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豆腐
文/秦林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与纪晓岚齐名,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还是一位烹饪专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所收326种菜肴,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
袁枚对豆腐情有独钟,爱吃豆腐,善做豆腐,提倡吃豆腐,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
有一天, 杭州有一个名士,请袁枚吃他自烹的豆腐宴,此道菜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袁枚一尝,清嫩鲜美,妙不可言,急忙请教做法。
主人故意卖关子,笑道: “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而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只好离席躬身,躬后大笑说: “我今为豆腐三折腰矣!”主人这才告诉他,这个菜叫“芙蓉豆腐”,以豆腐似雪、银杏如芙蓉而得名,并告诉他如何烹调。袁枚归家后如法炮制。《毛俟园吟诗》记此事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
在袁枚的提倡下,豆腐列入了当时饮食业美味佳肴,大为流行。在当年的“两江”,尽管“东坡豆腐”、兰溪的“五香豆腐”、无锡的“镜箱豆腐”、宁波的“三虾豆腐”等竞相媲美,但“芙蓉豆腐” (也被称为“雪霞美”)却登上杭州名菜榜,经过后人的改良,一直流传至今。
制作流程
原料:内酯豆腐,蛋清,高汤,湿淀粉,熟火腿末,西红柿,洋葱,精盐,味精。
做法:
1. 内脂豆腐打成泥,放入蛋清,加调料、湿淀粉拌均匀。
2.炒锅上火烧热,用油滑锅后,放入清油烧至6成熟,放入豆腐焖熟,倒入油筛沥油。
3.锅中放入高汤加调料,勾芡倒入豆腐和匀,装入用西红柿、洋葱装饰的盘内,撒上火腿末即成。
成品特点:色泽洁白,咸鲜滑嫩。
宫保鸡丁
文/秦林
清朝同治六年,丁宝桢被朝廷任命为山东巡抚。
丁公平素两袖清风,深入简出,就连府邸也不甚讲究,独独钟爱“美食”。为官一处,必先微服出行,寻访地方名吃大快朵颐,到济南也不例外,不几日就把济南的鲁菜吃了个遍。
一日,他换上青衣小帽,带一个仆人从府衙后门溜了出去,到大明湖转过一圈,天已近午,略感饥饿,见附近一农家篱笆围墙,柴扉轻启,院中有一老妇正在喂鸡,心念一动,正好借此了解一下民情,遂带着仆人走了过去。老妇察言观色,见来人口音不似本地人,兼之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随从又是毕恭毕敬,感觉定非等闲之辈,遂一面把丁公让进屋里坐下沏茶倒水,一面使人把湖边酒楼做大厨的儿子叫了回来。
少顷,就见一浓眉大眼的汉子用四方托盘端着几个菜走了进来。其中有一个菜丁公吃遍大江南北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偏又其香无比,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丁公忙不迭地夹起一方块状物放进嘴里,只觉舌尖微麻,轻轻一嚼,脆嫩可口,感觉似肉非肉,似鸡非鸡,妙不可言,心大悦,忍不住问汉子,此菜何名。汉子微微一笑说: “爆炒鸡丁。” “哦。”丁公大奇,又问道: “既为鸡丁,为何却这般鲜嫩?”汉子道: “此乃取当地子脯肉切丁,丁外薄裹淀粉糊,利于快熟且防味泄,后配以花生、胡椒,旺火油炒而成。”丁公抚须点头,夹出盘中一花生放入口里,细细咂摸,果真是别有滋味。此顿饭令丁公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远方客到必以爆炒鸡丁为压轴菜,百吃不厌。
后来,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汉子意见。因为丁公在山东赈灾治水,勤***爱民,颇有***绩,汉子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公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过把胡椒换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爆炒鸡丁。因清朝官阶有“九品十八级”,在当时的口头语及书面语中,对每一级的官员都有一定的尊称, “宫保”即是对正二品的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的尊称。后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把他喜欢吃的这道菜称为“宫保鸡丁”。后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成为御用的名菜。
制作流程
原料: 嫩子鸡脯肉,花生米,白糖,醋,酱油,味精,肉汤,淀粉,花椒,姜,蒜,葱末,盐,绍酒。
做法:
1. 取嫩子鸡脯肉,将肉拍松,剞上3毫米见方的十字花纹,再切成小方块,加盐、酱油、湿淀粉拌匀。
2.花生米炒熟晾凉后去皮,将去籽干红辣椒切成2厘米长的段。
3.把白糖、醋、酱油、味精、肉汤、湿淀粉一同放在碗中调成芡。
4.净锅加底油烧热,先下入花椒,炸出香味后捞去花椒,下入干红辣椒段迅速炒成棕红色,放入鸡丁炒散,烹入绍酒炒一下,再加入姜、蒜、葱末炒出香味,速倒入调味芡汁,汁沸加入花生米,颠翻炒匀即成。
成品特点: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