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百花齐放,人才辈出,观点林立,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这些教学一线老师的教育热情。教育专家们精辟的观点,精彩的课堂演绎,精湛的教育教学技巧,让我们羡慕不已。但在激动之后,我又有所思:怎样才能像这些教育专家们一样在教育战线上干得出色呢?我为之有所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首先,从每位教育专家身上,都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认真专研的态度。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专家,不过想成为专家就必须致力专研,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专家。我们现在不是专家不代表我们将来不能成为教育专家,要想成为教育专家,那就得从生活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多写、多思考、多总结。只有注意观察教学中的点滴细节,不断揣摩其中的奥妙,才会有所成。我觉得华应龙老师讲的"熔错"理念真得很好,那是他十多年的心血结晶啊!其实仔细听专家的讲座不难发现,他们所说的都时常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我们在讲课时不也给学生们设过陷阱,让他们碰过壁吗?不也让学生们为不同的观点吵得面红耳赤吗?不也有过很多精彩的讲解、巧妙的引导,有过师生入情的共鸣,产生过课堂的火花?只不过我们让这些精彩美好的瞬间一闪即逝了,没有把它上升为理论,我们与那些成为专家的铺路石擦肩而过罢了。那么我们何不赶紧动笔记录下那些精彩的瞬间,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即使不能成为专家,它不也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亮丽的色彩、指引我们的课堂教学吗?让我们逐步积累成长吧!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当我们有了思考、有了理念、有了总结再把它们运用于实践教学中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是多么的精彩啊!所以我坚信只要多写就一定会有提高。我们确实很忙,当然我们也很懒,想成为专家确实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我们的忙也只是大多数人掩盖自己不平情绪的借口。因为我们并没有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就像我们班级中的差生,对学习并没有执着的热情,无私的兴趣,处于被动状态,而那些对学习感兴趣的少数人已经成为了专家。现在如果说有人告诉你仔细思考吧,认真写吧,一年后我们一定会让你成为专家,拥有专家的待遇,我想那时我们教育专家会远不止这些,这可能就是利益的现实作用吧。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徒劳无获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其次,我认为多学习,多观摩,多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观摩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发现别人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不足,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博采众长,才会成为大家,才可以让自己站在高处鸟瞰世界,才可以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远。只多学还不行,还得多实践。专家的课那么好,为什么?有时他们随意换讲了一课怎么也那么出色?其实那些是表面现象,背后有多少故事呢?那些课是他们不知研究了多少遍了、讲了多少遍的呀,才熟记于心了。那个"随意"早已是精雕细琢、成竹在胸了。所以我们也不要盲目崇拜专家。专家们也不是备一节课就一下子那么精彩的。因为专家是人,不是神。而我们该做的是什么?是要磨课。反复琢磨,一遍不好,再试讲一次,多试讲几次。找到缺点,找准突破口。
专家睡觉也想课,只要我们不上课时睡觉,反复推敲,多讲几遍不就行了吗?我们不也能备出几节精品课吗?老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呀!不要因为一两节课不成功而灰心。记得专家们讲述过这样的事例,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过上千次,别人说他失败了,可爱迪生却认为自己成功了,因为他成功地发现那上千种物质都不适合做灯丝。如此而言我们一两节课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那是成功的阶梯,因为我们成功地发现那几种上课的方法不好,仍需改进。不过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琢磨的还是那些常规课的上法,把那些先进、优秀的理念运用到常规教学中去。不该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可怜的孩子成为我们的试验品。
另外,我觉得我们对一节课在深入研究后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上也见过讲分数:怎么不让孩子强调"平均"呀。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心理想着"平均分"只是嘴上没说。可是如果是有别人听我们上课,我们敢让他这样继续说下去吗?那在领导看来绝对是知识上的错误,一定会遭来领导的怒目斥责,而专家的课谁敢这样评呢?吴正宪老师这样说:"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可见专家讲的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而我们一上公开课总会遭到这样那样的指点、批评。专家自会讲出自己的道理,专家的理才是理,而我们的理是狡辩,想法不敢提出来,生怕触怒权威,因为我们不是专家。所以我觉得当我们有了新的想法时,即使不被人理解,也需要拒理力争一下,让自己的理念让别人看清,而不是成为垂帘听***前的演员,杂技演员手中的木偶。
这几年风风火火的教学改革,由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又回到了静静的***思考。教学风格一时一变,新课程还要有新的改革。这不免使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难以下手,难以理解到底怎样教学才是对的。不过我认为只要把握这一点就不会出错,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