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恋是幼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几乎贯穿人生发展全程。而不安全依恋则对儿童智力、情绪、性格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从不安全依恋的定义、类型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对不安全依恋儿童的依恋类型转变有所帮助,使儿童能向更好的适应生存方向发展。
关键词:儿童;不安全型依恋;应对策略
引言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Bowlby)于1969年正式提出了依恋的概念。他认为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的联结。他认为依恋是人类从“摇篮到坟墓”所有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的情感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1]。婴儿通常都能与母亲建立依恋,但性质不同: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到2岁时会有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更复杂和更有创造性的象征性游戏,而不安全依恋的婴儿到了学前期和学龄期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研究[2]证明,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问题行为上显著地高于安全型儿童;在成人期则表现为恋爱关系不和谐,婚姻质量较低等,举例说来,矛盾型依恋的个体恋爱类型通常表现为霸道的爱,这种类型的特点为与伴侣关系不和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因此笔者认为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应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父母或监护人应帮助他们调整依恋类型,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从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影响因素、解决策略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不安全依恋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艾因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安全型依恋,二是回避型依恋,三是反抗型依恋。1990年,Main和Solomon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3]。后三种都是不安全依恋型,下面是对这三种不安全依恋的具体介绍。
(一)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这类儿童约占20%。
(二)反抗型依恋
这类儿童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
(三)混乱型依恋
这类儿童表现为与母亲分离或重聚时情绪、行为表现混乱,不适宜。这种儿童依恋行为表现为一定的情绪、行为上的反常,不规律化,难以监控和预测,对抚养者表现出恐惧、过分任性,这类儿童容易发展成为某些精神障碍。这被看作是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4]
二、不安全依恋类型儿童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依恋形成关键期建立安全感
Bowlby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形成依恋类型的关键期,只要抓住这一时期给孩子提供形成依恋的必要条件和环境,就可以事半功倍的促进孩子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根据bowlby的依恋形成三阶段理论,婴儿在3―6个月开始对刺激出现有差别的反应,在6个月至2`岁左右时会对特定的抚养者形成特殊的情感联结。所以抚养者不可忽视在这一时期和孩子的接触,孩子的需要多是通过哭、笑、喊叫或身体的偎依等方式表达出来,父母在接触中了解了孩子的达方式才能给予适当的满足。
(二)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
每个儿童具备不同的气质类型及性格特点,有些幼儿从出生起就喜欢多与人接触,各种反应较为积极,且容易得到监护人喜爱,较为容易抚养。而相对应的有些儿童不喜欢身体过多接触,易哭,反应过激,这样的儿童常常被认为不易于抚养。上文中的“良好匹配”模型表明,只要父母对儿童特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采取适当合理的抚养方式,任何气质及性格的儿童都有可能形成安全依恋。例如,对于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来说,父母要付出较大的时间和精力,要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孩子的需要,耐心寻找他们的生活活动规律,保持抚养方式的稳定性。
(三)提高父母的养育质量
了解并满足幼儿的需要是提高抚育质量的第一步。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并同时存在的,大多数的父母对生理需要能及时的给予满足。心理需要主要指幼儿对父母注意、关爱、照顾等的情感需要和活动需要,这些需要通常是隐性的,因此,父母要想提高抚养质量,必须在注重儿童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要,对儿童发出的心理信号能敏锐地觉察,并及时给予满足;在儿童需要安慰时给予他们温暖的拥抱和温柔的安抚,给儿童一种归属感和信任感。Ainsworth通过对母亲在儿童出生后最初3个月喂养方式的研究,发现高敏感性的母亲能使1岁的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那些低反应性低敏感性母亲喂养的儿童大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
(四)发挥父亲的作用
父亲要认识到自己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与儿童沟通交流,带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丰富儿童活动空间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五)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氛围将在个体成长的历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成员为孩子营造一种温暖的、和谐的、互助的家庭氛围将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好的依恋经验,从而有助于孩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相反,冷漠的、疏远的、拒绝的家庭氛围则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的依恋经验,这些早期的依恋经验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的给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儿童在这样的背景中感受爱与关怀。
参考文献:
[1]Bowlby J.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 bonds .New York: R outledge.1979:129-130.
[2]岳永华,张光珍,陈会昌,梁宗保,陈欣银.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心理科学,2010,33(2):318-320.
[3]Main M,Solomon J.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Infants as Disorgnized/Disoriented during the Ainsworth Strange Situation,In Greenberg Cicchetti & Cummings(Ed.),Attachment in the Preschool Years:Theory,Research,and Interven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88-18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儿童不安全依恋的类型以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