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热播剧,名字叫《亲爱的,回家》。但是回家到底要干什么?不妨发挥想象力,在回家的后面加上一连串的动词,也许第一个就应该是“吃饭”!5月,母亲节到来,回家去尝尝妈妈的手艺是不是很让人期待和兴奋呢?如果还能从妈妈处学习和继承一些关于食物、关于烹饪、关于营养的智慧,是不是会让这一次回家变得更加完美呢?本月,我们采访了畅销书《回家吃饭的智慧》一书的作者陈允斌,她说:她从妈妈身上传承的饮食观点和烹调方法能说上整整三天!
陈允斌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就随着妈妈和两位姨母学习食疗保健的医理,她心目中对于妈妈亲手做的菜的 记忆很复杂,因为不同的菜都会有着不同的回忆,而让她印象最深的菜则是“甜黄泥”。陈允斌回忆说,甜黄泥是妈妈起的名字,而她小时候则更喜欢把这道菜叫做“甜蜜蜜”,“因为吃起来又香又甜,会感觉特别开心!”。这道名字奇特的菜肴烹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把蛋黄打散后加糖炒熟,就成了又软又糯,金黄金黄的,又香又甜的甜黄泥。而且这个菜营养价值高,陈妈妈说,就是专门给小孩吃的,它营养大脑又增长智力。小时候陈允斌快考试的时候,或者家里来了小客人的时候,陈妈妈就炒上一大盘,大家一会儿功夫就给抢光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甜蜜蜜的。
在《回家吃饭的智慧》一书的引言中,陈允斌就提及,这本书其实就是妈妈留给她的饮食秘方,那么到底陈允斌从妈妈那里学到了什么样的饮食智慧呢?
首先,最重要的饮食原则就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好的。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吃了什么食物不舒服,并不是说这种食物不好,而是不适合。所以,选择食物时,必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于是,问题又来了,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食物呢?陈允斌说,妈妈也有好办法――“胃以喜者为补。”
所谓的“胃以喜者为补”其实源于你自己的内心。陈妈妈这样告诉女儿:“你不用去考虑专家怎么说,报纸杂志怎么说,只要是你吃下去之后感觉胃很舒服的食物一定是补你的食物。不过一定要知道哦,是胃喜欢的食物,而不是嘴巴喜欢的,很多人说我喜欢吃火锅,因此嘴巴会很过瘾,但回家以后肚子痛,那不叫补。”
按照这样的原则,陈妈妈科学而美味地安排着家里的餐桌。然而,仅仅是找到对的食物对陈妈妈而言可仍然不够,如何让这些对的食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对陈妈妈而言也同样重要。陈允斌说:妈妈不是太在意烹饪技巧,因为妈妈烧的就是家常菜,妈妈最在意的就是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个菜的营养。
“在这方面她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有时会把自己搞得比较辛苦。比如说,在炒青菜时,她一定要全家人都坐在桌边了,她才开火去炒,让大家第一时间吃,这样能保持青菜的维生素流失最少。这样做,妈妈自己做到桌边时往往是满头大汗,要休息好一阵才能真正动筷。劝了她好多次,不要这样,让保姆提前把菜做好,就算炒得不得法或者是放时间长了损失点营养也无所谓,这样自己就不用辛苦了。但她自己宁可累着。”
的确,从小到大我们不断从妈妈身上学习和继承各种各样的品质,尽管我们可能长相、兴趣、爱好都跟妈妈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终究是改不了的,那就是我们的口味,总是会或多或少留下妈妈的影子。因为妈妈给我们的是一种回家吃饭的智慧,这种智慧朴实无华但却非常有用。
亲爱的们,还等什么?马上回家去吃妈妈的家常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