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铜片先变黑然后溶液黑浑的现象,而出现的浅蓝绿色溶液的时间又非
>>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用量探究 温度对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影响探究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最佳实验效果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问题的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对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关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实验探究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铝与硫酸铜反应实验的再探究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条件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现象与理论探讨 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绿色化创新设计 对金属过量时铜铁与浓硫酸反应过程的认识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微型化改造 中学化学中关于铜与浓硫酸实验的改进 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特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和百度百科http:///view/1339650.htm综合查得:
由上表可见:先用水洗涤黑色固体看是否溶解就能轻易分辨出是否为Cu2SO4;如果不溶于水就用稀盐酸(加热)将CuO、CuS 与Cu2S区分开来;如果溶解于稀盐酸(加热)则可通过实验过程中有无臭鸡蛋气味气体放出细分出CuO 与CuS;如果不溶于稀盐酸(加热)则还可以通过浓氨水来辅助对Cu2S的确认。
3. 具体实验和结果汇总
说明:以下实验所用小铜片约为0.6cm×0.5cm,约0.07g,中铜片约为1cm×1.1cm,约0.33g,浓硫酸为新开封,稀盐酸为浓盐酸与水1∶2 体积比配制,大试管容积约为45~50mL。。
笔者为了排除实验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多次重复了上述实验,所得现象基本相似。由此初步得出:黑色物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组成――铜片表面刚变黑时该黑色物质主要为CuS,而如果后期溶液中出现的大量黑浑物质主要是Cu2S。
三、 实验改进的尝试
从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见性和目的引导性出发,笔者认为对该实验改进的方向应该是:能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较长时间地观察到清晰的蓝色溶液的现象,尽可能减少黑浑现象的干扰。
1. 能否让铜片表面不变黑?
铜片表面在反应开始时出现的黑色物质是希望避开的,因为这会干扰学生对书本给出的方程式的理解。笔者初步怀疑是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导致,为此进行了如下尝试:
2. 如何能减少溶液黑浑现象的干扰?即让加热过程中蓝绿色溶液的现象清晰和延长?笔者从铜片和浓硫酸的配比上做了如下实验尝试:
四、 实验小结
笔者在现有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再探究,只能得出一些较为粗糙的初步结论:①铜片表面要产生明显气泡,则其表面变黑难以避免。但调整好浓硫酸的用量,不仅可以使溶液始终呈现蓝绿色,而且还能避免黑浑现象。②出现的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呈阶段性:即铜片表面初期变黑时的黑色物质主要为CuS。而当铜片较多浓硫酸较少时,后期溶液中出现的黑浑物质主要为Cu2S。限于实验条件和本人研究水平,文中有些操作和观点尚有欠缺,希望同行能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黄佩丽编. 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93
[2] 王祖浩,吴星主编. 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 化学1(必修)[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9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