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报告篇1
一、基本情况
山位于市南郊,距城区20公里,坐落在我市棋盘镇与山镇、新店镇交接地带,东临沭河和249省道,南接骆马湖,为我国著名自然人文景观,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规划面积为11.8平方公里,中东部地区为核心景区,已初步建成,西部地区多为荒山丘陵,面积约为15000亩,涉及村,根据市委、市***府的安排,为发展规划好山开发,探索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做好农业园区建设与山景区融为一体,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市农委土肥站对山西部丘陵岗地进行了土壤适宜性调查,通过对已采集的耕层土样化验分析结果,现将山西部丘陵岗地土壤性状及适宜性报告如下:
二、山西部丘陵岗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评价
通过对市山西部地区等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分析和汇总,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土宜性评价,结果如下:
三、山西部丘陵耕地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
1.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约7000亩,土壤类型紫泥土、紫砂土,Ph值6-6.8,中性偏酸、有机质偏低、磷钾丰富、土层浅,部分岩石裸露,土壤不肥沃,紫砂土包浆,紫泥土粘重。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适宜梯田种植苗木、茶树等,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2、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4000亩左右,土壤类型为岭沙土,Ph值5-5.4、偏酸、有机质低、磷钾丰富、土层浅、沙性强。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生石灰调酸。适宜种植果树、苗木等作物。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3、村地块土壤特点、改良办法及适宜作物。该区域面积4000亩左右,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包浆土,Ph值5.3-5.4、偏酸、有机质偏低、磷钾丰富、土层较厚。改良办法:增施有机肥,生石灰调酸。适宜种植葡萄、苗木等作物。建设水肥一体化解决干旱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市山西部地区耕层土样采集和化验、分析,查阅种植土宜方面有关资料,认为上述区域土壤耕层浅、砾石多、土壤中性偏酸、肥力较低,在进行改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因地制宜种植果树、苗木、葡萄等作物。规模种植,成片开发,做好农业园区建设与山景区融为一体,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土壤调查报告篇2
【摘 要】“3S”技术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高新技术 ,传统的土壤布点和采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3S”技术的应运而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简要介绍了“3S”技术分别在土壤布点与采样各个环节的应用,为了进一步的土壤性质由点尺度到面尺度的扩展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3S”技术;土壤布点;土壤采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调查的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进步。从最古老的传统的土壤调查的方法即经典土壤调查的方法,到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土壤调查。土壤调查的工具也从传统的罗盘、平板仪、土钻等,转而使用航测飞机、卫星等。结合3S技术和土壤调查的理论,得出利用3S技术的土壤调查流程。利用RS和GPS进行数据的采集,用GPS定位采样点,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进行对采样点的分析,最终得出土壤调查的成果。主要是利用3S的集成来进行土壤调查。
一、土壤调查准备阶段
1.制定方案
首先组织土壤调查的人员,进行分组,制定各个小组的工作计划和调查路线。统一土壤调查的技术要求,确定土壤调查的内容;搜集并阅读调查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即利用状况的资料和***件;准备共调查填土时用的底***,选用大于成***比例尺的精度要求的地形***,也可以采用通过摄影测量和RS所获得航片或者卫片;准备调查所用的装备、工具和化学分析设备等。
根据研究区的调查,调查的路由选择的方法在土壤中的选线普查调查山地土壤线和平面定位。山的土壤调查的路线线。首先要遵循垂直线的原理,从山下到山上的路线,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植被,苍拉高,母质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考虑大小,山地,丘陵,山地,中山以及不同的坡度,土壤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坡度和地形的区别。对选线平原区土壤调查。平原地区山地土壤变化将是简单的,但平原区,地形,地形的变化,土壤母质的变化程度的影响土壤的发生和分布是很重要的。因此,应遵循平原区的轮廓线的垂直的选择原则。选线通过的主要地貌单元,地形和土壤类型,多作观察,以便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从沿海(或滨湖)平原冲积平原山前平原,从平原到高阶地;从洼地到两个斜坡的山,观察不同土壤类型。
2.收集土壤调查的资料及相关遥感***像
我国土壤调查的资料是第二次土壤调查中绘制的土壤***、土壤所含成分等数据,对于今后的土壤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选购调查区域的遥感***像,遥感***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传感器特性的组合应该是最优的组合
二、土壤调查野外工作
1.线路调查
线路调查是为了获得对调查区域的一个总概念。根据调查区域面积的大小和地形、地质、植被的复杂程度预先确定几条调查线路,每条线路应该通过不同的地形部位,不同的植被和母岩分布区,以便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材料。***路调查过程中应对照遥感***像随时定位、仔细观察成土因素、景观特征、土壤性质、土壤类型等,进行素描、记载和系统编码。
2. 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6.1指定的工作计划以及路线进行野外工作。在已经选定的路线上利用GPS布设采样点,并且到实地进行采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GIS对所选的采样点进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各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以便使人员快速找到采样点。这样就可以使采样的分布合理且方便,可以删除一些不方便的点,如采样点在河面、悬崖、山谷、路面等不能进行采样的地点。
3.详测
详测是***路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土壤类型及分布界限,绘制一定比例尺的土壤分布***,确定土壤资源的利用和改进方向。包括:设置主要土壤剖面、确定土壤分布界限、检查和校正土壤草***。
4.采样点进行采样
工作组人员按照制定好的采样路线,到实地进行土壤的采样。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分类编号装好。
5.野外验证
野外验证包括:验证预判断时的定位精度、解译的分类精度及制***的界限精度;进行典型样区的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和取样;进一步了解土壤分布规律及利用改良上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区域改良土壤提供资料。
三、土壤调查室内资料整理
通过对遥感***像的解译和对实地进行的验证,逐块勾绘出土壤类型和土壤组合的界线。
在室内的工作包括:进行对土壤样本的化验;编制微地形***,土壤***件的纠正转绘,经过野外验证和修改后的土壤***,确立土壤――成土因素系统的关系,结合室内的化验结果,将各组解译的土壤***进行拼接;制订详测第二阶段野外工作计划。
将各个过程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利用GIS对其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调查区域的土壤利用方案和改良方法。方案要求符合实地情况、精度要求,能够实施等。
四、成***阶段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室内得出的土壤***与遥感影像对比,将土壤***进行清绘、整理,完成成果***。最后,编写土壤调查的调查报告。
五、应用实例
3S技术在石拐矿区土壤调查中的应用,在石拐地区的土壤调查目的是了解此地区的土壤成分、有机物质、氮、磷、钾、PH值、含水量 、土壤紧实度等。
1.石拐矿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石拐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位于东经110°14’- 110°28’,北纬40°37’- 40°45′,东面与吴川县和邻近,南与土右旗相邻,西接山九原区,北邻固阳县。地形地貌:石拐区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腹地,属于山区,群山环绕,中部黄土丘陵沟壑相间。最高的山峰海拔1856米的地区,最低点1150米。地势南高北陡缓,地域狭长。
气候:石拐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个季节温度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春末夏初,沙尘暴的影响。夏季短暂炎热,受东南季风。秋天是凉爽的,雨和雾。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西北风。日照长,无霜期短。温度:5.2℃年平均温度。
土壤调查报告篇3
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的结构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调查范围广,内容多,数据量庞大,为了减小功能界面和逻辑实现的耦合,并最大程度的实现代码的共用和统一维护,所有子系统和功能模块都采用分层设计和实现的原则。系统总体架构如***1来所示。最低层为数据库层,包括各类样点(质量调查、本次背景调查、“七五”背景调查、重点区域调查和“七五”背景新测数据)的调查数据、工作数据、评价数据以及最终成果数据,另外还包含辅助的质量控制数据和背景地理数据。在数据层之上为基于Oracle10g和ArcSDE9.2的数据访问层,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更新等基本模块。中间层为开发平台层,在VisualStudio.net2005的平台上,结合ArcGISEngine9.2进行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再上一层为功能逻辑实现层,主要实现各应用系统功能所需的功能逻辑实现代码,并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供各应用系统的功能界面调用。逻辑实现层根据功能需求的不同,分为针对ArcGISEngine的功能模块、针对属性数据的模块以及系统公共模块(用户管理、数据字典等)。最上层为功能界面意义上的各应用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功能界面,将功能逻辑层、数据库层统一,并输入各功能所需的参数,将结果进行展示,最终完成所有功能需求。主要包括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和数据分析应用系统。
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的内容与功能
内蒙古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根据所面向用户和运行环境的不同,分为数据集成子系统、应用分析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运行,在功能上又相互制约。各子系统包含的内容和实现的功能见表1。以下介绍面向应用的主要功能:在系统中存储了土壤调查的各种数据和及相关资料,各类调查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文档资料分别存储,数据管理人员通过数据集成子系统完成数据的录入、检查、更新和导出。保证了数据无缺失、无逻辑错误和安全性。根据土壤调查评价技术规定,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风险评价。用户根据需要可以按照不同查询条件查询各样点类型的调查数据和评价数据。在对调查结果的表达上,需要掌握全区、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自然地理单元或污染场地类型等各类统计单元的土壤环境状况,以调查数据和评价数据分别进行统计,生成统计表或相关统计***。系统查询、评价和统计功能十分灵活,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分类或组合实现功能,在目前土壤调查报告编写和环境监管的使用过程所需的各类需要均可以由系统自动实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不仅将相关数据在统计***表上形象展现,还可以把属性数据绑定到相关的空间地物(点、线、面)上,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空间分析(地理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本系统空间分析模块包括了数据插值(点到面),生成污染程度数据以及生成等值线等数据处理功能。本次土壤污染调查数据,都是离散的点状数据,而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有限的数据信息,评估整个区域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壤污染状况。空间插值就是要利用这些有限的采样点数据,对研究区域内其他未知区域的特征数据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推理和估计,从而构建一个连续的地理特征表面分布。本系统采用的两种空间插值方法是:距离反比插值和简化的克里金插值。用户结合数据和专业知识通过空间插值可以估算面上的土壤环境质量,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在空间分析后,系统除可以生成点状***外,还可以生成面状***,如分层设色***、等值线***、格网***等,而且可以进行污染面积和程度的估算,在地***制作时按照需要进行输出,系统提供1:1200万、1:1500万、1:550万、1:250万4种比例尺,能自动配上默认的***名、比例尺等制***要素。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相互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监管领域的扩大,土壤环境监测日趋常态化和监测项目的全面化,监测数据量将会日益庞大,数据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离不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的支持,对于当前和较长时间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孙文静孙静萍工作单位: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土壤调查报告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