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有效途径,而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基于此,首先对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进行了界定,其次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从“关键种”企业、卫星企业、补链企业和支撑企业四个层次对如何构建生态产业链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引言
黑龙江省东部经济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在内的六个城市,区域总面积、总人口和2007年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30.6%、27.5%和21.7%,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电化基地。但是由于传统工业经济既掠夺式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又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其所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并困扰着自身的发展。2008年黑龙江省***府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同时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策》,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把我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与此同时,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诞生,这些都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区域生态工业园及园内产业链规划提供了重要契机。
2 生态工业园与生态产业链
环境问题与工业化相伴相生,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益短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工业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就其应用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包括生命周期分析、环境设计、生态效率等;第二个层次是不同企业之间;第三个层次是考虑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更广的全球范围内建立生态工业网络(王兆华,2002)。本文将重点探讨工业生态学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应用,即生态工业园以及园内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2.1 生态工业园。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学者,Ernest lowe对生态工业园概念有着较为深刻地理解。他认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 park)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劳爱乐、耿勇,2003)。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一种更为系统化和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鼓励企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园区内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废物和副产品,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我国工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可行的途径。
2.2 生态产业链。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区域范围内的企业集群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王兆华、尹建华、武春友,2003)。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其资源在如下循环中进行流动:原煤经洗选后精煤部分外运销售,洗出的中煤、末煤用于综合利用电厂、坑口电厂发电或生产甲醇;电厂余热则用于居民取暖;分选出来的煤矸石输送到煤矸石砖厂;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进入水泥厂制成水泥,水泥厂产生的废渣运到砌体材料厂制成新型建材;煤炭开采中伴生的高岭岩经深加工后,成为化妆品、造纸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开采过程中的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用作电厂冷却水和园区浇灌用水。各项目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上一个单位生产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物料闭路循环。
3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在生态工业系统规划中主导产业链的设计主要由内而外,即先规划设计出主导企业,然后再确定其周围的相关企业。确定生态工业系统的主导产业链后,根据“加环”设计(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解链”设计、“加工环”的设计等原理,使各种副产品和能源实现循环利用。在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性。
3.1 “关键种”企业。“关键种”本是生态学的一种理论,是指一些珍稀、特有、庞大的、对其他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种,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削弱,整个生态系统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崔兆杰、迟兴运、滕立臻,2009)。
关键种理论应用于生态产业链,就是指导设计人员选定“关键种企业”作为生态工业园的主要种群、核心企业,构筑企业共生体。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各个生态工业园区都是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精煤部分外运销售,洗出的中煤、末煤用于综合利用电厂、坑口电厂发电或生产甲醇,不宜远距离运输的褐煤就地加工,构建了煤—电—草—纸、煤—电—石膏—水泥、煤—甲醇—烯烃—聚烯烃、煤—腐殖酸—腐殖酸肥料—农作物—农产品深加工产物等工业生态链。
“关键种”企业居于中心地位,其使用和传输的物质最多、能量流动的规模最为庞大,所以也就带动和牵制着其他企业、行业的发展。他们是园区内的链核,因此选定“关键种企业”构筑企业共生体,是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链的关键。一个生态园区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种企业。
3.2 卫星企业。当一个生态产业链中核心产业确定之后,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或者产生大量的工业剩余物质和副产品,必须有大量的卫星企业围绕在其周围既吸收上游企业的主副产品及废弃物,又将自身主副产品及废弃物传递给下游的产业,也叫围核企业。煤矿生产产生三大废弃物和污染物:一是中煤、煤泥、煤矸石,二是废水,三是瓦斯。为使其资源化,可以选择电厂作为卫星企业,矿井生产及洗选中所产生的煤矸石、中煤和煤泥全部用于发电;电厂生产的电能除了供应屯留矿、煤基合成油厂外,还可上网或供给公司电——化工业园区。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连同煤基合成油厂的灰渣用于生产烧结陶粒、砌块等建材。卫星企业使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成为可能,同时也丰富了产业链的内容,增强了链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补链企业。引进补链企业主要是通过技术集成,将性质不同的各种技术引入系统,以弥补生态产业链条上的缺环,最终形成能源、水和材料流动的闭环系统。丰富工业系统的多样性,增强工业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 支撑企业。生态支持系统包括生态产业链内的各种中心和基础设施,包括支持和管理副产品交换的系统,完整的资源回收系统,网络管理协作单位,商业孵化器,在研发、***策发展、投资渠道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公共部门的支持等,它们从总体上对链内的企业活动进行了跟踪与服务,建立共享设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园区内的共享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如污水集中处理厂、固体废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设施、绿地等;交通工具,如班车、其它运输和交通设备;仓储设施,如入园成员间闲置的仓库等;闲置的其它维护设备、施工设备等;培训设施等。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板块为依托正在着力打造四个工业园区,即一是已获得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批复的鸡西循环经济园区;二是以鹤岗百万吨尿素为基础的延长下游产业的煤化工园区;三是以七台河为基地建设焦化及下游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焦化工业园区;四是双鸭山东荣矿区煤基多联产生态工业园区。在四个工业园区,拟形成五个产业链条:(1)煤炭—气化—尿素—精细化工产业链条;(2)煤炭—气化—甲醇—烯烃—石油化工产业链条;(3)煤炭—焦化—焦炭—化工产业链条;(4)煤炭—洗选—劣质煤—发电—建材产业链条;(5)煤炭—液化—燃料油—化工产业链条(潘宇瑶、于善波、刘珊珊,2010)。
链接之初各产业链条往往结构简单,多呈直线形。但是随着发展,其内涵逐渐丰富,稳定性也逐渐提高。生产链条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链状结构向链与链之间横向耦的网状结构发展,最终形成链与网、网与网之间相互作用耦合的多维立体复杂网状结构。
4 构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对策建议
4.1 推进体制创新,以先进的发展模式引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煤电化基地的各生态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水土保持要求。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积极推进煤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并监督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从根本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4.2 完善的研发平台,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完善的研发平台是保障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可以为企业提供和孵化科技成果,培养研发和经营管理人才。
研发平台的建设要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来,使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强、成果不断向企业辐射的研发中心。
4.3 以积极的态度、优惠的***策推动园区的建设。根据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争取相关***策,努力解决资金、资源、技术、环保等问题。适应市场要求,创造宽松的***策环境,引导外资、合资、独资以及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入驻园区。
4.4 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招商理念,实现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府优势和协调功能,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策性银行、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为园区的建设和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完善大项目生成、推进和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科学招商体系。着重围绕煤化工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节地招商,主攻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化肥、甲醇及下游两大产品集群,产业结构尽可能实现高加工度化,集约开发利用土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起具有活力、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稳定性高的生态产业链。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419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10024)
作者简介:潘宇瑶(1975-),女,山东莒县人,讲师,从事生态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佳木斯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