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也叫昆曲,为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其渊源来自于元朝(1271―1368)末年。昆山人顾坚及其他人整理、改进了当地的南戏音乐,将其取名为“昆山腔”。昆山腔吸收一些当地音乐以及南方的民歌发展而成,其演出地点局限于当今江南部的昆山、苏州一带。昆山腔一开始并不太受欢迎,也并不能与其他流派如海盐腔或余姚腔相匹敌。但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由歌唱家、音乐家魏良辅与其他一些戏曲歌唱家及音乐家合作,为昆山腔的音乐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他们以昆山腔的曲调为主,同时吸收了海盐腔和余姚腔的一些特点,还揉进了北方曲调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曲调,这种曲调有时被叫作“水磨腔”,它舒徐委婉,雍容美妙,使昆曲马上流行起来了。此外,魏良辅还对伴奏乐器作了改进,将竹笛作为其主要伴奏乐器,使之更适合于演奏这种新创造出来的曲调。这些新的乐器使昆曲的演唱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昆曲的表演艺术是非常精致细腻的。昆曲音乐属于所谓的“曲牌体”,其音乐唱段是由一套曲子以某种规则放在一起的。其曲词为长短句式,但严格遵守平仄音律。因此,在昆曲的念白以及声腔演唱中,十分讲究咬字吐音,因为这是演出中最为重要的。不过,与其他戏曲剧种相比,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则是它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是由它的曲调与舞蹈所反映出来的。从音乐方面来看,昆曲强调对声音的控制,发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歌唱的节奏,它的曲调特别婉转缭绕。至于它的舞蹈,昆曲演员的每一个扮相与动作都必须辅之以合适的舞蹈动作,以此来诠释其唱腔的意思,或描写场景,或表达人物的情感、所处的情境等等。
经过长期的艺术提高和改进,昆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体系。其他很多剧种,包括京剧,都从昆曲中汲取过养分。比如,京剧脸谱中的大多数***案以及技巧就都是从昆曲中演变而来的。因为昆曲的悠长历史及其对其他剧种所起的表率作用,它常被尊为“百戏之祖”以及“百戏之师”。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亦将昆曲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里也有不同的艺术流派。与京剧流派所不同的是,昆剧流派以其所在地命名以示区别。因此,流行于江南,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剧便统称为“南昆”,而在中国北方如北京演出的昆剧便叫作“北昆”。另一方面,在湖南流行的昆剧则叫作“湘昆”,而在四川一带上演的昆剧则一般称为“川昆”。在昆剧传播过程中它所吸收的当地方言以及当地文化则使得这些昆剧流派在唱腔与唱法上都略不同于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