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是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的主要手段。
公民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公民教育是指传授公民必要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治素质、文化素质等;从狭义上讲,公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公民意识,增强***治参与、社会参与等公民能力,成为与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
进入21世纪,世界上多数国家将公民教育作为本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来说,加强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明确基本内容和核心课题。
结合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思想***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三个基本方面。加强公民思想***治教育,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公民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应引导公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应引导公民在价值取向、道德选择、行为得失上形成正确判断,不断提高公民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前,应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公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在开展公民教育过程中,各国均把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平台。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是多样和综合的,可以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式来进行。
显性教育的方式是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从小学至大学普遍开设“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课,把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融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并根据青少年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持续实施。这是公民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它能把公民思想***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以知识传授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从而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隐性教育的方式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体说来,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等方式,通过学生与老师自由讨论的方式营造平等氛围;通过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等等。
引导和加强公民有序***治参与。
公民教育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能否通过学校教育使人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体现在公民能否充分参与社会***治生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治参与,为公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提供实践平台,是增强公民教育效果、巩固公民教育成果的最好途径。引导和加强公民有序***治参与,能够使人们在参与中享受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可以使人们感受公民尊严、理解公民责任、提高公民意识,在群策群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