彰,以先进人物事迹的道德感召和情操感染唤起更多的人对美好道德的向往,并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而高尚的内心体验。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同时,又强化***策导向,严肃法纪,严格为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与教师的奖惩、培训、聘任、辞退及教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挂钩,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的处理。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教师在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最后,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内化是教师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自律是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愿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已不仅是道德的要求而且是法律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教师只有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践职业道德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度德而师之”,从而将书本内容融入生活,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国权.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2]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