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法”的基本内容,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中医诊断技术,向来就有“脉象精微,其体难辨,心在易了,指下难明”之说。也正如此,中医脉诊很多时候也用来考验医生水平的高低,常常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而“悬丝诊脉”就是人们传说中的一种技术。
所谓“悬丝诊脉”,就是医生不用亲自触摸患者的脉搏,而是在患者手腕部系上丝线,由医生在离患者较远的地方查看脉象。《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说,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朱紫国王患病发了皇榜,孙悟空就戏弄猪八戒揭了皇榜,去为国王治病。但是,国王为一国之君,见不得生人面。孙悟空声称自己会悬丝诊脉,用三根毫毛变作三条各长二丈四尺丝线,一头系在国王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一头从窗棂儿穿出递给孙悟空。孙悟空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然后诊断国王为“双乌失群”之症,开方处药,疗效神奇。
悬丝诊脉经过小说家的笔端和群众的耳口相传,早已印入了人们的心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内至今仍保存着一张陈御医为慈禧太后牵线诊脉的照片。据说,慈禧患病,御医在既看不到她的神色,又不敢询问的情况下,隔着帷帐在红纱丝线上切了脉,并小心翼翼地开了三帖消食健脾药方。慈禧服后果然奏效,并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过了许多年,御医隐居后才透露了当时的真情。他事先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
如此看来,这悬丝诊脉是不靠谱的事情,不过是古代医生迫于君权和礼教而不得已采取的技法。中医的脉象不是单因素决定的,它包含着脉力、位置、脉搏的应指程度、节律、形状、走势、波动范围等多个参数,是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内的多元函数,有28种不同的脉象。要让医者在较远的地方,单凭几根丝线是不可能做出这些判断的。
虽然悬丝诊脉技术看似天方夜谭,但医学界却一直在探索。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的切脉术就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今,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通过现代计算机分析技术和传导技术,使传说中的“悬丝诊脉”得以实现,通过脉诊仪、脉象仪等现代化的技术,医生可以在几米之外甚至几千公里之外对患者的脉象进行分析、判断,达到“悬丝诊脉”的效果。
目前研制生产的设备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总医院为典型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包括中医的问诊、脉诊、面诊、舌诊4个子系统。总医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全自动中医脉象仪,已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投入批量生产,推广应用。脉象仪、脉诊仪兼顾了脉象的位置、力度、频率、节律、形状、走势、波动范围等多个因素,实现了中医脉诊由象到数的转变。操作时,在患者手腕上扣一个传感器,类似心电***的“脉搏***”会在屏幕上显现,浮脉、沉脉、滑脉……都能显示;并能打印系列脉***、最佳脉***及其特征参数、取脉压力一脉幅趋势***、40秒脉波趋势***等组成的脉***检测报告。
脉象仪运用生物力学、血液动力学、数理学、超声学等科学技术,将现代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患者的脉象进行多频段特性分析,科学量化定性客观脉象信息,用一系列***象将中医所说的脉象活生生的体现出来,具有整体性、时间性、个体差异性、多维性、复和性和辩证性。这些原本凭中医医师主观判断的脉象,如今有了数字化、***谱化标准。如果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医生就可把这些波状***贴到病历卡上,以备日后查看,甚至远在国外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脉象分析诊断。
中医脉象诊疗设备的发明应用还在探讨阶段,有许多尚待研究的空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技术的进步会让广大的患者受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悬丝诊脉与现代脉象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