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王应麟,字伯厚,南宋鄞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佑元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而据《中国帝陵》作者王重光介绍,王应麟的文集未见载有《三字经》。《三字经》诞生于元初,直到明代才广为流传,明清人多认定作者是王应麟。王应麟呕心沥血写就的弘富著述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反而是这本未收入正集的小册子却家喻户晓,流传数百年。
我的父亲读过这本启蒙读物,因他读过几天私塾,也背过《百家姓》、《杂字本》类。
我的父亲是***初期的***员,一生笃信***的宗旨,虽仙逝多年,自愧弗如。是他用《三字经》经常教育少时的我,并从“人之初”开讲,虽然我听得稀里糊涂,似乎不如邻居玉德大伯教的“人之初,性本善,狗咬先生的蛋”记得明白,但给我的人生教诲却是永远的 。
玉德大伯教的改良型《三字经》,也许是对《三字经》文言晦涩难懂的抗议,并非是对原作的否认,儿童时代的学习背不会是要用戒尺严打的。后边的那六个字的“野对”,也许是学生骂私塾老先生的愤词罢了。
自1966年开始,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拉开了序幕。批林批孔批刘邓,批刘邓陶,打倒三家村,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三字经》因之也在被批之列。说它是糟粕,宣扬封建阶级的伦理道德,是孔孟之道毒害少年的典范。
在那个黑色文化统治时期,谁敢说个不字?
本人正是因为批判《三字经》才了解《三字经》的大略,因为批判,才接触到油印的原文(供批判用)。我见书中不仅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边的道德传承可谓字字珠玑,很有读头嘛。这只是心理活动中的“一闪念”,谁敢说实话啊?我排行老小,父亲在我小时候,就经常用“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教育我,以缓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后来上学了,也用“头悬梁、锥刺股”教育我好好学习,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三字经》又称小《纲鉴》。在数百年文化传承中,可谓是启蒙优秀读本。如今,全国各小学,均收入包含《三字经》全文的课本,这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的外孙,今年开学上一年级。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同时,他已经在课外全文背诵完《三字经》。前些日子,我的夫人和女儿天天看着外孙背一段《三字经》,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孩子终于有了进步。
昨天晚上,我拿着课本,对照着原文,听着孩子一字不落地背完,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告诉他:“姥爷年轻时,没认真学过《三字经》,很遗憾的,现在我应该向你学习。你现在一定要背熟它,一辈子都会有用的。”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抓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件大好事。记得前几年名誉***连战回大陆访问时,参访一个小学,这个小学的学生用团背表演的形式,全文背诵了《三字经》,使得这位饱学长者满怀激动。正是中华文化,让我们和台湾的***治家走到一块,大陆台湾血肉相连啊!
愿下一代比我们老一代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