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湖畔,岳麓山下,有个凤凰山庄,普贤国学馆就“藏”在其中一套公寓中。看似不显眼,但是用馆长饶层林的话说,这里是文脉昌盛之地。
普贤国学馆仿效传统私塾,教授孩子传统经典和日常礼仪。孩子从4岁到9岁半不等。普贤国学馆是中国传统童蒙教育复兴的一个缩影。如何通过传统礼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和观念,又不失其烂漫的天性,普贤的探索有着真实的收获和困惑。我们在普贤度过一天,改变了对传统教育“中规中矩”的固有印象。
6:25 晨练 桃子湖祥和的清晨
早上6点25分,按响普贤国学馆的门铃。
开门的是个胖小子,刚睡醒的样子,一眼的陌生,下意识地点了下头,说哥哥姐姐好。
桃子湖清凉的湿气已经从窗子飘进客厅。孩子们陆续被叫起来,准备晨练。馆长饶层林和几位老师已经在客厅站好。孩子们显然还没有睡醒,揉着眼睛,打着哈欠,黄哲霖(哲哲)眯缝着眼睛,虎着个脸,忽然被从梦里揪起来,样子不太高兴。饶老师看他的样子好笑,捧起他的脸,他的小嘴儿撅得更高了。6岁的杜静山对着黑板上贴着的书法作品发呆,不知是参悟书中经义,还是在他的朦胧世界里神游。上面用隶书写着:“常爱书道有胜事,更于艺间思新声”、“以山月风林为友,览九流百家之言”,字体虽稚拙,但是字中的气象已透出几分来,这是孩子们周一到周四下午坚持习字的效果。
播放机里放着舒缓的《爱和乐》,尽管外面阴雨绵绵,这间小屋里,却温暖祥和。教孩子们经典诵读的夏昕介绍说,馆里一天24小时音乐是不间断的,白天是中国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晚上则放些轻音乐。美好的音乐是普贤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对应的,同时书法、习武、音乐(古筝、古琴)都是另一种读经的方式。”
“穿毛衣!把毛衣都穿上!不要出去了,外面下雨了!”功夫老师杨光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身上带着清晨的雨湿气。夏老师马上向孩子们公布了这一“喜讯”。
7:30-8:00 早餐 “感谢天地滋养万物”
一番晨练过后,依礼,老师们鞠躬对孩子们说:“各位同学辛苦了。”同学回礼说:“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话音还未落,奇奇就大喊:“吃饭啦!”一溜烟跑到饭厅去了。饶老师知道他们饿了,也笑着说:“亲爱的同学收拾一下,准备用餐。”一句话未完,孩子们都纷纷跑回屋子去了。
餐前照例要恭诵感恩词,同学们围坐在饭桌旁,饶老师站在桌边做引导:“请大家微闭双目,双手合十,直身端坐,诚意正心,诵念感恩。”然后同学与老师齐诵感恩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谢天地滋养万物,感谢国家和平昌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苦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请老师用餐。”
“请同学们用餐。”
栋为因为念诵时东张西望,被老师要求单独再默诵一遍。尽管肚子咕咕叫,但还是要受罚。他闭目诵了一遍,睁开眼,饶老师已经走开了,他大声说:“请老师用餐……”一连说了几遍,直到老师回答:“请栋为用餐”,他才拿起眼前的一片面包片。生活老师陈玲在一旁帮孩子们在面包片上涂上蜂蜜。馆里的规矩是“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孩子们吃饭时是一天中除了睡觉以外,最安静的时候。
老师们统一在另一桌上用餐,同样要念餐前感恩词,因为老师的行为示范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吃完饭,要说:我吃好了,请大家慢用。老师会回说,谢谢。大家陆续吃完饭,饶老师一直在强调“饭后六件事”。哲哲用小手推着抹布一点点擦桌子,阳阳拿着扫帚扫地,待会奇奇跑过来大喊一声:“我来了,该我拖地了!”他拎起拖布,先去沾了点水。一切准备就绪,8点钟,孩子们来到课堂,准备晨诵。这时,门铃响了。打开门,一个小男孩站在门口,眼里透着灵气,头型很酷。他叫王韬钧。我惊讶于不见送他的父母,原来父母都只把孩子送到楼下,让他们自己上来。
8:00-11:50 读经课程 动与静的教育
师生面向课堂正中的孔子像站好。饶老师点燃一根香,先为孔子敬香。然后正声道:“具足!”孩子们都站直身体,双手合十。“向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老夫子行礼!”向孔子鞠躬时,双臂要从两侧各划一个半圆,然后抱圆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念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师每念一句,同学跟着念一句,同时随着老师行礼。直到“礼成”为止,老师们的动作都一丝不苟。尽管在这样庄严的氛围中,孩子们还是难改调皮的本性,有的东张西望,有的逗笑。
第一堂课,读诵《笠翁对韵》,夏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唱诵。桌子下面是他们的“专用通道”,他们以此互相“联络”,甚至钻过去抓老师的裤子。他们的抢答声、说笑声已经完全盖过了音乐声,夏老师看样子已经对课堂的这个局面无法掌控,只能无奈地说:“我简直服了你们,真是一群猴子。”你完全看不出,这些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简历上曾写着“胆小”二字。这种活跃度,在传统学校的课堂是看不到的。
让他们安静下来的方法也很特别――***,这是培养他们的“静定”功夫。孩子们很快闭上眼睛,安静下来。直到师生互道“辛苦”,孩子们又一溜烟跑去吃营养餐了。
夏老师来到普贤一个月了,他觉得内心很安静,和孩子们的相处很单纯,他觉得,老师其实是在向孩子学习,孩子的身上有大智慧。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眼睛、耳朵都在学习。“古时0-3岁时父母在教基本礼仪,进退、识字,3、4岁才入学开蒙。”第二堂课就是诵读《常礼举要》,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包括居家、在校、处世等十二篇的日常为人礼仪。
QA《芒果画报》对话普贤国学馆馆长饶层林
礼的核心是“恭敬心”
《芒果画报》:读书和娱乐、规范和自由之间的平衡,这个教育的度如何把握,三年的教学,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饶层林:其实,许多思想不用问天,不用问地,不用问老师,只要真正沉下心问自己,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答案。
我现在教学的设置,就拿太极***做参考,凡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就代表着和谐、灵动和完美,万事不要去走极端。很多人一来就会说你们压抑人性,违背孩子的天性。其实我们是更深层次的关爱,小孩子该安静的时候要能安静得下来,一个小孩子心浮气躁,他读任何的书,学任何的课,都不可能读得通、学得深,但是该活跃的时候,能够疯得起来,这才叫动静相宜,这样的小孩子我觉得未来就是大有可为的人才。
至于这个平衡的度,我觉得三分之二应该安静,三分之一可以活跃。因为天地万物全部都在动,山水花草、地壳,包括我们的身体,永远都运动不息,其实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安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觉得反而从小应该培养他们静定的功夫,这个功夫是已经快失传了,但是在古代农业社会,比较闲散恬淡,我们的老祖宗许多都能静下心来。现在进入信息时代,节奏加快,信息量膨胀,现在的人更难静得下心来。
我理解,学习的第一要务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你能先守住你的心,摄住你的神,才能够谈学习,因为你的心神散乱,读两分钟就开小差,那你能学到什么呢?
《芒果画报》:传统的礼背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饶层林:所有的礼,无非就是一个 “恭敬心”。现在的人已经失去这个了,古人很讲究叫敬天畏地,这是做人的根本,因为“天地人”三才,人号称万物之灵,是天地之间的主宰,人的两撇,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有敬畏之心,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虫一鱼,都很恭敬,都很关爱,这个世界自然就祥和了,人与人之间也就自然和谐了。我们行礼前念的四句话,那是宋代大儒张横渠老先生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习的意义都在这四句话里面。
(孩子们进来为我们送水喝:“请喝水……”)
其实刑罚也属于礼,是从反面培养恭敬心。杀人越货,从礼的角度,是违背得最厉害的,还有哪种罪过比剥夺人的生命更厉害,肯定失去恭敬心了。所以刑罚也是礼制的范畴。我所理解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孩子开始就像一团稀泥巴,你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约束拿捏成型,形成了一个毛坯,再慢慢打磨锻造,就成了一个成品,就可以把外面的框框去掉了。
《芒果画报》:我看到,礼的培养,不仅仅是读经,还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习惯当中?
饶层林:孩子正在读的《常礼举要》,属于童蒙读物之一,也是四到六岁开蒙时就要学完的。从起床、穿衣、晨昏定省、待人接物等。礼的实质很重要,但是外在的形式也同样重要。我现在陪孩子生活两年,饭前如果不念感恩词我就不舒服,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外在的形式,慢慢内化进你的实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贤国学馆:餐前恭诵感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