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妇人启门这一墓葬装饰题材自从被发现之后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究其意义还未形成统一定论,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针对这一题材展开讨论,笔者认为自从这一题材在汉代出现之后,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出现了不同的意义,在不同地区不同墓葬中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妇人启门;墓葬;壁画
启门***,又称半启门、仙人半开门、妇女启门等,是墓葬中的一种装饰题材,画面的基本要素为:双扇大门,一半紧闭,一扇半开,以及启门人(主要为女性形象),表现方式有画像砖和壁画、砖雕以及后二者混合使用。启门***中占主流的“妇人启门***”由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中首次定名。
启门***这一题材最早出现在汉代画像石棺墓中,东汉时期较多。东汉早期多出于山东、苏北地区,如山东苍山元嘉元年墓、睢宁墓山画像石墓。东汉中晚期四川地区出现,分布广泛,数量更多,如芦山王晖石棺、s经石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未发现,在唐代画像中一度出现,唐中晚期至五代零星发现于墓塔及墓葬,如陕西咸阳五代冯晖墓。到宋代随着雕砖壁画墓的产生,这一题材在壁画中大量出现,在与宋同一时期的辽金墓葬中也有发现。这一壁画题材在辽宋金元经历了发展、巅峰和衰落三个阶段。北方地区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发现较多,陕甘宁、辽宁地区有零星发现,如山西汾阳东龙观金代墓葬M5、河南登封唐装宋代壁画墓M2、河北宣化辽墓张世卿墓等,南方地区有零星发现,主要分布在川渝贵等地,如四川南溪李庄宋墓。
考古工作者最早注意到“启门”这一壁画题材是1944年,莫宗江和王世襄两位学者注意到四川宋墓中的这一题材,但只是观察到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1。1957年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中,将此种题材定名为“妇人启门”, 认为在墓室中采用妇女启门这一题材“按此种装饰就其所处位置观察,疑其取意在于表示假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亦即表示墓室至此并未到尽头之意2。”他认为其意于表现墓葬内部空间的延伸。1992年梁白泉先生针对这一壁画题材提出假设,他认为这种题材的设置是出于墓地安全的考虑,属于一种民俗信仰观念的表现3。后来梁先生又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认为其反映了世俗中人对于神仙道术的追求,下葬者祈望墓主人升天成仙获得永生4。刘毅在梁白泉先生的看法之上更进一步认为启门的女子代表了墓主生前的侍女姬妾5,而郑滦明继续发展刘毅的学说,将启门妇女分为侍女与妾属两类,认为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6。郑岩认为“妇人启门”***像本来就是一种纯粹的装饰手法,注重研究题材的形式美7。李清泉则认为“妇人启门”暗示性地表现了墓主人休息“寝”,与墓室内部装饰表现的供墓主人起居生活的“堂”空间相对应8。部分历史学家也对之一***像的含义试***解析,有人认为这一***像与性有关,是男子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想象。邓小南将其重点转向唐宋时期的女性社会生活史,认为是封建儒教约束下的女子想要挣脱束缚的反映9。同时这一***像也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思考和探究,日本学者土居淑子认为这一***像与神仙有关是为了引导人们进入仙界,也反映了辽宋时期人们对来世理解的变化10。罗二虎老师在其文章中将这一题材称为“仙人半开门”,其文章中只是讨论汉代启门***,认为这是与道教升仙有关的***像,但并未涉及宋代的启门***11。
就目前学术界对启门***这一***像形式的研究来看,大家基本上认同的是汉代的启门***是与升仙有关,而有关宋代启门***的含义尚未形成定论,笔者的观点也是如此。就个人观察而言,认为宋代的启门***形式、内容较之前的多样化、复杂化,其具体想要表达的含义在不同地区、不同墓葬中有不同的含义。
在白沙宋墓发掘报告注释中宿白先生提到“唐、宋时代,凡墓室、与墓同性质的佛塔以及佛塔式的经幢,多雕或绘作妇人启门装饰。”12妇人启门这一装饰在唐代也存在,只是多出现于宝塔上,如山东清灵泉惠崇塔。出现于此处的启门形象,笔者认为与汉代的启门***的含义基本相同,是为了表达升仙思想,但是由于这一思想与佛家思想相悖,以至于在以后的几百年间此类***像越来越少,也极少再出现在宝塔及寺庙里。直至宋代以及同时期的宋金辽,又出现在墓葬中。在白沙宋墓一号墓中,可以看到一砖砌假门和一女子,形象十分立体,在二号墓中,同样是假门,但是女子的形象较为模糊,隐约可见其影。在白沙宋墓中的这两例妇人启门形象,如果站在墓主人的角度去分析,笔者认为其意义在于将死者引于假门之后,或引导其升仙或如其他学者所说引导墓主人就寝,至于门后的景象在此不过多讨论。在宣化辽墓中的妇人启门这一***像,多描绘的是一妇人端盘而入的画面,但是从墓室墙壁剥落的地方来看,***像是彩绘上去的,属于平面***像,并且从整个墓室出发,墓室壁画所描绘的均是生活场景,壁画中另有妇人锁门等***像,笔者认为在宣化辽墓中这一***像没有具体含义,表达的只是墓主人一天的生活场景,是死者生前生活场景的再现。之所以有此结论,是因为在全观整个墓室的场景之后,墓室中的***像如侍女燃灯,门吏***等均表现的是生活场景,这在金辽时期的其他墓葬中也是如此。
由此笔者认为,启门***自汉代出现以来,多用于墓葬中表示升仙思想,是墓主人的及其子孙祈愿其死后能够成仙。发展到唐代时,随着佛教的兴盛,宝塔及寺庙的兴起,这种***像出现在宝塔装饰上,但是由于这种升仙思想与佛教思想相悖,因此在唐代逐渐消失。宋代以后,随着雕砖壁画墓的出现,此***像复兴,在墓葬中及其兴盛,以至于由中原地区发展到河北、山西等地。究其在唐代没落的原因,一是可能与佛教兴盛有关,另外一种可能是由于墓室内肖像的复兴。巫鸿先生在其著作《黄泉下的美术》一书中提到,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在墓中画像,而在唐代此种做法减少,在宋代墓室中画像习俗一度复兴。13因此笔者认为妇人启门***这一***像发展变化的原因可能也是与此有关。
作者简介:刘仁慧(1992-),女,河南濮阳人,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少数民族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
注释:
1.莫宗江:《宜宾旧州坝白塔宋墓》;王世襄:《四川南溪李庄宋墓》;《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1期,1944年。
2.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3.梁白泉:《墓饰“妇人启门”含义揣测》,《中国文物报》,1992年第3版。
4.梁白泉:《墓饰“妇人启门”含义蠡测》,《艺术世界》,2011年第2期。
5.刘毅:《“妇人启门”墓饰含义管见》,《中国文物报》,1993年第3版。
6.郑滦明:《宣化辽墓“妇人启门”壁画小考》,《文物春秋》,1995年第2期。
7.郑岩:《论“半启门”》选自 《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8.李清泉:《空间逻辑与视觉意味―宋辽金墓“妇人启门”***新论》,《美术学报》,2012年第2期。
9.邓小南:《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期女性在门户内外的活动》。
10.土居淑子:《古代中国半_扉》。
11.罗二虎:《东汉墓“仙人半开门”***像解析》,《考古》2014年第9期。
12.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13.巫鸿:《黄泉下的美术》,三联书店,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