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必须直面的近代史论,回答“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是否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问题,如同评述清末新***一样,如果不是暴力***了满清***权,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对历史的假设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由于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任何说法都可以存在,甚至可以说,假设的历史往往比文学世界还要精彩。本文试***通过将这一问题予以消解,未尝不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著名论断。这里包含着一个对历史的“假设”,即假设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将遵循马克思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至于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后话。历史学人却有一个共识:历史容不得假设。但是,另一个共识却是,每每提到“容不得假设”,随后便开始在假设的基础上开始评说。本文或许也摆脱不了“假设”之窠臼,但希望更多地在假设之外,得出对历史的认知。
一、***史观
所谓***史观,是一种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从***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评价以往***斗争史中的人物、事件的历史观。如果用历史学科的专业要求来衡量这位非历史学家的史论,虽然有苛求之嫌,但是有利于还原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认识。首先有必要提及一下的近代史论的特征,郭世佑教授将其概括为三:概略性,***治性,多变性。简而言之,的史论既无专著,又乏专论,以应时应势的***治报告和***策文献为主要载体;并且谈论的许多问题对自己而言是时事***治问题,而非历史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他会随着现实***斗争需要有所调整、予以变化。从历史科学的角度来看,既然存在这些问题,基于***史观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学科建设问题,自然需要专业的历史学者加以解决。在建国之前,已有许多学者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来撰述近代中国的历史,例如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治》等,到了1949年以后,随着******权的建立、巩固,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论著成为争相引用的学术权威,此后的诸多近代史著述、教材大都受其示范与影响。当然,在***史观逐渐成为主导观点的过程中,范文澜、胡绳等人的历史认知与对近代中国的认识,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共同催生了***史观。可以说,学术与***治、历史学者与***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极其微妙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即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有接近或倾向于***史观的,例如著名清史学者萧一山,***史观在当时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并且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治局势。今天,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淡化***因素,是从和平年代的视角、需要出发看待历史学科的,这并不是要否定***史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只是它与当下“建设”、“发展”的主题不相适应了。同样,对的近代史论的讨论,也无法完全站在***的立场,我们的讨论更注重它的当下意义。
二、的《中国***和中国***》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一语,处于第一章第三节,但是可以这么认为,不论是谁写的,文中的观点是赞同的。明显地,文章正是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为重要基础,进而探讨中国社会问题。首先,必须注意到,这篇文章虽然有专业的历史学者参与,但是对文章观点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治宣传、***教育的需要;其次,***人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可以适用于中国的特殊性,则是值得商榷的;再次,这篇文章的观点确立之后,更多的学者做的工作是以此为论点找论据,而鲜有敢于寻求突破的。最后,进入新时期,伴随着思想***,史学研究开始回归学术本身,有些学者剥离***治因素后重新思考这一问题,涌现出了许多学术成果,使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更加清晰。
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它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个环节,重要性可见一斑。例如,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洋洋几十万言,全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诸位作者,主要在于完成***治任务而非单纯的学术研究。何晓明所著《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梳理,从学术方***层面进行了深入反思。何晓明认为,
(1)关于名与实。按照唯物史观,“资本主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治制度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统一体,而我国的研究实践长期注重的是生产关系层面;另外,“萌芽”二字近乎文学描绘的用语,其本质是非精确、非学术的。
(2)关于史与论。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受权力的引导,先有了不可质疑的“论”,然后整理史料、充实结论,违背了历史学的认识规律。
(3)关于一般与特殊。马克思自己尚且认为他的理论不一定与其他地区的特殊情况相适应,所以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作为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学术起点,值得怀疑。但是,作者还说了一段十分中肯的话:“回顾近60年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史,可以说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对于相关领域基本历史资料、历史过程的清理、爬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然在许多时候也发生过‘削足适履’式的错误做法,将中国史实硬套进西欧(英国)模式里去,但是,在‘削’之前,我们毕竟对‘足’做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对它的生命机理和运动状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把握。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学人坚持本土立场、凸显本土特色的结果。我们应该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钦佩和敬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完全否定、横加指责。”
参考文献:
[1]李振宏主编.《新中国学案丛书•总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
[2]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史学》.《历史研究》,2000(2).
[3]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253-256.
[4]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251.
作者:宋花乐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