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将近70年,个中甘苦自知,愿将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参考。
标题上那三句话、九个字,不是我的发明,是上世纪,我国杰出女性、著名文学大家、优秀翻译家冰心前辈说的。那三句话,是她一生读书经验之谈。我晚年读书,遵照她的教导,获益不浅。
那三句话中,“读好书”最重要,是核心。因为“知识如海,学问无涯”,而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不可能遍读群书,也没有必要。写到这里,说个小故事。钱钟书先生是在中外学林中享有盛誉的学者。他有一次访问美国国会***书馆,馆中负责人引导他们参观藏书库,“傲然有得色,’。同游的人均啧啧称赞藏书丰富,独钱先生沉默不语。那位负责人问钱先生的观感,钱先生回答说;“我亦充满京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那位负责人听了愕然,旋即大笑:“这是钱教授的风趣了!”钱先生将这段经历写信告诉他的好朋友王水照先生,说他那番答话,“虽戏语,(但)颇有理”。钱先生说世界上有许多“我所不要看的书”,与冰心前辈要“读好书”,有异曲同工之理:引导读书人用有涯之生命与精力,用又好又省的办法去掌握无涯之学问。
“读好书”,我理解,就是读经典(基本文献),读已有定评的中外名著。在这方面,季羡林先生是个典范。对《古文观止》中的名文,他能背诵几十篇,好的诗词,他能背诵过百篇,鲁迅的名篇,他也能背诵,此外还广泛涉猎中外名著,故被时人誉为“大师”。
读经典,读已有定评的中外名著,我借用孟夫子的一句话比喻之,就是:“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有了坚实的根基打底,你在阅读时,就会明是非,知美丑,识优劣,不会被名片上那一串串“桂冠”所眩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很可惜、很可陇者是:时下有些青少年热衷于上网,成了“网痴”、“网迷”,过度透支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与精力。“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我诚恳希望***府、家长、学校老师与社会有识之士都来关心这个现状,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好读书,读好书。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我们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将会败落,受制于人。
具有国际视野、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经进入另外一个竞争的领域。”“美国大学的最主要的力量,是来自通识教育,主要是精英的通识教育。”因此我以为,读经典,读中外名著,学好自己选定的专业,是青少年朋友安身立命,一生幸福所系。我举个亲见的实例。退休后,我受聘在某著名杂志编辑部当“特约编审”。因编务需要,登报招聘两名编辑。有两位高学历者笔试过了关,最后是口试。主试者是主编,是北大中文系高材生,是个读书种子。他到编辑部征求如何口试的意见。我们建议:问应试者读过那些中外名著,然后随意抽问,请应试者简要评析该名著的优劣,看他如何运用哲学和美学观点。结果是:两位都落选了,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我希望这个实例,能够给迷了上网的青少年朋友以启发;《炎黄世界》今年第5期,初中生李涅自学成才的经验,尤其值得青少年朋友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