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
病床上,28岁的李小平一动不动,一双浓眉大眼半张着,发散的瞳孔望向天花板。
他身上,插着氧气管和各种医疗仪器的导管。
由于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这个身材结实的年轻人已经昏迷了一个月。
从武隆县白马镇灵山村赶来的乡亲们,一直守候在病床前。
“李书记是为我们累病的!”村民三五成群,轮流来到主城,看望他们村的支部书记。
病床边,他们一遍遍地呼唤:“李书记,你不是说要带着我们致富吗?你快点醒嘛……”
“回家”
2010年10月,灵山村公共服务中心。
乡亲们三三两两,从田间地头云集而来。
对灵山村来说,这天可是一个大日子――新任村支书要进行“就职演说”。
办公楼前,一个身材结实、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满脸微笑,在村民的目光中站得笔直。
“哟,新支书那么年轻,能靠得住?”
村民们怀疑的目光中,年轻人拿起了扩音喇叭:“大家好,我是新任村支书李小平!请大家相信,我一定会为村里服好务……”年轻村支书大声说。
这是他的心里话。
李小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来已经在重庆八中当了老师,尽管收入不错,但徜徉在繁华都市间,他却总是在想“家”。
李小平出生在彭水县龙溪乡一间四面环山的农家,从小就在田坎边长大。在他眼里,农村的一切是那么亲切,农村的贫困落后却又是那么刺眼。
2008年,大学生“村官”招考再次展开,李小平通过考试后,毅然辞掉城里的工作,到武隆县白马镇三溪村当了“村官”。
2010年10月,由于在三溪村表现出众,经上级***组织提名,李小平被灵山村的***员们选为支部书记。
“我家也在农村,现在当了‘村官’,就像回家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前,年轻村支书继续说,“我一定会带大家走上致富路!”
铿锵话音中,李小平的任期开始了。
承诺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第一天,李小平就在琢磨:我的第一把火要在哪烧?
“小伙子,你要能修通村里的路,你就是灵山人的功臣!”老支书给李小平指点迷津。
“修路”二字,听得李小平心里“咚”地一声――在灵山村至工业园区大道间,有一段长六公里的村级公路。由于年久失修,这条路已经坑坑洼洼,不仅乡亲们出行不方便,也严重影响了外来客商进村搞产业。天长日久,邻村的产业都红红火火搞起来了,灵山村却依然只见“篱笆、女人和狗”。前几届村干部曾尝试硬化这条路,都没能成功。
“要致富,先修路!”李小平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于是,在一次村民大会上,他向全村乡亲宣布:“我准备在村里修通水泥路!”
豪言一出,并没有掌声雷动。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村里条件这么苦,他在外村再了不得,到这里也不一定好使!”
“光说不练也没用,有本事做出来让我们瞧瞧!”
…………
面对质疑,李小平明白:只有实现诺言,才能换取乡亲们的信任!
践诺
“要占我的地,没门!”
随着一声怒吼,村民冉茂生双手发力,将李小平从家里推了出去。
随着冉家大门“砰”地一声合上,李小平的心也凉到了底。
这些天,为了筹办村里修路的事,李小平到镇上、县里相关部门申报项目资金,到村民家里动员投工事宜,每天都要忙十多个小时。
项目终于落实了,县、镇两级***府支持的资金也划拨了,他却遇到了两道难越的坎。
第一道坎是占地协商:公路规划路线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村里却没有多余的钱做补偿,因此阻力极大。
冉茂生就是其中之一。
被拒之门外后,“说客”没有气馁。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李小平先后三次敲响冉家的门。
每次上门,年轻村支书都晓之大义:“占了你的地,的确该补偿。可村里的确拿不出钱,请老冉叔务必体谅”;“我们吃够了路的亏,修好路,对全村乡亲都有好处,你家也不例外”;“这次不修好,这条路恐怕又得等几十年了”……
渐渐地,老冉被李小平的执著感动了。朴实的老农最终决定:为了全村利益,同意修路规划!
翻过一道坎,李小平面前还有一道坎。
灵山村多次修路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劳资纠纷”:修路需要村民集资和投工,但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能出钱,不能出力。这让那些“又出钱又出力”的村民不满,最终导致项目无果而终。
针对这个问题,李小平想出一个办法:不能投工的村民多出一点钱,作为对其他人的补贴。
这办法给大家一说,乡亲们举双手赞成。
第二道坎也顺利翻过,修路工程顺利开工。
“别看李书记嘴上没毛,办事却很牢靠!”
对年轻村支书的付出,乡亲们投来了肯定的目光。
他们并不知道,为了将村里的事儿办“牢靠”,李小平已经透支了健康。
呼唤
2011年9月11日,中秋节前一天。
下午5点,灵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俊维的电话响了,传来了李小平疲惫的声音:“老张,中秋节假期到了,镇上学校都放假了,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四个字刚说完,电话就断了。
“怎么话没说完就挂了?”张俊维犹豫了一下,按下回拨键。
电话通了,却没人讲话。他挂断电话,再次回拨。
这次,电话已经接不通了。
电话那一头,李小平已经倒地不起。
这天上午,李小平参加了一场考试,而后准备回老家看望父母――他已经半年多没回家了。
中午在舅舅家吃过饭,他摸出电话,想再嘱咐一下村里防火的事。
舅舅谢朝坤说,李小平说着说着,电话突然从手上掉了。电话再响时,他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了。当电话第三次响起时,李小平一头栽倒下去……
李小平被送到黔江区中心医院抢救。
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震惊――由于劳累过度,引发了脑溢血!
出血量超过70毫升的李小平迅速接受了手术,并被转到了新桥医院。
医生说,尽管颅腔内的血块已经清除,但他何时醒来还不可知。
在重症监护室,李小平每天要花掉五六千元医疗费――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这是难以承受之重。
获悉李小平的情况后,市、县相关部门迅速为李小平筹集到六万多元钱;来自全市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和好心人也行动起来,在数天之内募捐了四万多元;李小平工作过的武隆县三溪、灵山两村村民也自发募集路费,赶到主城区,看望李小平……为了让他早点苏醒,他的父母和乡亲们利用每天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轮番来到病床边,一遍遍地呼唤着他。
“儿子,你要坚强哟……”一天,母亲谢朝凤再一次呼唤儿子,“我和你爸都在等你,好多乡亲也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