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恩格斯,在转向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过程中,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不同思想要素的影响,大卫·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摩西·赫斯等对恩格斯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在批判谢林以及费尔巴哈进一步的影响下,恩格斯最终转向了唯物主义。从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纠葛,可以更加详细地窥见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基本历程,以此也可以作为透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的个案。
【关键词】 恩格斯 青年黑格尔 唯物主义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恩格斯宗教哲学思想新论”(编号:ZK0944)阶段性成果。
相对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而言,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能说明从传统体系化、抽象化、高度理论化的哲学向唯物主义哲学转变的基本路径。选取恩格斯世界观转变中面临的非常复杂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理论原因,从而对于深化和扩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恩格斯开始向青年黑格尔派的转变
启蒙,按照康德的解释,就是摆脱自己造成的依附地位。而依附地位意味着,如无他人指导,人便无力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启蒙思想的自律或自立意味着在宗教上人们有自己选择宗教的自由。伴随启蒙运动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兴起,这场运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麦克吉费特有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整个思想和文化界都受到改造。……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对外在权威的屈从,时间是从属于来时,事实之附属于教务……对人类之罪和世界之恶的阴暗意识,对实在所作的僵化解释,……关于事物只在死后的彼岸世界才能改善的信念——中世纪所特有的一切,都被普遍地克服了。人们满怀对于自己的新信心,带着对人类力量和成就的新的认识,带着对现存价值新的评价,去面对人生。”[1]这种状况如同文艺复兴,人们日益对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对世俗生活的关注。
虽然恩格斯受到了卢梭的影响,但他更重视理性,而忽视了情感的方面,而后来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影响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了卢梭对情感的关注。这样,恩格斯在遭遇到一系列的信仰混乱后,终于在施特劳斯的指引下,转向了黑格尔学派。
恩格斯面临的理论迷惑
恩格斯虽然在施莱尔马赫那里作过短暂的停留,但经过施特劳斯的指导,很快就变为一个施特劳斯主义者了,“我目前是一个热心的施特劳斯主义者了。你们就来吧,现在我有了武器,有了盾牌和盔甲,现在我有把握了;你们就来吧,别看你们有神学,我也能把你们打得落花流水,使你们不知该往哪里逃”。[2]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第一次以强烈的方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耶稣的历史可理解性问题以及能否将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中的基督区分开来。可以说,正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施特劳斯的回答是把神话作为分析的方法,并检验神话与历史以及区分信仰中的基督与历史上的耶稣,这就对新正统主义和教条主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难怪新正统主义的最大代表巴特说施特劳斯是现代神学的坏良心。从《耶稣传》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不足,但这并不妨碍《耶稣传》的***作用和积极作用,对于正处于思想混乱的恩格斯来说,这就是希望,这就是力量。
如果仔细分析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我们会发现它的许多缺点,在施特劳斯遭到布鲁诺·鲍威尔猛烈抨击时就显现了出来。施特劳斯曾预言,布鲁诺·鲍威尔将要老死于正统派首领亨格斯坦堡的“僵死的经院哲学”之中,但他的这个预言落空了。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布鲁诺·鲍威尔,“他比所有这些人更有价值,而且在一个我们社会主义者也关切的问题上,即在基督教历史起源的问题上,他比所有这些人做了更多的工作”。[3]鲍威尔和施特劳斯一样,考察了基督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但他比大卫·施特劳斯走得更远。一方面鲍威尔认为四部福音书全是福音作者的杜撰;另一方面鲍威尔认为基督教是世界本身的产物。对于第一方面,施特劳斯的回答是,福音书是整个民族或教团共同意识的产物。布鲁诺·鲍威尔批评施特劳斯不给自我意识留下余地,并根本不承认历史上的基督教。
恩格斯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萌芽
摩西·赫斯的理论具有独特性,这位黑格尔派学者在恩格斯超越费尔巴哈并创建自己的理论甚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摩西赫斯将费尔巴哈的人的异化改造为经济异化理论。根据赫斯的解释,人的本性是生产能动性,但人更多的生产只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私自利,而要满足自私自利就需要金钱,这就需要不断生产,不断地生产成为压抑人本性的手段,金钱成为彼此离异的人的产物。这种理论实质上直接启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拜物教的分析,并终于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对商品生产占统治的社会来说,基督教,特别是新教,乃是合适的宗教。”[4]恩格斯在《***宣言》中也从经济角度分析信仰自由,“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当然,从经济视角分析信仰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更准确的说明。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5]《***宣言》也有同样的论述,“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6]《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宣言》中对宗教的经济分析是他们社会批判理论成熟的表现,并且这种分析在扬弃赫斯经济异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暗含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贬抑并奴役人以致人需要宗教幻象安慰的社会关系,认为宗教将随经济状况的变异而消失。
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是唯物史观的伴生物,1845年9月—1846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初次全面制定了唯物史观,详尽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至此,唯物史观基本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也随之形成。
结 语
从受到启蒙主义的影响到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怀疑和不满到发现经济因素的作用和回归实现,恩格斯在思想观念上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从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我们了解到唯物主义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凭空的猜想。唯物主义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在历史、社会环境中不断成长的。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关联突出展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6][英]利文斯顿,何光沪.现代基督教思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8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1:5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9:32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6:277.
[5]郑天星.马克思恩格斯论无神论宗教和教会[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1,161.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陕西宝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