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对古代历史货币的鉴定,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即个人经验鉴定。这种经验又源于个人长期对不同历史货币,特别是对金属铸币的形制、特征(包括文字)以及锈蚀状况等方面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它是一种主观意识的反映,有时对同一个古钱币的鉴定,不同的人由于其经验及方法不同,得出的鉴定结果会不一样。如今社会上古钱币的作假手段越来越高,传统的经验和眼力有时已难以分辨。同时,鉴定古钱币真伪的依据和表达方式又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如常会以“神色不对”“文字死板”“锈不入骨”“纹路呆滞”等词语表述,这些传统的说辞无法量化。要准确鉴定古钱币,只有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使鉴定结论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现将我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技术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1.X射线透视检测
X射线又称X光,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不可见电磁波辐射。当被检测的古钱币受到x光照射时,由于物体内部各部分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不同,底片上对应部分会产生不同的感光程度,经显影处理后显示出具有明暗色调的x光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即可看清古钱币内部结构。它与普通照片不同,它的画面是肉眼一般看不到的古钱币锈蚀层下的信息,是对古钱币的一种无损检测。由于古币中各部分金属密度的差异,通过x射线透视检测,可清楚地发现人为对古钱币的添铭、改刻、焊接、粘接、锤打等痕迹,也可观察到古钱币是否有裂纹以及裂纹的长度、位置、形状和宽窄等。
2.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发生衍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结晶物质的物相,称为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简称x射线衍射(XRD),它是目前物相分析的主要手段。
古钱币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由于受埋藏环境中水、二氧化碳、硫化物、土壤中盐类以及微生物的长期作用,加之自身合金的冶铸缺陷,古币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在其表面上积累了不同颜色的锈蚀物质。这些矿化物在古币表面呈现出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或散布、或一簇簇地生长在古钱表面,错落有致,有的还能看到矿物结晶。这种错落变化的矿化物是人工在短期内难以模仿的。
目前市场上所见假古钱,多采用化学的方法作旧(一般用化学药品腐蚀),或采用高分子材料调和矿物颜料的手段作锈,肉眼很难看出破绽。用x射线衍射分析即可识辨。在电子显微镜下,假锈缺乏真锈的立体层次感,更没有自然形成锈的那种矿物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假古钱表面五颜六色的锈是有机物(硝基漆和环氧树脂等)的分子成分,与真锈有着本质的不同。
3.化学分析方法
古钱币表面的锈大部分不溶于水,更难溶于有机溶剂。而假锈多用高分子材料调和矿物颜料做成,一般用有机溶剂擦拭、浸泡即可。用乙醇、乙酸乙酯、二甲苯、环乙酮、丙酮、氯仿、二氧乙烷的混合液来做此项检验,如铜锈发生明显变化(锈溶解),则必有疑问。
4.从合金成分考查
现有专家学者对我国古代钱币成分已进行了系统检测和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数据库,为运用合金成分分析古钱提供了参照标准。具体方法很多,有扫描电镜能谱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以前两种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其最大特点是不损伤被检样品。
现以x射线荧光分析为例。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是一种借助于x射线来识别原子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首先把被测古钱用丙酮和乙醇进行清洗,然后进行扫描电镜表面观察,选取钱面的某个局部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得到铜、锡、铅、锌等不同元素的分布***及各自的含量,这些数据虽不能直接用来指证古钱的真伪,但可以参照有关数据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如周卫荣《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一书中的“青铜铸币合金成分数据库”,根据不同朝代铜钱的金属成分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比例这一规律,对照数据库的参数,以判断被检钱币的真伪及其年代。如被测的钱币是方足布或半两钱,测得结果含锌量较高,则应引起注意。因为黄铜铸钱出现在明朝,在此之前的铸币中锌的含量极低,有的甚至不含锌。
总之,技术鉴定古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有时用一种方法即可判断出古钱的真伪,有时则需要几种方法综合检测。技术鉴定古钱目前在我国还未普遍被应用,还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鉴定古钱时,应首先用经验鉴定,若难以确定时再进行技术鉴定为宜。
责编 陶贝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古钱币的几项技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