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古代建筑正遭受着重大的摧残,在提倡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开始正视对于它们的研究探索以及推广,使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建筑,传承中华优秀绝学。
关键词:斗拱 ;传统建筑;《营造法式》
中***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近年来,中国生活日趋西方化,中国的建筑及其附艺也正遭受着摧残。建筑物的新城代谢本事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应该怎样对待我国古老的技艺和艺术是现当代人们必须关注的严重问题。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对于斗拱,这个集中国千年建筑文化精粹的建筑构件,这个我国建筑特有的结构,我们应怎么样加深对其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其传承的必要性。
一、斗拱出现的渊源及发展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尤其纪念性的建筑,如皇室住宅,祭祀用的建筑等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斗拱。
斗拱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周,历经数代的发展,才有了现代的辉煌。根据一些古代器物上的结构***案,人们推测,斗拱在西周时就已出现。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汉代时,柱顶已用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但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使用斗拱,最初的柱间拱称为“人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到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二、斗拱的结构、种类
斗拱,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是斗形木垫块,是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是在立柱和横梁的交界处,在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除了斗和拱,斗拱之中还包括升、翘、昂等构件。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朝代不同,对于不同位置的斗拱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以故宫为例:
故宫是典型性的具有装饰性斗拱的代表。其斗碇掷喾倍啵构造复杂。故宫里的斗拱,可分内檐斗拱还是外檐斗拱,如果按照具置进一步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分隔每一间的柱子的正上方有一攒头斗拱,我们称之为柱头科斗拱,柱头科之间的斗拱我们称之为平身科斗拱,如果这个位置的都恭候为向上翘起的话,则称之为溜金斗恚辉诮ㄖ的转角处我们则形象地称之为角科斗拱。内檐也可以分为品子科斗拱、隔架科斗拱等。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三、斗拱的功用
研究可发现斗拱的用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唐朝之前,斗拱的是有功用有机能的组织,之后随着宋元明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斗拱装饰性的功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系统的针对两个不同阶段对斗拱的主要功用进行了总结。
1、斗拱的支撑作用。这点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明白,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国内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斗拱结构是河北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观音阁是北宋初年(公元九八四年)建造的,其斗拱结构雄伟,坚实,一看就知是有功用有机能的组织。这个斗拱中两昂斜起,向外伸出很长,以支撑深远的屋檐,后尾斜削支撑梁底 。所以斗拱上有一种应力,以昂为横杆,以斗为支点,前沿为负荷载体,从而使后尾的重量下压以维持房屋的均衡。这就是斗拱最初功能的代表。
2、斗拱的装饰性作用。斗拱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同时斗拱向外延伸,可把最外层的桁檀伸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从而使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也是砖瓦制作,斗拱的支撑作用减少)。
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的代表,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同时,它还是官员住宅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志。在上至皇帝,下至官员的努力之下,斗拱的发展进程也大大加快,并逐渐向装饰性的方向发展。
3、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以及抗震的作用。
另外,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可以说,斗淼难荼涫肪褪侵泄古建筑的发展史。千千万万类型的斗砉钩闪宋等淮蠊鄣闹泄古建筑文化。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当代,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传承,斗拱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就是其中最有利的代表。中国馆被冠之以“东方之冠”的主场馆是以中国特有的斗拱为原型创作的,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这个巨大的红色斗拱将永远升起在我们的视野中,它的标志性、力学美感和文化内涵必将大大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于斗拱,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想当年,梁思成教授为了保存中国古代建筑呕心沥血,现在,我们有必要重拾斗拱这一历史文化经典,让中国传统建筑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2]李合群.中国传统建筑构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3]王小回.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审美欣赏[M].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