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我”的命运分析,从职业、爱情、社会地位等方面,展示了“我”所逃脱不了的命运悲剧,并分析了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所在,帮助读者更加清晰的理解作品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职业;命运;原因
《像我@样的一个女子》是西西所写的关于遗容化妆师的内心独白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一个年轻的女入殓师的内心对于自己爱情的一些猜测和想法,其中穿插着怡芬姑母和“我”的母亲,“我”的兄弟的故事,以及“我”的相恋过程。体现了“我”――为死人化妆的特殊的人群,面对爱情时的怀疑,对自我的否定和对爱情的真实的渴望,述说了“我”的命运。
一、 “我”的命运分析
1.“我”的职业忧虑
“我”的工作是给死去的人化妆。文中主要讲诉的是入殓化妆师这一职业状况。入殓化妆师是属于婚丧礼仪行当,主要是给死人全身整容和化妆,让死者能够保持最美好的一面。文中的“我”和怡芬姑母都是入殓化妆师,怡芬姑母因为这一职业失去了爱人,在面对世人有色的眼光中渐渐沉默寡言。“我”因为这一职业使得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最终一个人孤独寂寞。又因为这一职业而不敢和男朋友坦白,内心忧虑不安。易中天说,职业就是职业,都一样,也都平等。但是,这个职业让她们成为了社会边缘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世人不理解她们,也不愿接近她们。正是这个职业的悲剧。
而“我”选择入殓化妆师这一职业是自愿的,甚至可以说“我”是热爱这个职业的。在“我”的内心,“我”能使那些没有生命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显得更加温柔。“我”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也渴望有人能够认同“我”的选择和“我”的职业。“我”觉得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工作之后,面对社会上的各色不同的眼光,让“我”越来越沉默,“我”的想法也较之大部分人大相径庭。在“我”恋爱之后,虽然“我”也希望夏能够理解“我”的职业,可是“我”却变得不确定起来。“我”不想与夏分手,却也不知道夏是否能够接受“我”的职业。而且在有了怡芬姑母的经历之后,“我”更加不敢把自己的职业告诉夏。这让“我”非常痛苦,更甚觉得自己“不宜和任何人恋爱”。这并不是简单的“我”的自卑,而是社会所带来的歧视,也是这个职业本身的悲剧。
2.“我”的爱情命运
小说开篇的独白提到“我”是不适合和任何人恋爱的。那么,她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呢?她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宜恋爱呢?她是因为什么而不宜和任何人恋爱呢?《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很简单的故事,它采用了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讲述她内心的世界和爱情。一开始她并不期盼爱情,她从事一个特殊的职业,这使她没有朋友。她的父母早亡,亲人寥寥无几。她有职业,可以不依靠任何人来养活自己,所以在她的世界里,她是孤独沉默的。但她依然是一个女子,同千万女性一样,她同样向往并期盼爱情,所以当夏出现的时候,她是开心的。
在她的眼里,夏就像是阳光,让她感到温暖,但是她的职业却让她自卑到了尘埃。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喜欢那些温柔的女子,并且那些女子也是从事于一些温婉的工作,而不是像她一样那般冰冷而阴森的工作。所以她也非常的困惑,为什么会有一个像太阳一般的男子会娶一个郁暗的女子?于是,她本能的隐瞒了自己的职业。她希望自己在夏眼中是一个正常的女子,她在坦白与隐瞒之间摇摆不定。
怡芬姑母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她的命运就像是一个预兆,给她带来了彷徨。怡芬姑母因为女入殓化妆师这一职业失去了爱人,最后怡芬姑母也越来越沉默,失去了她的自信。她好像是从姑母的过去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她担心夏会和那个男人一样离开。她害怕自己会像怡芬姑母一样,失去自己的爱人。在文中,大部分都在描述她的内心的不安彷徨。
3.小人物的无奈
小说中出现的“我”,怡芬姑母,兄弟,父母,都是普通人。因为职业原因,虽然入殓化妆师的工资较高,但社会普遍认为这种工作是下等工作,由此,“我”,怡芬姑母,父亲等都是社会中世俗观念中的不起眼的下等人,边缘人,小人物。
“对于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文中这些句子,明白的表达了“我”对于命运的思考。她们想像正常人一样恋爱生活。她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强的心。她们有像普通人一样的愿望,但是现实阻碍了她们,让她们的幻想破灭,而她们抗争不过命运。对于“我”而言,生活中有很多事是注定了的,有些事是不能够违抗的。就如同社会对于入殓化妆师这一职业的偏见,社会对于性别的歧视。你可以认为这些都是不合理不正确的,你改变了你的想法,但是你却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观念和其他人的想法。这也正是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二、小说中造成“我”的命运悲剧的原因
1、职业的社会边缘性
对于死亡,人们的看法都有不同。庄子有面对自己妻子逝世“鼓盆而歌”的豁达,而有些人则对死亡讳莫如深,会远离葬礼,甚至对于亲人的死亡都是有着很多忌讳,甚至恐惧。所以,世间大多数人对于和死人打交道的人都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像古时入殓师这一类人的地位自然也是十分低下的。
入殓化妆师这一职业属于社会边缘的特殊职业,不具有改变社会和在社会上说话的话语权。于人们而言,死亡是要敬畏的,亡灵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远离的。没有人愿意直面死亡,直面死人。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从事这种职业的远离,更甚至是对入殓化妆师的误解偏见。所以,人们离不开入殓化妆师,但同时也不愿意去靠近他们。社会上对于这一职业的普遍误解和远离,使得从事与之相关工作的人在社会上不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而这种职业上的不平等对待,也是造成“我”内心对爱情的矛盾所在。
2、性别的不平等
七八十年代,香港社会正处于激烈的文化碰撞时期,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一起涌现。由此,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学思潮开始影响香港。女性们开始追求***和尊重,平等的生活,当代女性的生存与传统社会的文化观念的冲突开始,小说中的“我”对于这个社会对她的“沉默”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求。
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由传统的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所造成的。但是社会是不断前进发展的。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处于弱势一方,但是如今女性能够出去工作,而不是被禁锢在家相夫教子。她们现在有能力养活自己,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去选择自己的路。即使如此,也依旧改变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小说中的“我”已经开始了工作,能够赚钱进行***的生活,这说明女性的能力开始慢慢变强,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面对一个女入殓化妆师,人们还是会远离,甚至逃离。
小说中有讲到“我”的父母的爱情故事,“我”的父亲和“我”一样是殡仪馆的入殓化妆师,“我”的母亲因为父亲本身的形象使之非常心动,最后接受了父亲的这一职业。与之相对比,怡芬姑母的故事,却是以分离为结束的。这两者,除了父亲与姑母的性别之外,没有其他什么不同。由此能够看出社会对同一职业中不同性别的人也有不同的对待。而这种性别上的不平等对待也是造成“我”不断犹豫,自卑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我”的形象反映了一类人在社会底层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是文中她的这种“懂得”,在她的内心铸成了一道命运的枷锁,使得她的爱情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高沁 不只是宿命――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探讨当代女性生存尴尬《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5)
[2]卢建红 被压抑的女性声音――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 《现代语文:上旬 文学研究》,2007(4)
[3]罗倩倩 宿命论的言说――浅析《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4(1)
[4]韩阳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职业性别不平等原因分析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
[5]周黎萍 蜗居的勇敢与选择的困境――西西爱情小说中女性对自身情感及命运退守和选择的悖论分析 《三峡大学学报(人民社会科学版)》,2008(10)
[6]邓婷婷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透射出的人性异化 《科教文汇》,2007(12)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我”的命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