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不是新兴产物,也不是富贵病。人感觉到不开心、情绪低落也并不是矫情,更不是无病,它是情绪体验的一种,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与我们同在。以前,抑郁症很少被提及和关注,是因为人们对于自我意识的缺乏,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对精神健康的关怀。
张阿姨:“开心不起来”
张阿姨第一次前来咨询时,坐在咨询室里,略显局促与尴尬。用她的话来说“50多岁的人了,经历过上山下乡,看着社会的发展,人生起起落落,有什么没见过的。都到这把年纪了,还有想不开的事,说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但当我们聊到为什么来做心理咨询时,张阿姨却觉得,几十年来克服过很多困难,也扛过很多压力,现在子女都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她才有时间可以想想自己,虽然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可却没有从前快乐了,就连上一次感到开心是什么时候都有点记不清了。
是的,开心不起来,感觉不到愉悦感是很多人对于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最初的意识和怀疑。我们因为传统文化的关系,很多时候会忽略和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于自己已经患有抑郁症显得毫不知情。
咨询中,最常听到来访者对自己情绪的描述就是“还好”“没有特别不开心”“没有很生气”“没什么感觉”“就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只要没有到极致,一切就都还能忍受。殊不知,这个“忍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内耗的过程,它消耗的正是一个人的愉悦感、幸福感,所带来的后果是情绪在经^长期的累积和发酵后,以抑郁的形式爆发、呈现。
张阿姨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操劳了半辈子,直到人过半百,儿女们都大了,才有时间可以停下来,回归自己的内心。我们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她还有照顾自己感受的这个意识,比起很多被生活洗礼后丢失了自己的人来说,她在后面的人生中,更有可能找回自己的幸福感。
儿子焦虑的背后
王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咨询室,她觉得孩子自从进了高三后,就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晚上总是睡不踏实,失眠,容易惊醒,搞得白天上课常常没有精神。一到考试就紧张害怕,有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成绩每况愈下,回到家后总是显得很疲态,脾气也比以前暴躁了很多。周末想让他出去走走,他也总是显得特别不乐意。王女士知道现在好多孩子一到中考、高考,就容易有考试焦虑症,因此,她特别担心,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不是也得了考试焦虑症。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常常会将两者混淆。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容易担心很多的事情,但实际是抑郁情绪导致的。长期的情绪低落,对事物没有兴致让那些人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却不知原因。很多来访者都会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开心过了,我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对失去愉悦感成因的不停探索以及对何时能再快乐起来的过度担忧促使了他们表面上呈现出一种焦虑状态,深究之后会发现其实是被抑郁情绪主导。很多情绪会以并存或反复交替的形式出现,但这些都是表象,咨询往往是针对底下的那个主导情绪进行工作。
经过了解后发现,王女士的孩子对于考试的担心只是表象,实则是找不到读书的意义与自发性的动力。他告诉我“每次心情不好不是因为我又考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父母,其实我对成绩一点都不在意,但没有好的成绩,我怕他们失望和难过。”父母看重学习成绩和排名,却没有问过他是否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否真的有学到知识。不想让父母失望变成了他一切压力的来源。
睡眠障碍,食欲体重的变化,社交的退缩都是抑郁症状,孩子没有精神,显得疲累被误以为是睡眠不够造成的,其实这也是抑郁症状。患有抑郁症的成年人可能会感觉到情绪低落,但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和儿童的脾气往往是暴躁,没有耐心,在家长看来就是孩子的脾气变得很差,很急躁,这个区别也是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
内在空洞的女孩
勤勤是家中的长女,因为下有弟妹,所以她从小就特别会照顾人,也乖巧懂事。她的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做事又有责任心,让她从学生时期到工作单位,一直都拥有非常好的人缘。
表面上看,她似乎过得很好,很开心,每天都乐呵呵的,但实际上,她却常常因为生活和工作中不懂拒绝而感到闷闷不乐,十分苦恼。勤勤说:“我一个人的时候,能就这么放空地坐在一个地方好久,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我只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快乐过。”讲到这里,勤勤不禁流下了眼泪。
在咨询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压抑。很多时候,我们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会为了讨好他人而配合地表现出一些符合他人期待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忽视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感觉。
勤勤通过表现得懂事乖巧,希望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喜爱,通过对他人的顺从,来获取更高的评价和良好的印象。别人认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些优秀品质,在她看来不过是为了得到关注,博取他人喜爱的一种方法罢了。过度的迎合,不断的希望被他人看到使得她迷失了自我。试问,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又怎么能真正快乐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