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

[编者按]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的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近年来,又受到省内外相关学术界的重视。本刊特刊发一组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研究甘肃方言与文化的学人参与和组编的研究文章,以飨读者。第一篇从方言和地域文化关系的角度,划分甘肃方言文化类型为三种,尚属首次;第二至四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探讨了甘肃方言代词的特点;第五、六两篇主要从甘肃方言的语言分区角度描写、介绍了代词的分布情况;最后四篇是关于甘肃方言单点或多点比较的专门研究。

[摘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甘肃方言是甘肃文化的载体。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甘肃方言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二是民族混合型,三是走廊过渡型。

[关键词]甘肃方言;语言文化;农耕传统型;民族混合型;走廊过渡型

[中***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23-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方言是某个地域生活的社会集团对共同语使用的变体,是逐渐形成的,记载了这个地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现、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著名的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大都对此有过论述。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论述。此假说的本质就是语言决定论,即语言决定思维。思维是形成观念的前提,观念影响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这个假设,我们认为是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一个深层的表述。甘肃方言是生活在陇原大地的人们使用共同语的变体,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甘肃文化。

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内部又主要分属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有几个点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这是目前语言学界的权威分类。如果从甘肃内部的地理角度来看,甘肃方言可以分为陇东方言、陇中方言、陇南方言、洮岷方言、河州方言、兰州方言、河西方言七个小片。陇东片包括六盘山以东的十三个县区和白银市的靖远县、景泰县的部分方言。陇中片包括六盘山以西、以南的定西市(除了临洮、岷县)、天水市的方言。陇南片包括陇南市、甘南州的舟曲县的方言。洮岷片包括临洮、岷县、甘南州的临潭、陇南市的宕昌的部分方言。河州片包括临夏州及周边的部分方言。兰州片包括兰州市三县五区及周边的一些方言。河西片包括整个河西走廊的方言。

甘肃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语音方面,音系简单,一般有25个声母,32个韵母,声调大多4个或3个,还有2个的,音节数目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京音少,这跟所处地域受阿尔泰语的影响分不开。词汇方面,从来源角度看,保留的古汉语词语较多,也有很多地道的方言词,这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交通有关,也跟甘肃的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有关。语法方面,比如河州方言,常见的小句语序是SOV型,有较多的格范畴,这跟民族的融合交往是分不开的。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符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文化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文明。甘肃大地上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及文明和精神财富及文明的总和就是甘肃文化,包括可见的、显性地、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物质文明和不可见的、隐性的制度文化及心理文化三方面。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器具、日常用品等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包括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思维方式、民俗信仰、审美情趣等等。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主要有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敦煌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文化、黄土地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类型。这些类型的文化,在甘肃方言这个符号系统里都有充分的表现和反映。

本文从甘肃方言的三个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发,概要性地谈谈方言跟文化的相互关系。一是由方言出发看文化,包括由特殊的语言现象看甘肃文化、甘肃方言词语承载的甘肃文化事象、独特的语法现象所反映的甘肃文化特色;二是由文化出发看方言的表现。比如同一文化现象,各地是用什么样的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的。

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人在活动过程中构成了一个文化的世界。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彼此表示人类种种经验。语言本质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按照索绪尔的说法,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形式。意义无非就是人的主观意识世界里的观念物及其关系,靠语言的声音即语音来表达。所以,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这我们可以从一些特殊的地名读音和亲属称谓的读音入手来谈。

地名和亲属称谓的读音都有很强的传承性,从中可以看出形成时期的一些文化信息。靖远县三滩乡有一地名写出来是“劈佛寺”,我们可以知道此处应该是有一个佛寺的。这个地名,靖远方言口语的音是pǐpósì(这是折合成的普通话读音,便于阅读理解。后同)“佛”读pó的音。这个音,声母是p,反映的至少是10世纪以前汉语里的读音情况。“佛”是由梵语buddha翻译成“佛陀”等音来的,起头的音是浊的b,我们的汉语里清浊不对立,所以读b或p都不影响意义的理解。由这个读法,我们可以推出,此地的这个佛寺,至少建造于九、十世纪以前。再由“劈”的读音在靖远方言里与“避”同音,我们可以推出此地名应该为“避佛寺”,为何叫此名呢?这可能跟中国历史上的毁佛运动有关,为了躲避佛像被毁,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再建造佛寺,故称“避佛寺”。这对建筑考古文化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兰州市红古区有一个地名叫“张家寺”,给人造成的假象,好像这地方应该有一座佛教寺院。这实际是“祠”字在甘肃方言里有读sì的音造成的。“张家寺”原来应为“张家祠”,“祠”就是祠堂、家庙。张家寺,原来应该是此地张姓的家庙所在地。一字之音读,可能会改写当地的文化事实。我们的研究,对研究地方文化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有用的鉴别方法。

称谓词,尤其是亲属称谓词的叫法,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其语音形式,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闭塞、交通不发达的地域里,像父亲、母亲这样的直系血缘关系的称谓,更是不会随便变更的。甘肃大部分方言里,把父亲都叫“达”(da阳平),虽然跟共同语的“爸”(“父”的古读)不同,但也是有来头的,其本字应该是“爹”字。宋代有一部韵书叫《广韵》,解释“爹”字说“羌人呼父也”。就是说古代的羌人把父亲叫“爹”。“爹”是个形声字,声旁是“多”字,形旁是“父”字,其反切是“陟邪切”,今天的北京音读die阴平,为何甘肃方言里说“达”呢?这实际是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造成的,北京音变了,甘肃音没有变,一直保留的是当初的说法。这我在《悠扬的乡韵——甘肃方言民俗》里有过论述,不赘述。甘肃历史上就是古羌人生息的地方,所以其称父的“爹”保留在甘肃方言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人们对一个方言的直观感受,最多的应该是方言词汇。方言词汇由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地道的方言词构成。基本词汇跟共同语大致差不多,一般词汇微有不同(至多是语音的不同而已),差异最大的就是表现当地的山川地貌,婚丧嫁娶,饮食穿戴,民俗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方言词了。由方言词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及其在不同的观念下形成的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来。

甘肃在我国西北黄土、青藏和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区,境内交错分布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复杂多样的地貌。所以,甘肃各地方言里就有很多表现当地特殊地貌的词语。

塬(yuan阳平),就是高原上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的地貌。陇东庆阳有董志塬、早胜塬、和盛塬等。屲(wa去声),就是山南的阳光常能照到的阳坡地。陇中定西安定有黄背阳屲。崾岘(yao xian同为去声),山地地形的鞍部,演化为聚落通名。陇东庆阳有***崾岘。曲(qu阴平),藏语江河的译音。甘南有舟曲,因白龙江流经而得名,玛曲和碌曲也是因黄河流经而得名。这些词语只在局部的方言区使用。

婚姻是建立家庭的基础。婚姻制度现在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但在过去传统社会里有特殊形式的存在。甘肃方言词汇里的这类词语就不少,如“亲上加亲”、“换亲”、“婚上婚”、“招女婿”、“招人”、“童养媳”、“招夫养夫”、“娶小婆”等等。我们试以“婚上婚”的剖析为例,以窥甘肃过去的一种婚姻形式。“婚上婚”也叫“亲上加亲”,指已经有亲戚关系了,再结为儿女亲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姑表兄弟姐妹结婚;二是姨表兄弟姐妹结婚。这都属近亲结婚,不利于优生优育。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旧社会,跟当地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有关,现在很少这种婚姻形式了。姨表兄弟姐妹的婚姻形式,导致甘肃方言词语中“姨父”和“姨/姨姨”二词增加了“岳父”和“岳母”的义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古之常理,也是人之常情。我国传统的婚礼程序包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甘肃各地对“六礼”的称名有不同于传统名称的,虽然如此,但还是在“六礼”范围之内。与此相关的表述,就由很多方言词来完成。如“媒人、提亲、合八字、大相、犯破月、见面、遮羞钱、同心锁、红帖、干礼、湿礼、看日子、拜问、下帖、压马娃娃、麻婚、耍房、试刀面、回门、站对月”等等。

婚姻的延续、发展,生儿育女是规定项目。我们再看看婚育文化方面的方言词。“害娃娃”或“害娃”的说法在甘肃各地方言里都有,其内涵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就有***、谋害儿童之嫌疑了。这个方言词指的是怀孕初期出现的妊娠反应,所以,孕妇各地一般称作“害娃婆娘”,也有叫“双身婆娘”的。第一胎的小孩,叫“头首子”,“子”是小孩义,“头”“首”都是第一之义。从造词的角度来说是同义连用。这种办法造的词在甘肃方言里还有一个“室兄哥”,义为妻兄,“室”指家室,“兄”和“哥”也是同义连用。生儿育女,对甘肃各地以农业为本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多子多福观念更是浓烈。在陇东地区,就有怀孕期间猜估胎儿性别的一种游戏。游戏时,孕妇往窑洞边上的崖壁上事先挖好的两个小洞里扔小土块儿或石子儿,这个小洞叫“打儿窝”。如果扔到约定的是男孩儿的洞里,当地习俗就认为怀的是男孩儿;如果扔到约定的是女孩儿的洞里,就认为怀的是女孩儿。生了小孩儿,到100天时,各地习俗要给婴儿“过百天”,有的地方叫“过百岁”、“过百禄”。从这些方言词语里可以看出甘肃各地人的生育观念,希望这个小孩儿能长命百岁,福禄多多 。

人生不过百年,有生就有死。传统社会里,人到50岁后就认为进入老年了,可以称老人了。甘肃各地的习俗,人进入老年以后,其子女及家人就要为老人置办寿衣、准备棺材。甘肃各地方言里把生前预先做好的棺材有叫“寿材”的,有叫“寿器”的,也有叫“老房子”的。从棺材之称带“寿”字,可以看到人们希望长寿的愿望。“寿器”今天虽是方言里的一个词语,但其由来已久。《后汉书·孝崇匽皇后纪》中有“敛以东园画梓寿器”一句。注曰:“称寿器者,欲其长久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真的死人了,这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所谓生离死别是也。这个人生阶段的种种民俗事象,在各地方言中也有独特的词语。人刚咽气,亲属要把预备好的铜钱放入亡人口中,陇东地区叫“口食”,而陇西等地给亡人口中要放银质的小元宝。人死后,事主家要发讣告,有叫“发告牌”的,有叫“出报讣”的,实际用意在于向社会公开宣告丧事。公开祭奠的活动,有叫“开吊”的,也有简称“奠”或“吊”的。开吊日有一项主要的仪程叫“出纸”,这种“纸”一般叫“大纸”,吊挂在高杆上,有扬幡招魂、招回死者灵魂享受祭奠的意思。丧葬礼仪,在各地都是非常郑重的,俗称“办丧事”或“后事”,所用方言特征词语也比较多,除以上简介的之外,还有如“穿老衣、落草、倒头饭、苫脸纸、绊脚绳、看丧鸡、引路纸、出殡、送纸、打墓、主旌、铭旌、点主、起灵、全三、尽七、百日、换孝”等等。

老百姓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可看做是老百姓物质生活方面的最低要求了。吃穿观念的词语也是最能表现一个地方方言特色的成员。吃的属于饮食文化,穿的属于服饰文化。甘肃自古以来,农业文明发达,也有比较独特的畜牧文化,所以饮食方面的词语与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有关的比较多。

甘肃境内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糜子、谷子、荞麦、豆类等。以小麦为主粮、细粮,以其他作物为杂粮、粗粮。小麦和杂粮磨成面粉可以做成干粮,也可以做成面条等,相关的词语有“馍馍、干粮子、锅盔、馒头、擀面、扯面、挂面、长面、一锅子面、旗花子、臊子面、搅团、饸饹面、酿皮子、炒面、呱呱、面鱼、麻食(子)、馓饭、拌汤、油茶、炮仗子、小饭”等。肉食方面,以猪肉、羊肉、鸡肉居多,一般农家都是逢年过节才享用。甘肃各地的饮食习惯大同小异,早饭有叫“早起饭”的,有叫“早干粮”的;午饭多叫“晌午饭”或“晌会”;晚饭有叫“黑饭”的,有叫“喝汤”的。主食一般叫“饭”,多以面食为主。所以吃米饭一般不算吃饭,甘肃人的观念里就当是吃零食一样。杂粮磨成的面叫“杂面”,可制作面食,也有直接去皮加工成“酒醅子”、“灰豆子”等小吃的。饮食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浆水”、“罐罐茶”。浆水多在夏季饮用,罐罐茶多见于农村的老年人吃早点时。在饮食加工的方法方面,有一个词也值得一提,就是“酒醅子”和“浆水”的制作法“沃”。“沃”就是酿造,就是在温和状态下使加工的原料发酵而变成食用品的方法。“醋”的加工制作也用“沃”的方法。这个词在敦煌文献就有使用,但写作“卧”字。P.2049V《净土寺直岁保护谍》:“麦肆斗伍胜卧酒,僧门造设纳官用。”同前:“麦壹斗,卧醋用。麦两硕伍斗,卧酒。”又“粟柒斗,卧酒,众僧造春坐局席用。”P.2040V《净土寺食物等品入破历》:“麸三硕,春卧醋用。”

服饰一个时代跟一个时代或一个地方跟一个地方也有比较大的区别。我国古代的衣服分头衣、体衣、颈衣、足衣、寝衣五种。从清末至今,中山装代替了以前的长袍马褂,然后是各种中装、西装的流行。甘肃民间,跟服饰穿戴有关的俗语就很丰富,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不上脸上看,穿不上身上看”、“人的衣裳,马的鞍仗”、“庄稼汉穿袜子哩——有了事儿了。”与服饰有关的词语也很丰富,如跟鞋有关的有“鞋样子,窝窝(棉鞋)、牛舔鼻儿、牛眼窝儿、买鞋(买来的成品鞋)、白墩子(一种打篮球时穿的鞋)”等;跟衣服有关的有“裹肚子、滚身子、主腰、缠腰、袋肚儿、膝裤、大襟子”等等。从有些衣物穿戴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分布的区域性,比如“麻鞋”,用大麻做成,流行于天水一带,尤以清水的比较出名。杜甫当年来陇上时,留下了“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也可证明唐朝时麻鞋已普遍为陇原人所采用。麻鞋的样式较多,除传统样式外,还有单边和无鼻梁之分。单边即鼻梁高,无鼻梁的就是在栽鼻梁的地方用细绳子网起来代替鼻梁。河西地区就少见麻鞋,因为气候本身比较凉爽,不比天水一带湿热。河西一带有“鸡窝窝”棉鞋,甘肃其他地方就没有。

甘肃文化类型的不同,除了服饰穿戴方面的方言词语有所反映之外,农耕文化和畜牧草原文化的不同也有所反映。汉族是甘肃境内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生产经验和知识。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农业器具的样式,庄稼的种植、生长、收割,土地的转让、租赁、耕作习惯等方面的词语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看天水一带所用的农业器具。这方面的词语有“耱、碌碡、连枷、杠、 匏子、掩子、杈、杵子、篅、刃镰子”等等。这些词语在畜牧业发达的草原地区就很少听到。而畜牧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自己的词汇。我们以甘肃的藏族为例来看看牧区文化的特征。甘肃藏族的牧区主要分布在甘南和河西,具体为玛曲、碌曲、夏河、天祝、肃南等县。牧业生产中,“逐水草而居”是一大特色,游牧的畜种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骡马等。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里与这些畜种有关的词语就比较丰富。其他不说,就光奶桶这种器具,就有挤奶桶、打酥油桶、酥油茶桶等不同的分类。这些工具在农耕文化区就少有。再有对这些畜种的分类,也有很具体的叫法,不一一举例。就是农耕地区的家庭养殖及对六畜的称名分类也有很多方言特征词,并且保留了许多古代传承下来的叫法。我们以六畜的性别称说为例:公牛叫“犍牛”,母牛叫“***牛”;公马叫“儿马”,母马叫“骡马”;公驴叫“叫驴”,母驴叫“草驴”;公猪叫“牙猪”,母猪叫“奶跳子”;公鸡叫“鸡公”,母鸡叫“鸡婆”;公狗叫“牙狗”,母狗叫“草狗”;公猫叫“郎猫”,母猫叫“咪猫”。“犍、***、儿、骡、草、牙、婆”等在汉语中都有表性别的用法。

说了动物再谈人。人为万物之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造就了人。甘肃方言里与人及人的器官有关的方言词就不少,颇具特色,我们不惮麻烦,胪列一些:自己人叫“各家人”、儿子叫“后人”、丈夫叫“男人”、陌生人叫“诧人”、外人叫“旁人”、经纪人叫“中人”、事情瞒人叫“绪人”、胃里难受叫“挖人”、心里急躁叫“急人”,实实虚虚,是人不是人?下面再胪列与人体器官有关的词语。好看叫“顺眼”、讨厌叫“日眼”、羡慕叫“眼热”,不愿看叫“丧眼”、勾心斗角叫“使心眼”、不讨人爱叫“受白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另眼看待叫“翻白眼”,这是与眼睛有关的;消息灵通叫“耳朵长”、听信谗言叫“耳根软”、耳朵不灵叫“耳背”、听力好叫“耳尖”,这是与耳朵有关的;贪吃叫“嘴馋”、爱说闲话叫“嘴长”、吃喝不足叫“短嘴”、说话柔和叫“嘴甜”、强调歪理叫“嘴硬”、道歉认错叫“嘴软”、说话放肆叫“嘴敞”,这是与嘴有关的;技艺熟练叫“老手”、外行不熟练叫“生手”、给人帮忙叫“搭手”、货物紧俏叫“抢手”、事情办完叫“脱手”、开始行动叫“下手”、走路姿势叫“走手”、放任不管叫“撒手”、花钱无度叫“手大”、少取报酬叫“手轻”、要价苛刻叫“手重”、无钱可用叫“手紧”、低价售物叫“手松”、省吃俭用叫“手细”,这是与手有关的;喜好游逛叫“脚野”、行为轻浮叫“脚不实”、一念之差招祸叫“失脚”、托人捎物叫“捎脚”、办事门路广叫“腿长”、有官做靠山叫“腿壮”,这是与腿脚有关的;大肚能容叫“腔子大”、后悔难忍叫“砸腔子”、无处发泄委屈叫“肚子胀”、吃了暗亏叫“肚子疼”,这是与胸和肚子有关的。再说一些与“气”有关的,发怒叫“着气”、不满叫“胀气”、倒霉叫“晦气”、排场叫“阔气”、挨整叫“受气”、向上叫“争气”、好事叫“运气”、舒服叫“美气”、耿直叫“硬气”、时髦叫“洋气”、幸福叫“福气”、自私叫“小气”、扭捏叫“妖气”、奋发叫“志气”、人死叫“断气”。这些词语,造词上很有特色,虽与共同语的表达不同,但所用的造词方式还是汉语的,反映了我中华文化的同中有异。

甘肃方言里还有一种加“子”尾的合成词也很有特色。试看靖远方言里的一些带“子”尾的日常生活里常见的词:炉子、炉筒子(烟囱)、洋火匣子(火柴盒)、水舀子(瓢)、铁窜窜子(铁制簸箕)、夹叶子(锅铲子)、铁勺子(饭勺)、勺勺子(调羹儿)、洋瓷碟子(铁制的菜盘子)、瓦渣碟子(陶瓷的菜盘子)、半截缸缸子(陶瓷制的小水缸)、蒜窝子、蒜臼子、蒜槌子、漏勺子、托笼子(笼屉)、草圈子(草制的笆子)、粑粑子、夹夹子(马甲)、半截袖子(短袖衬衣)、汗袒子(单上衣)、半截裤子(外穿的短裤)、裹肚子(棉袄)、二毛子、匣匣子(盒子)、炕桌子、地桌子、马扎子、棍棍子、棒棒子。再看陇东庆阳一带方言里的一个顺口溜:姑娘叫女子,媳妇是羞子。青壮男人小伙子,冒冒失失二杆子。上衣是衫子,纽扣是纽子。裤兜是衩子,衩子没票子。孝敬老人是孝子,好吃懒做败家子。胡作非为二锤子,扇他黠倯耳刮子。来了客人烂臊子,主人上岸擀片子。割些猪肉捏角子,想吃冷面支床子。眼神不好是瞎子,耳背没准是聋子。脚跛一定是拐子,神志不清是瓜子。上街骑的电奔子,头上戴的黑镜子。狐朋狗友下馆子,高声五魁二流子。农民挣钱寻路子,挣死百活过日子。轩辕大道铺金子,路上尽是三马子。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人文始祖伏羲就生活于今天水一带。这一带的地名与文化活动、山川河流与伏羲、女娲有关的就有很多,如封台山、画卦山、人祖庙、风沟、风谷、人宗庙会。这些都与民众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甘肃民族众多,除一些少数民族有专门的之外,汉族信仰驳杂,三教九流,无所不信,形成了复杂的民间信仰,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世界观。体现民俗信仰的词语可说是地道的方言词了。这里举一些民间供奉的地方神名可见一斑。洮岷一带民间供奉的神灵里有18位龙神,其中供奉三国时的庞统叫“白马爷”,蜀汉时的姜维叫“王家三爷”,北宋时的范仲淹叫“太子爷”,明初胡大海叫“黑池爷”,唐代许茂功叫“显神爷”,明初常遇春叫“常爷”,这些历史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明代的这几位,但为何成神了呢?著名学者、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盖此间汉人皆明初征人之后裔,各拥戴其主为龙神,以庇护其稼穑,与主之职位大小,立功地域无与也。”朱元璋的“封神碑”里就有“于民有功者神之,于民无功者不祠”之语。不管专家、皇帝如何说,关键还是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只要为老百姓自己能带来福祉,人民就会把人变成神,世代供奉,永志不忘。陇中会宁一带,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庙里都能看到一尊神,就是“法王爷”,也有叫“斗战胜佛”的,其原型就是保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路降魔除妖的孙悟空。孙悟空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但由于其充满正义,嫉恶如仇,也成为民间老百姓热捧的对象,寄托了老百姓的一种追求和愿望。

以上所举甘肃方言中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甘肃文化词语”。这些词语的考察为甘肃文化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角。因为语言或方言除了交际和传录文化的功能外,还是人们的思维工具。了解研究文化,从思维的工具语言或方言入手就是最直接的。

思维、交际、表达思想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的声音外显就是语法。甘肃方言的语法从语序角度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跟普通话相同的“SVO”型,一种是跟藏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相同的“SOV”型。前者反映了甘肃方言与共同语及古代汉语的关系,后者反映了甘肃方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语言或方言的使用者是具体的人群,人跟人的交往,民族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是常见的现象。甘肃的“SOV”型语序方言的形成,就跟民族的频繁交往和语言的接触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类型的方言以河州方言为典型代表。

河州地区是民族融合、语言接触的前沿,其方言及民歌形式“花儿”中的“SOV”型语序现象就很丰富。“尕妹妹的模样哈画上”,这是河州“花儿”里的一句歌词,普通话里说“把尕妹妹的模样画上。”“我用钢笔写字”,河州话里说“我钢笔拉字哈写”,语序跟普通话的也不一样。河州话里都是把宾语(“O”)放在动词(“V”)的前面的,就是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这时应该称后置词)的前面。“花儿”里有一种汉语夹杂藏语的“风搅雪”形式,更能反映河州地区的文化类型。如:

大石头根里的清泉水,

哇里嘛曲通果格;

我这里想者没法儿,

却干内曲依里格。

一、三句是汉语,二、四句是藏语。第二句即“黄***牛吃水着哩”的意思,第四句即“你那里做什么者哩”的意思,一句汉语一句藏语交替出现,表现了热恋青年的相思之情。再如下面一首,在一句歌词里汉、藏语混合则更有风味:

沙马尕当白豆儿,

让得何尕磨里磨走;

尕若索麻新朋友,

察***者炕上坐走。

藏语“沙马尕当”就是汉语“白豆子”的意思,“让得何”是“水磨”、“尕若索麻”意为“新朋友”,“察***”是“炕”,汉语好像在充当着藏语的翻译,半句藏语半句汉语地邀请着新朋友。这种民歌现象,就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

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都有自己的结构系统。这两个系统中,其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就方言来说,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语音之中,音值变化快,音类变化慢,语法结构相对比较稳固,但不是绝对的,如河州语法。就文化来说,表层文化变化最快,制度文化就变得慢些,尤其是***治、法律方面的,还有人们的意识观念方面的。根据方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我们互相参照,把一个大地域的文化可以分成一些小的类型。对甘肃文化类型的划分,时彦俊哲,见仁见智,但从方言角度的探究不很多见。我们试述浅见,以补空白。

前文甘肃方言的划分既有语言角度的,也有地域角度的。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再考虑甘肃文化的特色,我们把甘肃方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分布在说陇东、陇中、陇南方言的地区;二是民族混合型,分布在说河州、洮岷方言一带的地区及说河西方言的部分民族杂居地区;三是走廊过渡型,分布在说河西和兰州方言的一些地区。农耕传统型的方言和文化具有传统和保守性的特点,方言和文化要素稳固,演变较慢;民族混合型的方言和文化具有接触特点,方言和文化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区域性特征;走廊过渡型具有开放速变的特点,方言和文化要素既有外来特色的,也有本土特色的,更有现代特色的。河西等地虽然也有农耕文明,但跟陇中一带的稍有不同,即耕种人口是否长期定居和流动、耕种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生产还是为了戍守,这些因素对其类型的划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以上各类型特点的论述,我们有专文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崔恒昇.中国古今地理通名汇释[M].合肥:黄山书社,2003.

[2]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雒鹏等.悠扬的乡韵——甘肃方言民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9.

[4]王仲保,胡国兴.甘肃民俗总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曾良.敦煌文献字词零释[J].敦煌学辑刊 ,2008,(4).

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

学习

我所认识的Ganz教授

阅读(34)

我和Ganz教授相识于2000年。我去欧洲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Ganz教授是这个会议的主持人之一。当时他听说我已经做了数十例截骨术了(过去我是按美国医生朋友教我的方法做的),非常吃惊,立刻向我发出邀请,我即赴伯尔尼半岛医院接受了Ganz教授为期一

学习

诊疗室的故事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诊疗室的故事,内容包括诊疗室免费阅读全文下载,诊疗室全文免费。抑郁症,不是新兴产物,也不是富贵病。人感觉到不开心、情绪低落也并不是矫情,更不是无病,它是情绪体验的一种,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与我们同在。以前,抑郁症很少被提及

学习

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内容包括哈萨克草原毡房,草原上的毡房。这种简捷而便于搬迁的房屋,仅需两、三头牛或者骆驼便可驮载迁移。在更新草场或放牧点后,只需几个小时又可重新搭建居住。如今,这些房屋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成了哈

学习

X射线探伤的一些应用方法和技巧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X射线探伤的一些应用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便携式x射线探伤方法与技巧,x射线工业探伤安全距离是多少米。[摘要]为使探伤仪处于完好状态,为检验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操

学习

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内容包括路桥测量坐标怎么计算,路桥测量坐标。[摘要]极坐标法作为一种简便精确的施工测量法,受到了路桥测量工作者的广泛欢迎。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学习

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内容包括直尺圆弧怎么放线,用直尺怎么量圆弧。摘要: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即只用钢尺和线绳就能在工地进行精准的圆弧放线。道理简单,只要初中知识,几乎人人可以掌握,并且还随时随地可以重复操作,容易恢复缺失

学习

妻子眼中的陶汉明

阅读(19)

于敏是1992年经人介绍与陶汉明相识的,当时听说陶汉明是象棋国家大师,虽然不太清楚“大师”是个什么概念,但一想到前面有“国家”二字,心想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职业。

学习

请注意,倒车

阅读(27)

车位难找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中心地段找一个两侧无车的宽敞车位,更是痴心妄想。看着两旁不是奔驰就是宝马等豪车,即使在驾校的倒杆训练中已是轻车熟路,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难免还是会产生心理压力。要是正向的停车位还好,大多数技术不佳的

学习

论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的“小我”与“大我”

阅读(31)

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以人为核心,赞颂人的精神的可贵,强调个体有尊严的存在,并且推崇将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追求幸福诗意的生活。

学习

至情至性,“改革第一村”的第一夫人

阅读(58)

段永霞,一个魂牵“大包干红手印”的中国农村的普通妇女,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土地,扎扎实实地播撒着爱的种子,虽然有着收获的辛酸、迷惘和忧患,但她却无怨无悔,矢志不移

学习

职业体验报告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体验报告,内容包括职业体验报告感悟,职业体验报告模板范文。人民警察是一种高尚为民的工作,是我崇尚的未来职业。多年来,很多群众已经习惯了有困难找警察,一旦遇到困难,第一选择几乎全是拨打110报警,这是对人民警察工作最大

学习

USB接口打火机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USB接口打火机等,内容包括usb打火机能带上飞机吗,usb打火机可以过安检吗。现在,一提电脑,不是它的外形设计,也不是耐用性,而是上面的USB接口,这种即插即用的辅助设备成了办公族、好玩族的最爱:USB的电脑灯、USB的小电扇等。USB接

学习

谈日本的大河剧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谈日本的大河剧,内容包括日本nhk大河剧,日本大河剧完整版。关键词:日本;大河剧;文化

学习

襄阳方言的调查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襄阳方言的调查,内容包括襄阳方言调查,襄阳地方方言词汇。一、襄阳简介

学习

浅论客家方言在兴国山歌中的作用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客家方言在兴国山歌中的作用,内容包括客家山歌基本知识,兴国客家方言搞笑。【关键词】客家方言兴国山歌语音韵辙情绪

学习

浅析甘肃陇西“秧歌小调”的艺术特征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甘肃陇西“秧歌小调”的艺术特征,内容包括陇西秧歌小调十杯茶全集,甘肃陇西秧歌鼓点打法。摘要:秧歌小调,不仅有陕北秧歌的奔放、豪爽,而且有着河北秧歌的细腻和婉转,更有着极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是陇西群

学习

固始方言中的“的”字词缀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固始方言中的“的”字词缀,内容包括固始方言词汇怎么写,固始方言词典。关键词:“的”字词缀名词后缀人名后缀节律

学习

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内容包括阿姨的襄阳方言称呼,襄阳方言女孩的称呼。内容摘要:襄阳市方言女性称呼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将对襄阳市的方言女性称呼语及社会通用女性称呼语进行研究,并采用共时的研

学习

展现天津人性格的天津方言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展现天津人性格的天津方言,内容包括天津话方言句子,代表天津方言特色的一句话。【关键词】天津方言天津人性格幽

学习

“中”在河南方言里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中”在河南方言里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内容包括河南方言的古代汉语解释,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摘要:“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

学习

广东茂名粤方言词汇特点浅析

阅读(207)

本文为您介绍广东茂名粤方言词汇特点浅析,内容包括广东省最难懂的方言茂名,广东茂名方言怎么说。[摘要]本文从茂名粤语众多方言词语中找寻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主要从构词的特点方面加以归类分析。茂名方言词汇具有丰富的词缀、多样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