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这本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被描述的篇幅虽不是很多,她只是一个贫苦普通的农村老妪,但她的形象在大观园那么多丰富人物特征中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对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解和解读,很多时候是还原作者写作心情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从解读刘姥姥的形象着手,分析她在大观园一系列活动中的性格表现,从而可以探寻作者在刻画这一形象时的意义,加深对《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理解。
关键词:红楼梦 刘姥姥 形象 作用
仪态万千的人物形象是《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后世学者对其中人物进行的研究也很多,例如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相关形象的研究论著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对刘姥姥的研究则少很多。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也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绘,将她塑造成为一个生动且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且,作者还在刘姥姥的身上寄寓了一种“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这也是作者个人思想的一种体现,她赋予刘姥姥“藏精于拙”的形象,使得刘姥姥不仅是一个有助于故事情节展开的贯穿性的人物形象,还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典型艺术形象。探讨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去,从具体的语境中考察整个作品的功能,才能了解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写作心态。
一、对刘姥姥形象及性格的分析
“远在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家,因与荣府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原来这小小一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日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边连了宗,认作侄儿。”“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开展的,描绘了这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其中一条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在另一条副线中,刘姥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上面一段文字就是对刘姥姥身世概括的一部分。那么,刘姥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一)刘姥姥是一个久经世故,机智幽默的人
“早要来请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腻了,这个野菜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她也是乐观进取的,从她一出场说的话就能看出她久经世故的一面。她也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高攀贾府,是为了改变她女儿家庭的贫困状态,而究竟能不能成功,刘姥姥心中也是有数的。
“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粮。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这是刘姥姥在初次进贾府大门时说出的话,她知道对于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应该说怎样的话,而不是莽撞地闯入攀亲带故,因此,对于刘姥姥而言,她后来能够三次进入大观园,与她本身的交际能力是分不开的。
“请老寿星安。
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
在贾母生日宴上,刘姥姥也被留下来作陪,而她话语中的巧妙与圆滑,也反映了她能说会道的一面,她通过短短的对话便能将贾母逗得十分快乐,在贾府这样一个门第阶级分明的家庭,贾母作为威严极高、极受尊重的人,与刘姥姥谈起话来十分融洽愉快,也显示了刘姥姥久经世故的圆滑。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猪不抬头。”
在与贾母用餐时,刘姥姥用声情并茂的表演,逗得贾母和在场所有人都笑得前俯后仰的,这是她性格中诙谐幽默的体现,她自己也十分清楚,这么随便表演一下,于自己是没有什么损失的,同时还能博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好感,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刘姥姥精明高妙的地方,她之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她能洞悉贾府中各个人物的心理,从而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心理对策,才能促使她在与贾府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功。“大智若愚”可以用在刘姥姥身上,古往今来,“大智若愚”都是一种大智慧,刘姥姥看似有些愚蠢疯傻,但其实她内心是十分明晰的,也精明过人,她在大观园中的左右逢源,与她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出身与贾府中重要人物相比,是有些卑微的,但她通过自己的精灵与智慧、机智与幽默,使得自己在贾府中得到了认可,让傲慢世俗的贾府人也承认她这个穷亲戚,刘姥姥也用自己的智慧,在表面和气,实际上却在勾心斗角的贾府中如鱼得水,从而获得他们的资助,改善自家生活,实现了最终的目的。
(二)刘姥姥是一个见义勇为、知恩***报的人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刘姥姥的机智与幽默让她在大观园中获得了认可和地位,她也是一个知恩***报、见义勇为的人。在得到贾府的接济之后,她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她所居住的地方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好的,甚至是小康的水平,从她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经常将自家产的一些瓜果蔬菜作为回馈,扛到贾府中去,作为答谢。虽然贾府并不缺少这些食物,但作为刘姥姥的一片心意,是礼轻情意重。
“卒脱巧姐于难,亦足报之而有余矣。”
刘姥姥并不是一个势力的人,并不是得到实惠之后就将别人的恩惠抛掷于脑后,她是重情重义的,对巧姐的照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贾府败落时,凤姐托刘姥姥照顾巧姐,刘姥姥本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理念,尽管自己已是一个八十高龄的老妪,但她并不顾及这些,而是带着板儿到处打听寻找巧姐的下落,只因她曾经受过贾府的恩济,她对凤姐的托付不忘,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姥姥将被卖到烟花柳巷的巧姐解救出来。在贾府没落时,刘姥姥并没有树倒猢狲散,而是有始有终地受人所托,重情重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姥姥人性中高尚的一面。
(三)刘姥姥是一个十分朴实的人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
刘姥姥是一个质朴的庄稼人,此前也一直过着比较清苦的生活,进了贾府之后,生活上才有了些许改善,她在贾府中的言谈举止也显示了一种朴实的形象特征。比如作者在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对她见到贾府中那些稀奇玩意时惊愕心情的描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大厅中的钟比喻为一个匣子,将钟的大摆比喻为农民常用的秤砣,匣子和秤砣是刘姥姥比较熟悉的物品,所以她只是从她自己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她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而作者在对她进行刻画时,也是从她的角度出发的,从她简朴的生活出发,将贾府的富丽堂皇进行有趣的描绘,也描绘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二、刘姥姥形象的作用
(一)她对故事情节的开展有一定的连结作用
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本身是有故事的,而她的故事对大观园中其他人物形象的连接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她三进大观园,第一次进入是对后面故事的铺垫,第二次进去时她深入到贾府内部的很多角落,对当时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方面进行了探析,第三次进入贾府时,她不仅解救巧姐,从她的眼中也可以看到整个贾府的败落,可以看到整个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刘姥姥是一个结构性的人物,从她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发展,就是从内、从近处去观察的,可以细致地体现出贾府生活“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场面,以及腐朽没落的结局。
(二)对其他人物有烘托的作用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了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吗?”
刘姥姥的这三进大观园与很多人都有接触,比如贾母、凤姐、宝玉、黛玉、宝钗、贾府的丫头、妙玉等等,涉及面十分广泛,她的存在对其他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刻画。比如在栊翠庵品茶这个情节中,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妙玉因嫌弃她俗不可耐,所以她碰过的杯子她都扔了,但宝玉可怜刘姥姥,就说了上面那一段话,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宝玉的本性是很善良的,他在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通过刘姥姥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衬托的例子在作品中并不少。
(三)象征一种田园生活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是个庄稼人。”“大火烧了毛毛虫。”
这是在行酒令时说的一些语句,刘姥姥象征了一种田园生活,一种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比如她第二次进大观园行酒令时说的一些话。“大火烧了毛毛虫。”这句话把以贾府为代表的旧社会体制比喻成了百足之虫,以大火烧了毛毛虫来表示百足之虫的必然灭亡。再有“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象征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渴望,刘姥姥这个来自田园的人,在小说作品中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此外,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还有镜子的作用,将一个农村妇人与一些王公贵族进行对比,刘姥姥成了贾府的一面镜子。另外,刘姥姥本身是以一种很实用的态度来对待世间万物的,因此,她还具有视点的作用,反映一种对待生活和世界的最正确的方式。
三﹑结语
纵观《红楼梦》,其中对刘姥姥进行刻意描写的章节并不多,作者用有限的笔墨将这个形象进行了一个准确清晰的刻画,将一个有情有义、知恩***报、久经世故的农村老妪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从她的身上也可以折射出一些贾府由盛转衰的变化和转折,她的个人形象并不是代表她一个人,而是起到贯穿、烘托、对比等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9.
[2]宋雁超.浅析刘姥姥人物形象[J].学周刊,2010(10).
[3]贾莹.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J].青年文学,2010(2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