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编写校本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好学而设计作业,它不仅在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校本作业 功效 专业成长 有效教学 因材施教 TRY
中***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31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营养学家经常提醒我们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要根据个人体质特征形成适合自身需要的饮食习惯。而教师编写校本作业就好比“营养学家”面对不同的人群、针对不同的需要而列出的一道道食谱。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的多方需求,经过反复探索、研讨、实践,它凝聚着创作者教学的经验和智慧。校本作业是教育发展的需求,是学生素质提升的手段,也是教师成长的载体。笔者是校本作业的编写者,同时也是校本作业的受益者,校本作业已经成为教学的好帮手,对此深有体会。
1 校本作业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教师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充分体现自主,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学生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而编写校本作业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这样一种目的。一方面能以“学案式校本作业”为载体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学习的相关内容,它更突出、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编写作业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情况,设置引导式的问题,将学习目标问题化、情境化,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同时“学案式校本作业”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依托,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让学生有备而来,克服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编写校本作业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有力武器,它将改变教师由设计怎样教,到设计学生怎样学,使备课过程与思路发生根本的变化,使备课的实效更直接地惠及学生,拉近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参与校本作业编写,对老师来说也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编写校本作业,就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学习课程理论,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交流、沟通时,实现思想碰撞、资源共享,教师在对话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在合作与研讨中生成。同学科的教师针对新课标进行研讨,发表各自的见解,根据不同的见解,取长补短,确定教学的设计与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以及能力训练题的量、面、难度的把握,探讨如何选择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再分工完成校本作业的编写。这个过程是一个给学生提供高质量作业的过程;是透彻领悟教学理念和核心的过程;是在提升教师的素养与专业水平的过程。
2 校本作业便于渗透理念,确保因材施教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这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我们常常发现学校所订购的教辅材料较为程式化,类型及内容单一,因为它面向全国学生,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意***进行编排。同时教辅材料的知识超前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按照《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经常出现将一些中考题直接编入初一、初二的教辅材料中,所涉及的知识对该年级的学生已经超纲,导致学生的作业与我们的教学产生脱节。
新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当既要关注知识又要关注思维,通过校本作业的编写就可以很好地激活思维,达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从而解决练习、作业与教学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教学思路、程序和模式。教师通过自己编写的“学案式校本作业”进行教学,知道自己要上什么?怎么上?该让学生训练哪种题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渗透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功效。另外教师通过个性化定制,有针对性地编写校本作业,使“因材施教”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比如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作业,将校本作业分为“A”和“B”类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作业来完成,不是从量而是从质上下工夫,使作业更好地配合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需要,从而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将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反馈的权力掌握到自己手中,才能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馈”有机连成一体,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目标导学模式。所以编写适合教师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关注全体,突出分层的校本作业是确保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手段。
3 校本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标准是,学生在学习中,素质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进步。而作业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否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布置的作业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达成“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衡量作业是否有效的标准。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偷懒,不认真对待作业,抄袭作业现象严重。仔细寻找原因,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所布置的作业还不够合理,还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材或教辅材料作业量很大,难度也不恰当,学生在完成任务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就只好选择抄作业。我校一份关于“中学生如何对待作业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选项中选择作业太多,时间不够用的占58%,选择作业太难的占42%;在“在如果没有时间,而作业就要交的情况下,你会抄袭作业吗?”选项中选择会抄袭作业的就占37%;在“你喜欢老师哪种布置作业的方式?”选项中选择分层布置的就占95%。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作业的态度和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体现在能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而校本作业就能很好体现出这一点。一是通过精心设计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二是老师研究教学大纲明确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有效地控制好作业量,每天安排一张16K纸的作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顺利完成,这样学生也不觉得作业难、作业量大而厌恶作业;三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考虑到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做好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
这样就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体现生本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
4 校本作业提供给学生“TRY”的平台,体验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东芳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他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他在结束的加拿大的学习生涯前,他的导师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加拿大,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恐怕找不到工作。”导师问他:“Do you have a try?”,这时他懵了,不断地反问自己,“对啊!没去试过,怎知不行?”第二天他就尝试了两个应聘单位,结果两次都获得成功,回国后他就经常去“TRY”,每次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
作为老师,我们反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以灌输为主,不鼓励学生去“TRY”,不给学生提供“TRY”的平台,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因为害怕自己犯错误而不愿甚或不敢轻易去“TRY”,学生的潜能也会慢慢地被我们扼杀掉。如果上课时我们通过自己编写《学案式校本作业》进行教学,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敢于去“TRY”,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在不断的“TRY” 中体验成功,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培养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编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的学案作业,编写“课堂导学”可以这么安排:
1、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满足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画***)。
(2)满足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画***、思考、总结)。
①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②两组对应边相等;
③两组对应角相等。
(3)满足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______种情形。分别是 ___、___、 ___、___(学生讨论、画***、推导)。
2、如***,已知ABC,画A'B'C',使A'B'=AB,
B'C'=BC,C'A'=CA,它们全等吗?(学生画***、思考、总结)
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简写为“___”或“ ___”。
在这份校本作业,我们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去寻找答案。首先设置了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条件产生好奇心,同时给学生提供“TRY”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动手画***时画出不一样的***形,他们会进行比较、探讨,努力地寻求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TRY”的勇气和行为,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当然,在编写校本作业时,需要经历建构、解构、组构这个过程。建构――即需要构建质高量大的题库;解构――需要精心选题、编题;组构――需要合理编排,整个摸索过程肯定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这种辛苦的付出,能够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技术含量的功效,可以换来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换来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换来学生“TRY”勇气的增强。如果今天的辛苦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做积累,有利于学生学习负担的合理减轻,减少学生厌学情绪,达到让学生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生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东芳.教育新思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修利明.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A].厦门:论文汇编[C].2010.
[4]孙杰远.聚焦于教育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探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孙秀燕,福建省厦门市华侨中学,福建厦门 361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校本作业――教学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