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管理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但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却迟迟未见改版。旧登记手册的使用须知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很多不一致,其内容也明显与形势格格不入,严重影响通关效率。
2006年1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手册》(以下称《加工贸易手册》)正式启用,对海关和企业来说,这无疑是盼望已久的喜讯。
加工贸易监管是海关的主要业务制度,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以下简称登记手册),一直是海关管理加工贸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旧登记手册已实行了20多年,分为《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履行产品出口合同所需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三种,样式、内容不统一。
登记手册三步走
登记手册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其内容和样式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4年。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及补偿贸易为主,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4.4%至15%。在此期间,海关对加工贸易备案管理的形式较简单,主要使用《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管理来料加工及补偿贸易,对进料加工采用进料加工合同备案申请表签注备案意见,口岸海关凭以放行。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加工贸易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策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逐渐取得成功。期间,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越来越重视,全国海关均推行使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作为海关对加工贸易管理的重要凭证。《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已经较原来的《进料加工合同备案申请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丰富了需要填制和审批的内容,提高了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力度和监管严密性。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这一阶段,全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进料加工占加工贸易的比例达70%以上,处于主导地位。期间,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1996年,国家出台了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及一系列加工贸易规范管理措施。海关切实加强了口岸海关与主管海关的联系配合,实现了登记手册电子数据在全国海关范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了登记手册和进出口报关单电子数据的相互印证,完善了对登记手册的管理。
新版《加工贸易手册》特点
本次登记手册改版,主要是针对旧登记手册中过时的规定和影响使用效率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单一样式。为方便企业使用和海关监管,加工贸易手册改变了原《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履行产品出口合同所需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登记手册》三种登记手册并存、样式混乱的情况,只设计了一种样式。手册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手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提法一致,供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包括不作价设备等业务使用。以加工贸易手册封面的海关编号来区别贸易性质。
增加页数项数。针对企业和现场海关反映的旧登记手册进出口报关登记表不够用的情况,加工贸易手册增加了相应页数和项数,并采用纸张正反面印制,加工贸易手册还分成普通和加厚型两个版本,进出口次数、项目条数较多的企业可选用加厚型,因而提高了使用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取消了原登记手册中“进料加工批准书”“本关区进口原辅料分拨情况表”等已经长期不用的栏目,增加“经营企业情况表”和“加工企业情况表”代替旧登记手册的“进口合同基本情况”。项目更全、更细,有利于海关了解企业、联系企业,有利于实际监管。加工贸易手册还专门设置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审批表粘贴栏,改变了长期以来各海关作法不统一,批注不同的状况。“海关备案电话”,解决了以往口岸海关与主管海关之间联络不畅的问题。
将原来的“登记手册使用须知”改为“加工贸易企业须知”。“加工贸易企业须知”编入了加工贸易业务监管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规范要求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目的是便于企业了解办理加工贸易有关手续,帮助企业学习海关对加工贸易的有关管理规定,合法经营,让企业通过手册了解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使《手册》成为企业的一个海关法律简易读本。
随附的“核销申请表”较原“核销申请登记表”进行了较大修改。“核销申请表”体现出了多种料件、多种成品及单总耗的对应关系,同时纳入了余料、内销、放弃货物、边角料及副产品的处理情况及报核单据登记等内容,便于企业、海关进行核销。如果料件或成品多于表上数量,允许企业按此样式自行复印填写并粘贴。加工贸易手册还考虑了与海关H2000系统中的加工贸易管理程序、通关程序相配合,准确体现了与其他相关海关单证的联系。
[海关总署加贸司加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