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色彩是表达情感与氛围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色彩,如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色彩的时代特征、色调的情感表现等,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有助于加强艺术主题的表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
关键词:色彩 情感 表现力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和重要的表现手段,对于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等具有独特的作用。“造型与色彩是绘画的两大重要语言,形状是一种比颜色更为有效的通讯手段;另一方面,用形状却不能取得颜色的表情效果。就表情而论,最显著的形状的效果也比不上落日或地中海蓝的效果。”事实上,色彩能更为直接有效地表达画面的情感与氛围。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对于立体造型的雕塑的艺术表现也有着重要意义。日本造型艺术家靠谡一郎的雕塑作品《春天》位于以大型赛车场闻名于世的美国拉斐特市,在五十铃汽车制造厂的门口,以圆环造型象征车轮滚滚向前的不停的循环与运动,红色代表着生命、精力与活力,期待春天的到来。在这里,色彩成为雕塑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情感表现的重要语言传达出雕塑的内在精神指向。
“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当色彩的表面的印象发展成为深刻的内心体验,造成情感震动,像在一个回声里,心灵的别的领域进入共鸣。”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给人带来各种想象、联想、印象与回忆,使人产生各种情绪、感情、心境。如凡・高的许多以黄色为主色的画面给我们热情洋溢、精神焕发的心理感受,画面的黄色强烈刺激、躁动,甚至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而在东山魁夷的许多蓝色调的画面中,我们所感到的是宁静与纯净,感到一种对无限深远的呼唤所产生的超脱感。由于色彩能直接对人的心灵发生影响,因此,对色彩的心理效果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使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以加强艺术主题的表现,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
艺术现象受制于具体的时空,由于不同时期历史、文化与观念的变化,色彩必然具有时代性。纵观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古典时期崇尚和谐协调美,美术作品总体上是倾向以较为单一的色彩为主而形成的色调,而康定斯基认为:“根据颜色作用的理论,根据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疑问、实验和矛盾的时代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于以个别色彩为基础的和谐来说,我们的时代是很不相称的……色彩的冲突、打破平衡的感觉、动摇不定的法则、出其不意的袭击、疑难的问题、徒劳的抗争、暴风骤雨、断裂的链条、对立和矛盾――所有这一切组成了我们今天的和谐。”也就是说,寻求对比色的和谐成为现代艺术的主调。通过色彩的冲突,相反相成,可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现代城市雕塑中,色彩已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色彩的运用可以创造良好的空间氛围。许鸿飞在城市雕塑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运用,并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主题需要,运用具有不同表现力的色彩进行表达,如以绿色为主色的《绿色高尔夫》,以红色为主色的《日出》《缠》,以黄色为主色的《世纪风》《翔》等,采用不锈钢喷漆技术很好地表现出作品鲜艳的色泽。色彩的运用,丰富了雕塑本身的表现语言,又具有感官上的愉悦性,以其表情作用,产生联想的空间,产生趣味性,给周围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缓解了城市建筑环境给人的压抑感。丰富的色彩配合抽象而富于变化的雕塑造型,表现出现代的审美情趣,提升了都市的现代生活气息,赋予城市一种新的文化气质。
切合表现意念的色彩有助于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作品的内涵及外延意义,由于色彩的表情作用,心理效应,很容易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
陈文令曾把他的《童年》系列的100多件小红人雕塑铺满厦门的海滩,当时引起相当的轰动效应。高纯度的红,而且是由100多个高纯度的红的重复构成,在这里,色彩是作品效应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陈文令认为,在厦门的环境里面,一定会把他用的这个红出来,并且认为在这里没有什么别的颜色能够表达这种野性的东西。陈文令的红孩子与自然环境色彩对比强烈,从而产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红孩子所采用的红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单纯鲜明的红与乡村孩童原始野性的生活情态、孩子的天真活泼、个性坚韧等较为贴合。事实上,也只有夸张的色彩才能够与人物极度夸张的动作相互协调、匹配,共同作用,产生能够打动人心的视觉魅力。
高纯度的色彩会引起神经的兴奋,具有扩张性、刺激性,富有热烈、朝气、激奋、活力的特征。当色彩发生变化时,人的心理也相应产生微妙的改变。比如纯净的蓝色给人宁静、清新、超脱感,但浑浊的蓝色使人感到悲伤、抑郁或冷酷无情。“在特征和感染力上,鲜明温暖的红色和中黄色有某些类似,它给人以力量、活力、决心和胜利的印象。……切忌用黑色来加深红色,因为黑色会掩盖红色的光辉,或至少会使它黯然失色。”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可使色彩语言对情感的表现达到丰富与微妙。深入学习色彩原理,发挥色彩丰富的情感语汇,有助于加强艺术主题的表现,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并呈现艺术家自我意识与情感理念,达到与观众心灵的交流,赢得观众内心的共鸣。
不同的色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象,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审美选择,可创造出特定的意境氛围,用以表现丰富多变的人类情感。比如:以个别色彩为主的色调,可产生极为鲜明、统一的画面效果,有助于表现单纯、强烈的思想情感。强调色彩对比的色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效果鲜明、活泼,有助于表现动势、活力或矛盾冲突等主题情感。以高明度色彩为主的色调,可表现清新、明朗、轻快的情感意象,而以低明度色彩为主的色调,可表现深沉、稳重、沉静、威严的情感意象。以高纯度色彩为主的色调,可产生单纯的、艳丽的、装饰性的画面效果,给人强烈刺激的视觉感受,富于生气与活力,而以低纯度色彩为主的色调,可表现柔和、含蓄、典雅或平和、朴素的情感意象。无论是表现欢乐或压抑,明快或感伤,华丽或朴实,繁杂或单纯,宁静或跃动,热情或冷漠,轻盈或沉重,色调所产生的特定的情感氛围,能使画面在瞬间给观众鲜明的印象。色调越鲜明、到位,能够贴切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准确地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意***,就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毕加索的雕塑作品《苦艾酒杯》在青铜为主色的基础上混杂多种色彩以传达主题意念,意味深长。作品的色彩层次丰富,本身就具有动人的美感特征,在运用色彩来传达情感上更是深入、微妙。
其实,在雕塑上着色,在古代的埃及、希腊与中国的雕塑中都曾盛行过。中国传统彩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莫高窟保存的2000多尊彩塑,人物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雕塑的着色很注重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色彩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唐代彩塑,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物角色以不同的肤色来表现,菩萨像涂白色,弟子、天王涂赭红色或肉红色,并且重视环境与人物在色彩上的对比与映衬,重视对比色的点缀、装饰与呼应。中国古代彩塑的色彩表现丰富而微妙,其色彩运用与技巧有待我们重新重视、发掘、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使现代中国雕塑不仅在造型上,还在色彩上与我们色彩缤纷的现代社会相适合,并且承传鲜明的民族今天特色。
向京十分重视雕塑的着色,常借助色彩传达人物含蓄的情感、微妙的情绪。她曾先后创作了三件作品《拿烟的处女》,头一件为铜塑,没有着色,后来的两件作品分别涂上温暖的邻近色调和绿色与暗紫红的对比色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色彩使雕塑魅力大增。着色后的雕塑,既有三维的立体空间存在感,又具有色彩的美感,色彩的运用,丰富了雕塑本身的表现语言及内涵,又增添了感官上的愉悦性。因为着色的雕塑更接近现实对象,给人真实逼真的深刻印象,让人感到亲近,所以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对比后两件着色的雕塑,我们又可以认识到,不同的色调赋予雕塑不一样的情感表现效果。暖色调的《拿烟的处女》,着色更接近客观对象,更具有现实感,温暖的橘黄邻近色调,增加人物的可爱与亲切感。绿色与暗紫红对比的《拿烟的处女》,着色上更带主观意味,通过绿色的整体运用,色彩的对比、冲突表现出青春少女的懵懂与迷惘。
色彩是艺术的重要语言与表现手段,色彩不仅可以再现对象的外貌,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加以归纳、提炼,又可以表现出对象独具的性格、品质、气质、情绪等,更可创造意境、表现特定的思想情感。深入研究色彩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取舍,可以获得灵活运用色彩手段进行创作的自由,有利于艺术家自我意识情感理念的艺术表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