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是整个教育链中一个较高层次的群体,是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顺应时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数量上的增加带来了人们对质量上的担忧。多数学者指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不容乐观[1-4],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喜忧参半,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部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5]。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多以横向比较研究为主,纵向研究相对缺乏,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地考察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过程。因此,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一次横向与纵向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高校心理学专业研究生51人,其中男12人,女39人,平均年龄(24.2±1.5)岁,此样本简称A群,代表研究生。另外,在江苏、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按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成人样本951人,男467人,女478人,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博士,年龄16~77岁,平均34岁,此样本简称B群,代表成人。对不同类型(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如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其它类型大学如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学院;省属大学,如南京师大、苏州大学)10所高校按文理科、年级分层整群取样,获得样本2645人,男1325人,女1320人;年龄最低16岁,最高26岁,平均20岁。文理科及年级比例基本均衡。此样本简称C群,代表大学生。
1.2方法
A、B、C3个群体使用自编心理健康评定量表(PHS)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该量表有354道题,包括以下6方面:①校正量表:废卷指数、自相矛盾、非稳定性、社会期望;②基本临床量表:抑郁、躁狂、惊恐障碍、恐惧、社交恐怖、强迫障碍、焦虑、创伤后应激、精神病性、躯体形式;③其它临床量表:性别障碍、冲动障碍、物质滥用、睡眠障碍、网络成瘾;④人格障碍量表:人格障碍(总分)、偏执型、***样、、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⑤风险评估:自杀风险、暴力风险;⑥效能分析:健康效能、应付效能。基本临床量表、其他临床量表和人格障碍量表的总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效能分析的总分越高,说明心理越健康。该量表不仅能从负面(障碍方面)评估学生的状况,也能从正面(健康方面)评估学生是否更健康,各分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平均0.70;α系数平均0.78;分半信度平均0.74。各分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复杂而又清晰合理。实证效度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与价值[6-7]。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研究生与成人及大学生的比较将研究生与成人及大学生在PHS量表各分量表的原始分进行比较。由表1可见,研究生与成人的心理问题几乎是一半对一半,不相上下的。①研究生组的躁狂、恐怖、性别障碍、冲动障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总分、边缘型、表演型、依赖型、强迫型、自杀风险比成人组高,另外健康效能和应付效能也是研究生组高;②然而抑郁、社交恐怖、焦虑、创后应激、精神病性、躯体化、物质滥用、睡眠障碍则是成人比研究生高;③只有惊恐障碍、暴力风险两项二者没有差异。研究生组与大学生组的差异相对要小。呈现3种情况:①研究生组与大学生组相比,强迫障碍、性别障碍、冲动障碍、物质滥用、睡眠障碍、网络成瘾、健康效能没有显著差异;②然而,抑郁、社交恐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自杀风险、暴力风险大学生更高;③只有人格障碍与应付效能研究生高。
2.2研究生
1年前后心理障碍监测追踪数据分析为更全面地考察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变化,我们对一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班25名研究生进行了1年的初步追踪,对两次测验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与1年前相比,1年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躁狂,强迫障碍,冲动障碍,睡眠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5个变量上有显著差异,显示这些障碍显著降低。其它所有变量则无显著差异。表明1年后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在这五个方面显著好于1年前。
3讨论
横向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生与成人的心理问题几乎是差不多的,很难说谁比谁好,谁比谁差,但是各自还是有不同的特点的。例如:研究生组的躁狂、恐怖、性别障碍、冲动障碍、睡眠障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总分、自杀风险比成人组高,其别值得注意的是,性别障碍、睡眠障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自杀风险比成人组高,这反映出研究生人群的特点,同时也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另外健康效能和应付效能也是研究生组高,这又说明这个人群的心理资源与潜能比一般成人更大。成人也有不少障碍是比研究生高的,如抑郁、社交恐怖、焦虑、创后应激、精神病性、躯体化、物质滥用。二者只有惊恐障碍、暴力风险两项二者没有差异。说明研究生与一般成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这与李梅[2]、赵殿***[8]、杜婷[9]、张莉[10]等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但与毕爱红[11]、徐洪吕[12]等人的结果不同。研究生组与大学生组的差异相对要小。这可能与研究生刚刚从大学生中来有关。研究生与大学生很多变量上是没有差异的,如强迫障碍、性别障碍、冲动障碍、物质滥用、睡眠障碍、网络成瘾、健康效能,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抑郁、社交恐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自杀风险、暴力风险大学生更高。说明研究生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对研究生来说,只有人格障碍更高。另外,研究生应付效能更高,说明应对挫折的资源与潜能比大学生更大。纵向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愈来愈好的趋势。这一结果与杜婷[13]、杜艳丽[14]等的结论不一致,他们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升高而呈“”型变化,二年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至于是不是如史清敏[3],赵殿***[10]等的研究结果那样随年级升高呈“U”型或直线成长,还需要进一步的监测追踪。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大学生要好,但是与成人相比,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另外,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愈来愈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童辉杰 童定 陆艳 单位: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教育学院心理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研究生心理健康横向与纵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