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依据杜威的理论,阐述了思维的概念及价值,介绍了思维五步法,探讨了其实际意义。指出杜威认为教学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是相同的,因而,思维五步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即教学五步法。
【关键词】 杜威;思维五步法;联想
一、思维的概念及价值
1、什么是思维
杜威认为,思维是起源疑难困境中的不确定。主要有以下一些含义:第一,思维的产生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即由一种不确定或者疑惑的情境而引起的。没有这种特定的情境,就没有思维。第二,要形成有意义的思维,则需要有意识探究行动和结果之间特定连接的问题。第三,对于生活来说,思维可以提供一种经验性的明智方法。
2、思维的价值
思维区别与胡乱思考是因为它有一定的价值。首先,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动的唯一方法。其次,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大家预见到各种后果,以及获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最后,思维还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力者对它们的感受。
二、思维五步法简介
在杜威看来,思维是起源于怀疑。并归纳总结思维过程概括出三要素:事实、暗示过程和事实之间的实在联系。他指出任何方法都存在着:特殊事实的认识;合理的概括;应用与证实。后来杜威又进一步总结,将思维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五步法则”。
第一个步骤:感受到困难、难题。我们在寻求什么事物将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时,我们就进行探索。处在不确定的情景中,我们产生了怀疑。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可能会暂时阻止人们的直接行为。但是,人们依然会在不确定中寻求解决之道。所以,思维活动便在此时开始了。而在这个阶段,更多的采取一种暗示的方法,根据在暗示中寻找摸索可能的解决办法。而这种暗示依靠着人们以往的经验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那么,这种暂时的阻止可能就变成永久,疑难终究还是疑难,思维在此停滞。
第二个步骤:问题的定位和定义。即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第二个步骤往往是和第一个步骤结合在一起的。此时就是将刚才所感受到的困难和疑惑逻辑化。将困惑转化为待解决的难题。这种转化可以确定情境中的行动障碍,使行动更有方向性。没有提出问题就会在黑暗中盲目摸索。这个阶段的存在与否,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思维的用心深浅,是科学思维还是盲目思索。
第三个步骤:通过观察、搜集事实材料,并联系实际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即联想。杜威认为,联想是推论的核心。用心做出若干不同的联想,是良好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的联想其实是对之前暗示的修正。只有对疑难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对于最终解决疑难来说,人们的行动是尝试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随着对问题的不断洞察和理解,逐步改正,有时可能重新回到不确定的情境,并产生新的暗示,变成确定的推测。
第四个步骤:判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当我们对问题有任何一种想法时,进一步思索它的意义,它的蕴涵,即是推理。就是对一种概念假设从理智上加以认真的推敲。杜威认为通过推理,可以将最初显得似乎不相接的两个极端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但是推断,要依靠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通过判断形成一个确定的概念,
第五步骤:用行动检验假设。是对联想的一种看法的肯定或者否定。并且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从而审视靠思维形成的解释在实践中能否行得通。如果实验结果符合最初的推想,那就可以确定,并加深对其的认识能力。反之,如果实验与理论推想不一致。则表明这种情境得出这个结论,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思维探索,修正这个结论。
杜威思维五步法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思维过程并不是严格的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的。完全根据个人的理智和知识的积累。在真正的思维中,每个阶段都会形成一种暗示,而这种暗示可能会形成一种观念来指导思维。精心地提出假设,假设在思维的每一个阶段,检验也是在每一个步骤存在,随时反馈思维,不断观察作出正确的暗示。
第一,“思维五步法”是从直接经验出发,从疑难问题开始的。
第二,“思维五步法”的动力在于不断追求结果的需求,它排除盲目性与偶然性。
第三,“思维五步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将疑难化为确定。
第四,“思维五步法”不是固定的形式主义的思维模式 。
第五,“思维五步法”不是一个封闭的完成了的过程。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假设-检验”以及“检验”之后的再“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式的反思性思维意味着追问暗示的由来并形成假设,也就是说,“假设-检验”中的“假设”实际包含了“获得暗示-确定问题”的思维程序,而“检验”实际蕴涵了“观察-分析”的思维步子。
假设。假设一般被视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一个设想。确实,假设总是对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所有的假设都是对问题原因(解释)以及问题的化解(解决方案)的关注,是关于“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问题”(解释)的估计和预谋。
检验。问题与假设只有进入了检验的程序,问题才成为问题,假设才成为假设,问题与假设才获得最后的意义。这就是杜威所强调的“理解事物的意义”。一种观念在得到理解之后,这样的事件或事物便有了意义。理解了的事物才是具有意义的事情。
三、思维五步法的实际意义
思维五步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杜威认为教学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是相同的。并提出教学五步法。
第一阶段:杜威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体验一个真实的情况开始。教师为孩子提供一个真实确定的情境。
第二阶段:杜威认为,在这个阶段,必须是存在一个真实的思维导向问题。儿童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即知识经验积累和实用的材料来应对这种情况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阶段:从观察和试验中,必须作出故障诊断思维和假设。杜威认为,进入未知的推论总是从一个已知的东西的飞跃,产生的东西。
第四阶段:儿童自主学习,根据平日的积累和实验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时,儿童不仅要找到方法,更应当有序组织和安排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提说假说。
第五阶段:儿童通过实践测试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杜威认为,此时,儿童形成初步的概念,他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假设,并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应用。
所以,总的来说,杜威认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不确定和疑惑,思维活动从此刻开始。为了解决问题,开始观察和产生联想,提出假设,以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之道。而提出怎么的解决之道,产生怎样的联想,提出怎样的假说,则是根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存在着个人差异。找到方法之后,就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如果可行,则初步形成一个概念,根据情况会上升到理论指导,或者形成真理。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则回到观察的阶段,再一次重新联想和推论,以便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思维就是在这种来回往复中形成的。最终形成一个可靠正确的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杜威著. 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杜威著. 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马林瑞(1989-),陕西绥德人,长安大学***治与行***学院2011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