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朱子读书六法”中,朱熹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详解整个读书的过程。读书法中蕴涵的思想和智慧等对当今的读者极具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朱熹读书法;读书过程;思考;读书规划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他从事理学研究和教育活动。朱熹一生酷爱读书,并深入探究如何读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六法”。本文通过对读书法的介绍,结合笔者学习和教学经验,分析其对当今读者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 朱熹读书法
1.1 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1.2 熟读精思
朱熹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他提出,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狱吾之口”,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何“精思”呢?他提出了“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这里所说的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即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精心思考的结果。读书倘若做到读得熟思得精,那就真正把书融会贯通了。
1.3 虚心涵泳
虚心涵泳的读书方法包括两方面的涵义。所谓“虚心”,就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4 切己体察
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求身体力行。他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体之于身”的读书法,认为这样即使是“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无益于学。只有“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1.5 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的读书方法,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数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他认为读书应该具有犹如救火治病那样的紧迫感,如水上行舟不进则退的顽强作风和破釜沉舟那样勇往直前的精神。
1.6 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是他认为最重要的读书法。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2.朱熹读书法对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朱熹的读书法体现出他不仅酷爱读书,且重研习懂方法。读书六法系统地体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六法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其内在的联系统一,揭示了学习环环相扣的循环过程。读书法中蕴涵的丰富思想深邃哲理,闪耀的智慧之光,对当今的读者学生仍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笔者对其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大借鉴作用总结如下:
2.1 读书法揭示学习规律解读学习过程阐释学习真谛
纵观整个读书法,笔者发现朱熹对学习目标学习者读书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读书法提出读书之人应树立远大高尚的学习目标,应尊重学习规律,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并应身体力行,才能实现知识到学识的转化,才能实现知识到修养的转化,真正达到做学问和做人的内在统一,体会学习的真谛。
读书之人要“居敬持志”,读书的目标不在于知识的多少,不应止于知识,而更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塑造和素养的形成。因此,学习语言的目标不应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应进入到气质素养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外文知识和国际素养统一身的目标。
读书学习、知识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朱熹对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如何读书,如何积累知识等给出了见解,做出了榜样。据此,读书要尊重一本书的编排,遵循知识与知识书与书之间的内在联系;读书要结合个人实际和能力,制定计划,并切实遵守;读书要打好基础,重视点滴积累。读书如此,学语言更是如此。语言习得也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渐进的过程。坚实的语言基础是在“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的过程中得以积累,在对语篇对书的整体理解的过程中得以练就,在对大量的外文书籍的研习过程中得以提升。只有遵循规律,并结合自身实际,才能达到理想的读书学习效果。
2.2 读书法中不仅重视思考,并提示怎样去思考
读书法中不仅明确提出“熟读精思”, 并要求“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这些不仅体现出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过程和教育过程,更是详尽具体地解答关于思考的各种疑问。
首先,读书法解答了思考的基础是什么?熟读与思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疑―有疑―解疑”的思考过程,熟读是思考的基础,熟读的目的是精思。熟读和思考各有要求,熟读主要是达到对学习材料语言的熟悉度,精思主要是明白学习材料的意义所在。精思的过程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若能做到读得熟又思得精,那就真正融会贯通了。
其次读书法中还启示读者如何思考。读书时,应排除主观干扰,客观揣摩书中的意思,反复咀嚼,才能了解书中之意,继而汲取书中精华,形成己见;学习时,要将知识与自身相结合,在自身上推究,才能“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无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语言学习者而言,读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明确了思考的基础,提供了思考的过程,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提出了思考的要求,展示了思考作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通过思考连结知识和行为,丰富人的思想,开拓人的见识,转变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品格的目的。
2.3读书法启示读者要对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主动管理和控制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实现读书学习目标。
朱熹通过自身实例,向世人展示:任何学习者不仅要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更要对学习活动的因素和环节实施控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定学习目标,发挥它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二是学习要结合个人能力和实际,保持个人专心和专注的精神状态,充分挖掘和发挥学习者的能力;三是客观对待学习材料,通过深入思考,借鉴和吸收其中的思想,并加以身体力行。
综上所述,朱熹的读书法不仅凝结了前人的读书智慧,而且融入了他的独到见解,较为集中地反应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其中的见解对于当今的读者和学习者仍极具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朱熹读书法在学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