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的事例篇1
让你、我、他都成为***吧
——读《***的故事》有感
有这样一位叔叔,他来到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但是,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却令人耳熟能详,让人敬仰,他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正是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近段时间,我虔诚地阅读了老师向我推荐的《***的故事》这本书。看完书后,我掩卷沉思:的确,***叔叔是伟大的,但又是平凡的,他做的事,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做到。就拿***叔叔在暴雨中送雨衣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妇女来说吧。那是1961年,***奉命到沈阳去,为了赶早车,他五点多就出发了,他看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妇女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站在雨中,于是急忙跑过去,把雨衣给妇女披上,背起小孩,把他们送到车站。
就是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却彰显了***叔叔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说实话,这样的事,如果我们愿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助人为乐本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都冷漠异常,公交车上注明的“老、孕、残”专座,被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者抢坐。南京的彭宇叔叔,像***叔叔一样,好心将跌倒在地上的老奶奶扶起来并送到医院,却毫无来由地被告上法庭。这样的事例多了,人们都只能无奈地选择明哲保身,只顾埋头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催化剂,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是没有希望和活力的。一个民族如果视助人为乐的行为为“傻事”,把助人为乐者当成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这个民族必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令人欣慰的是,冷漠犹如寒冬已过去,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依然是“春风吹又生”。最近,我从报刊上就看到许多助人为乐的报道,西昌七旬老人施永清,坚持八年免费为路人提供开水,(详见《凉山城市新报》2013年1月22日《淡淡白开水,浓浓人间情》)。他老人家***的是什么?就是***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其实,施爷爷做的事,只要我们愿意去做,难道不能做到吗?
我们一定要远学***叔叔,近学施永清爷爷等助人为乐者,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西昌的“双创”工作添砖加瓦。让你、我、他都成为***吧!
指导教师:高立祥杨卫琼
高立祥杨卫琼老师简评:你、我、他都是***,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小作者从***帮助雨中妇女谈起,畅谈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联系西昌“双创”工作谈感想,难能可贵。
四川凉山西昌市川兴镇焦家小学五年级:老高2011
助人为乐的事例篇2
***,是一位普通的***员,******战士,他短暂的一生虽然有22年,却谱写了一部壮丽的人生诗篇,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乐于助人,做了许多好人好事,就有了“***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乐于助人的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精神宝库,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忠于***忠于***,而且乐于助人,做了许多好事。当他在沈阳车站换车时,看到有位丢票的妇女,便用自己的津贴补了一张车票,递给这位妇女,一次***从丹东回来,帮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找儿子。***不仅乐于助人,而且还处处不忘节约,连买瓶汽水的钱都舍不得花,而把钱用在抗震救灾上,人们都称他为“傻子”。***精神照耀着半山“活***”钱师傅,照耀着助人为乐的“当代***”郭明义……
半山“活***”钱师傅,是杭州***北苑的居民,他所在社区志愿者在三年内由32人扩大到近千人。他们的口号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为人民帮忙还不算,钱师傅还常常要自己贴钱,可他做好事自己心里也高兴。因为他传承了***精神,人民自然赞扬他。
助人为乐的当代***郭明义,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为边远山村的穷孩子送去希望,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献的血至少可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为了挽救产妇母子的生命,郭明义冒着风雪来到血站坚持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在郭明义手中,已有54本无偿献血证书,这五十四本证书,写出了人间的大爱,丰富了***助人为乐精神的内涵,人民当然热爱他。
我们没有能力像半山“活***”钱师傅,助人为乐的“当代***”郭明义那样学***,我们只能从小事做起。见到学弟、学妹摔倒了,伸出援助之手扶一把,见到同学被习题困扰,去帮他们讲解一下……从小事做起,这样就是学***。
***逝世五十年,但这五十的年来,***始终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一座屹立的丰碑,永垂不朽。“向***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像庄严的号令,把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在了“***”,这个不平凡的名字上。因此,草长莺飞的三月,我们更要学习***,将***精神传播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将学习***的种撒遍祖国大地!
评语:“学习***”是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话题小作者从***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一方面进行阐述,并能结合当今社会的典型事例,写出了***“助人为乐”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因而,文章主题较突出,议论和叙述部分也较为切题。 六年级:徐珂珂
助人为乐的事例篇3
一、难题求助
在考试前,同学们都要进行科目复习,那作文应该怎样复习呢?是不是将自己写过的作文读一读就可以了呢?面对无法预测的考试作文题,不少同学都有在考试时,没有弄清题意,写出了偏题或离题作文的经历。显然“读一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在进行作文方面的复习时,学会审题是第一步。
二、指点迷津
审题是写好命题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因此,平时加强审题练习,临场才能迅速判断题意,不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面对千变万化的作文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审题呢?
(一)题目点出中心类的作文题,我们的审题方法是:
第一,抓住限制词。
在繁多的题目中,很多作文题目本身都已明显地点出主题。这类题目在审题时要搞清楚它的限制词和中心词。在我们平时作文练习题中经常遇见的如“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欢乐的小队活动”“记一件助人为乐的事”等。这些题目中的“一个”“小队”“一件”就是限制词。即限制写“一个人”,不能写两个人。“小队活动”,不能写其他活动。“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别看这些限制很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实际作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如有的同学在写“记关心集体的一件事”时,明明写完了一件事,看作文写得不长,或时间还有剩余(多数在考试时),这样就想写长点或再写一点以不“浪费”时间。又写上了第二件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偏题。所以,弄清限制词语是审题的第一关。
第二,抓住中心词。
上述三个题目的关键词是“勤奋学习”“欢乐”“助人为乐”,这些词语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们称它为题目的中心词。即要写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要围绕“勤奋”这个中心来选择材料,把能体现这个同学勤奋学习的事例写进去。在写法上,只要写具体一件事已足够了。当然,也可以写二、三件勤奋的事例,但要注意详略。以此类推,“欢乐的小队活动”“记一件助人为乐的事”要选择能体现“欢乐”“助人为乐”的事实写进作文,才符合题意。抓住中心词进行选材是审题的第二关。
(二)题目只规定范围类的作文题,我们的审题方法是――弄清题目的范围:
命题作文中多数题目都有一定的范围。有时间范围的,如“发生在星期日的一件事”“春节记事”等;有地点范围的,如“校园一角”“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等;有内容范围的,如“记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写一件反映家乡变化的事”等。
这类题目规定的范围有大有小,如“上学路上”,范围就较小,只在放学路上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中选择值得写的。或写一件做的好事,或看到的一个动人场面,或对所见的坏风气发表看法等均可。但要反映一个中心,写具体一个情节,不宜写放学路上的流水账。而“写一件反映家乡变化的事”则范围较大。可以选择经济上的,环境上的,社会风气方面的,人民生活方面的,市场繁荣兴旺的……这么多的方面,选择其中一个小角度,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地表现。
总之,对于应考的作文复习,我们在回顾总结本学期已经进行的作文训练的基础上,要着重进行审题的练习,这样考试时才能写出切题的作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助人为乐的事例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