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小说的学生告诉我,读课外书,没有外在压力,没有人规定他分段,没有人要求他背诵,更没有人要求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所以他感觉自己的心是不受束缚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本,甚至只是读过就忘。
再看看学生领到新书时的情景,一拿到书,学生通常把全书浏览一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详细阅读,甚至与同学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是因为新语文书与课外书的情况是相似的。学生在那一刻进行的是没有负担的阅读,可以有自己的见解,甚至自认为很高深,也可以什么也没有。
但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这种热情逐渐被压制了。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感到苦恼,甚至责怪学生这不好、那不好。是不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坏”了呢?仔细想想,恐怕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要大些――我们根本上只是引领学生向预设的参考答案靠拢,但这个预设的答案,却往往是与学生的阅读期待相悖。我们连自己对课文的独到见解都无法向学生表述,又怎能去考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照老师给的答案答题。阅读习惯被渐渐地改变了,不再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是负担。尤其语文课本,学生看了就反感。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和学生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让学生进入良性的阅读循环呢?
教育学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他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生的知识获得、习惯养成、性格形成等都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教材选文文辞优美,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比较好的统一,是学生阅读乃至学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范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事实是,阅读课堂“简单得让语文教师怀疑自身的专业价值,简单得使阅读教学难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大量课外资源涌入课堂,挤掉了阅读课文的时间;大量的花里胡哨的多媒体课件,占据了欣赏领悟的时间……不一而足。缺少了对材料的审美、辨别、理解、认识,看不到阅读教学应该有的怀疑、思索、辨别,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更谈不上“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了。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书上的文辞优美的课文就是我们手中的那根针,我们要做的则是如何用这根针穿上“线”,引导、带动学生去怀疑、去思索、去辨别、去学习。让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在学习中爱上语文书。
“举三悟一”的“举”就尤为关键。所谓“举”就是给学生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如何引导。一篇文章,学生也能初略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就要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导,只要三言两语,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说明、记叙、议论三大文体,把学生领进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掌握这三大文体的规律性特点。
以说明文为例,我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课文《苏州园林》,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外两篇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反复讨论、分析、总结,让每个学生基本理清“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说明这些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一种阅读思路――掌握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学”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同时以课题教学和语文教材为重点,给学生推荐同类文章,以点带面,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类文体的课外阅读,实现大语文教学观和大课堂观。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积累的知识多了,写此类文章时自然而然就下笔有神,收放自如。
语文书是精彩的,但这精彩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玩味”出来的。语文老师以讲代读,最根本的危害便是难以让学生品出文章真味。试想,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感情、哲理、逻辑,还有感染力、语言的风格、作品的韵味等,这些是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的吗?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读得如痴如醉,深入文本,和作者一起经历生命的精彩,冷静地对待作品,才能琢磨,玩味。“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轻松愉快的自由阅读,允许学生在自己的语言、思维、语文能力水平状态下,和语文进行属于自己的对话,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
精彩而美丽的自然,复杂而多元的生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终究是依靠语言文字来描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揣摩和想象,才能获得和形成语文综合素养,了解自然,认识社会。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倡导“不求甚解”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乐读好读的习惯,在有限的学习阅读时间内大量阅读,提升阅读速度,达到丰富知识点、扩大知识面、陶冶思想情操的最终目的。
语文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让师生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举三悟一”和“不求甚解”相得益彰,引领学生打开那个精彩的世界,携手共同构建和谐语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