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北平无战事》的编剧刘和平亦是历史学者,写出的剧本有格调。一个混合了时代、谍战、***治的电视剧,大丈夫举重若轻,竟然也处处引用闻一多的新月派诗歌。
《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魏晋名士风度的小说集,那个年代讲究的就是举止、姿势的旷达、潇洒,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这才不失名士风流。而刘和平出身世家,从小耳融目染,自有一派风度;成长环境虽然坎坷磨砺,但是目中也才有了大时代的气度。
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视剧节奏缓慢,但是这并不影响观众大呼好看,能做到这点很难,翻看刘和平以往的作品,独特的多维度的网状叙事结构是其法门。故事本身要有极大的素材量,多条线索穿插引述,这样观众总有新鲜故事可看;而到了每一场戏的细部,则又极其克制舒缓,这样才又留给观众一个消化品鉴的空间。
刘和平说:“我的结构叫做乱石铺街,其实是无序可寻的,我在写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以信息量很大,拍起来特别难。”而每集的内容,又都是自成一体的故事段落,皆有起承转合,编排得甚是巧妙。这里就拿剧中的第14集作为案例,一场主要的冲突并不能凭空爆裂,必须有恰当的铺垫;而在冲突最激烈时,懂得戛然而止,才能留给观众一个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正像强震后的耳鸣,那才钻心钻肺。
这里,我们就来看看第14集大的架构上的编排,如何铺陈出一个针锋相对的谈判桌,又是如何让紧张激烈的交锋现出一种无硝烟的战场气势。
***01.02.
段落一开始,以一通电话作为引子,接电话的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二把手谢襄理,而赶来询问电话内容的一把手方行长怎么问,谢襄理就是不说电话的内容。这个段落,两人对话极其简短,一个问话,一个默不作声;如此往来三次之多,为什么有这么多慢节奏的铺垫?
***03.
原来是前来调查中央银行贪腐的大队人马因为各种阻力已经解散,而留下来真正要誓死查贪腐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这种落差,使得方行长心如绞痛,而这也为本集最终的结尾埋下了伏笔,我们后面再说。
***04.05.
故事继续进行,按理说这里可以直接铺叙问话现场,但是剪辑师又起了另一段背景的介绍,谢襄理来到银行金库副主任的家里,表面上两人商量调查贪腐的事,实际上门一关,两人竟然同时都是***地下特工,一方面要商量表面身份接受问话,另一方面又要讨论两人秘密身份的处理,而讨论的时间只有10分钟。
***06.
两个地下***员的谈话如此简短,但是剪辑师依然又插入了第三个段落,也就是调查现场的展示。这个展示,是为后续故事做的预热,几个人很少讲话,基本上都是面部神态的特写镜头,有人疲劳、有人狡诈、有人事不关己、有人神态若然。
***07.
紧接着,画面回到金库副主任崔中石的家,谢襄理简单明了地分析了时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调查小组要么逼迫崔中石承认自己是***,这样就能够除掉他;要么让崔否认自己是***,这样方行长的儿子方孟敖就能一心服务,并且彻查贪腐。无论怎么选都是输,后面的戏便有了精彩的戏剧冲突。
***08.09.
按理说,这时故事总该进入正题了吧,偏不。为了后面的剧情考虑,这时导演竟然又插入了第四条铺垫线索,方行长的二儿子回家,正巧小妈(方行长的后妻)在给方行长清唱流行于二三十年代周旋的名曲《月圆花好》。这里插一句,小妈程小云这个角色,设定的是大家之女,票得一手程派青衣。而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所创的程派,正是以唱功见长,最能体现年轻女性忧愁、悲伤、挫折的内心世界。这里选择这样一种设定,正与剧情中饱受战乱的时局背景相契合。
***10.
之后故事终于进入正题,在谢襄理陪同下,崔中石来到了审查办公室接受调查问话。
***11.12.
调查方步亭的中央银行,虽然地处两处,但是方行长这边的反应不得不提,这样才设定了一个二儿子回家的场景,后面的段落中,也是不停在调查现场中与方家之间切换。说的话虽然内容截然不同,但是两边的剑拔弩张的反应却如出一辙。在大时代背景下,谁都是时局中的一粒棋子,脱不了干系。
***13.
之后,父子俩谈的不欢而散,二儿子直接去调查现场与主查人曾可达正面交锋。
***14.15.16.17.
故事到此,全集已经进行了多一半,这才开始展现问话现场的没有硝烟的桌上战场。这里的剪辑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个人发言的段落,明里暗里言语中都有所指,因此很少有大段的人物发言特写,相反,几乎所有的语言段落都是以插入旁人反应的镜头展现的。这样的剪辑,素材量之大、对演员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但是相应的,看似有条不紊甚至略显缓慢的剪辑,却能提供巨大的信息量,观众对于大段的台词不觉乏味却反而能跟着故事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演进。
***18.19.
在这个段落中,经过好一番交锋,曾可达巧妙鼓动,要让现场局势混乱,从而逼出各方的破绽。
***20.21.
但是作为代表中央银行的崔中石和谢襄理,一边要维护表面的身份,一边又要竭力隐藏地下***的身份,因此不能露出任何破绽,回答的问题蜻蜓点水,到此时,话少、面无表情则成为他们主要的表现。总是这样,问话怎么进行得下去?而故事也无法向下演进了。这种“卡在这里”的感觉,是导演主动营造的,但是这是出给剧中人物的难题,也是出给主创的难题。
***22.23.
故事怎么进行下去,后续观众还得有得可看,这时前面埋下的伏笔就大有用处了。本已陷入僵局的问话现场,方步亭的二儿子突然创了进来,他不问调查原委,却矛头直指调查委员曾可达。
***24.25.26.
本来在问话的曾督查抵不过针锋相对的激将法,被搞得情绪失控,忘了自己正在调查的案子,却动了怒想要待捕方家二少爷。
***27.
到此,各方的线索一一汇聚,戏剧张力被推到了最高点。在这样的故事节点,蓄起来的力,如何卸掉;是让它突然爆裂,还是徐缓的化解,这就需要高手的出场了。在这时,导演把调查现场的戏戛然止住,转而推到了方行长家。而且方行长顾左右而言他,开始与妻子闲谈一段貌似不相关的往事。
***28.29.30.
在前方谈判桌上故事进行的同时,平行剪辑入了本文开头那则《世说新语》的“谢公围棋”。当然,为了方便观众的欣赏,方步亭并没有自己说,而是让妻子小云用白话文讲了一遍。它本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一战”的典故,讲得就是前方战线生死攸关,而坐镇中***的谢安却神态自若的与人下围棋,中间来了战报也毫不为所动。直到棋局结束,友人问到战况,谢安才把胜利的结果告之,而表情却依然平淡如常。
***31.32.
在这个故事插入叙事的过程中,编导没有用一个字做古今时局的对比,而仅仅是让曾可达致电方行长,而行长明知这是前方战况进行不下去,寻求突破的一个重要电话,却有意拿起电话挂断,并继续听小云把故事讲完。于是,前面段落中积蓄起来的矛盾冲突,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被卸掉了。高手化招于无形,观众即通过一则典故看懂了故事的所指,也在情节的突然转化中重新进入另一种叙事节奏,顺便,方行长的韬略形象也一并树立起来了。
最后,故事讲完,方行长终于把电话重新挂好,准备听前方的战果了。这时的曾可达,毕竟抵不过时局,一席电话十分客气的寻求方行长的帮助,这也算是前方查贪腐一战,方行长暂时占到了上风。
***33.34.
这里顺便说一下本剧的一个剪辑风格。在提到不同时空中剧情的交叠时,本剧必须会用到电话传音的方法,把不同时空中的故事穿插起来。而本剧的剪辑师李刚在处理这些电话段落时,刻意采用了一种模拟逼真的剪辑法,那也就是绝不会在画外音中剪入电话另一头的对答音频,这样处理的效果就是,观众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仅能听到打电话一方的反应,而不会同时听到听筒中传来的声音,这时所有背景的反应,就都需要观众自己来解读、来填补。那么没有音频,同样出来的镜头时间拿什么来补上?在座其他人的表情特写就派上了用场,这样处理,故事的张力明显比简单地把对打台词展现出来效果更好。
***35. 40.
在曾可达和方行长通电话时,插入了大量现场其余角色的神态特写,每个人在听到同样内容时,所想所思都是迥然不同的。故事的张力和信息量就无意间被反复放大了。
***41.
本集的结尾,方行长虽然暂时避免了贪腐被查,但是一句“自己的儿子厉害,但是藏在他身后的人更厉害”的结语,直接呼应了片头的那个自己儿子查老子的伏笔。故事讲清楚了,节奏把控有张有弛,引经据典却不落窠臼,前后伏笔也对仗工整,这部剧真是值得反复回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