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御宅族和御宅文化向世界范围不断传播,造成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在一些场合,爱好者们把能够称为“御宅族”的人看做是热衷的代表,甚至是精英和专业的意思;而另一些时候,当人们谈论到“御宅族”时却把其视为是一种贬义称呼,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大众的差别用语,看法可谓众说纷纭。那么,针对这一新兴文化现象的探究,就对我们如何理解它、如何评估它、最终如何正确面对它,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关键词:OTAKU 御宅族 御宅文化 次文化 日本文化
一、宅的定义
宅(たく),指的是住宅、家宅的意思;“御宅”一词,在日语中即是对对方家宅或对方本身的尊称。但是在当今的日本,御宅一词往往已经不再单单作为称呼“贵府”、“您”的用词,而是以片假名写作オタク或为了区别而写作ヲタク抑或是罗马字(otaku)作为一个群体的指称而使用着,这个群体自然就是所谓的“御宅族”。在最近,御宅族和与之相关的御宅文化也逐渐被简写为“宅(ヲタ)”。
御宅族,在日本来说,其含义是指热衷及博精于“ACG”即动画(Anime)、漫画(Comic)及电子游戏(Game)的人,而现在可以更进一步的泛指热衷于次文化(注一),并对该文化有非常深入了解的人。而因为这一群体的增大,使得网络上对于此词汇的使用量不断增大,现今,也可见到对于此词的各种混合用法。例如喜爱动画的动画宅(アニヲタ),喜爱***事的***事宅,喜爱明星偶像的偶像宅等等。
二、宅的发展历程
1.宅的产生
宅(otaku)作为专有名词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出自于一九八二年放映的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当中。担任此动画片角色设定的美树本晴彦,以及机械设定的河森正治两个人,乃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成长环境优越的“贵公子”,因此两人的遣词用句也就比较具有贵族式的教养;而河森等人较优越的家境所带来的教养,也很自然地反映在他们从企划阶段就参与创作的《超空要塞》之中。最有名的代表性场面,则是放映于一九八二年末的第四话里,明美对一条所说的台:
ん?おたく、そういう人だったの。(嗯~?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呀…)在当时,动画的主角大多是家境普通而热血积极的形象,因此用词也是相对粗野随意的时代。而片中这一番男女主角宛如大少爷大小姐般优雅地互称OTAKU的段落,被视为是个相当具有象征性的场面。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大获成功,许多动画迷们也开始学习着以OTAKU来作为称呼了;这种“效仿”就像是知道喜欢的明星最近开始使用某个品牌的化妆品,所以自己也开始用一样,属于一种对于自己品味的自信展示,并多少有些滥用的倾向。
也就是说,在《超时空要塞》放映的这一时期左右,宅作为特殊称呼,可以说于“粉丝”、“发烧友”等等概念可以说是相近的,对宅的看法也仅仅是中性的,因个人偏好而异的。
2.发展历程
一九八三年,评论家中森明夫在漫画杂志《漫ブリッコ》(1982~1985,セルフ出版)
中发表的散文里,“御宅族”一词首次以正式的书面形式登上了媒体。然而,这一次的“御宅族”是作为资历深的动画迷们对于“只为赶流行、不具有涵的动画迷”所使用的明显带有负面意义的“歧视用语”而使用的。
不过,类似的这种负面涵义仍然可以算作是个人的好恶问题,对宅的认知也仅局限于较小的群体,而真正对“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发生于八十年代末的宫崎勤事件(注二)。由于案件中牵扯到了动漫的问题,再加上媒体不懂装懂的把“宅”这个词从原本的小范围文化圈子内拿到公众面前进行了新闻性的刻意描绘和误用,一时之间使人们对宅产生了诸多的例如“蜗居在家里(お宅),不接触社会”、“疯狂的沉迷于自己的嗜好而拒绝正常的人际交流”等等看似理所当然的曲解。错误的认知加上事件本身的骇人听闻程度,对“宅”的灰暗的负面评价便是从这时普遍印在了人们的心底。在这一时期,与宅相关的一切,包括整个动漫、游戏行业都陷入了所谓的“冰河期”。
在这时期,“宅”可以说成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极端的狂热者”一样的代名词。
时至九十年代初,自称“宅王(otaking)”的田斗司夫出现了,他一方面以制作人的身份不断推出动画作品,一方面在各种文章当中宣扬自己对“宅”的理念;“对于主流文化以外的次文化具有高度关心,拥有高度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站在文化发展最前线上的急先锋”便是他对御宅族的定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观点在为倍受歧视的宅文化做,更加大胆的是,他预示了宅才是时展的方向,人们应当以宅为骄傲。暂且不论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是这表示出了宅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专注于某些事物的程度远异于常人”。
一九九五年的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问世,是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的日本社会,经济动荡,越来越多的人们怀着对外界的漠然和对自身的惶恐不安。此作品当中隐含的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给御宅族们带来了新的曙光;而文化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巨大的商业成功也结束了整个动画产业长达五年的冰河期。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纷纷开始对宅这个文化现象开始投以新的审视目光。
三、宅的双重影响
正如前文所说的,“宅”的特质是对所热爱的次文化有着异常的专注。所谓的“异常”就是相对于通常所说的“狂热者”、“发烧友”来说,“宅”并非漫无目的的收集喜好的资讯,而是更强调自己为了满足对该次文化的求知欲而进行大量的自发探究,从这方面来说,“宅的精神”似乎很值得赞扬。在日本著名的ACG行业制作人当中,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御宅族”,而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著名的“OTAKU”便是日本前任首相麻生太郎,一个因热爱ACG文化而被冠以“宅男首相”称号的OTAKU。
由于DVD、游戏机、网络的普及,宅文化以飞快的速度得到了发展,相关的产业也越来越完善。据野村综合研究所二零零四年的调查,御宅市场(包括电脑DIY,动画,游戏,手办,漫画等等)的市场规模现约为两兆三千亿日元。日本产经省也将其看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颇为关注。由此看来,“宅”似乎是一种充满前景和挖掘潜力的新时代文化。
在现实当中,“宅”却未必都被当做一件好事。宅所专注的次文化本身并非能被所有主流观念接受,日本虽然是ACG产业大国,但是仍有不少排斥的声音。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同样的,日本是一个价值观较为单一的国家,也就是说,人们的内心想法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比如说,欧美地区的流行时尚讲究的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人们喜欢与别人区别开;而日本的流行时尚强调的是趋势,一起追求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潮流,人们害怕与别人产生差异而被看不起。宅的价值观是一种小众的、独乐乐的价值观,因此很多日本人完全不理解这种如此着迷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之下,追求次文化的“御宅族”很难被大众接受,宅的文化也被当做是小孩玩意一样被看不起。
“宅”基本是一种独来独往的自主行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交流也局限于该圈子内部,对周遭的其他事物难免或多或少的会造成忽略。然而,日本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集体性的民族,大到公司运营,小至儿童上学,人们都必须拥有一个容纳自己的集体才能觉得心安理得。在这个集体之内,大家价值观相同,努力的方向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团结”,这个集体中的人就是“同伴”。而各持爱好且各自为战的御宅族们,往往便不那么注重自己的“集体”,或者说由于宅文化的特点而难以形成较为标准的“宅集体”。即使在同好的交流中,御宅族们也相对的更重视“交流”而并非“交友”。这也是“宅”之所以大量依赖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此这般,“宅”便渐渐地视为游离于“常规集体”这一观念之外的特殊存在。
再者,加上一些历来的误解和片面认识,外界很容易把“宅”和诸如“社交恐惧”、“尼特族(NEET 英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首字母的缩略语,意思是“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啃老族”人员。)”等等的不正常现象混在一起。因此,“宅”虽然对日本社会影响不少,但是在大多数日本人眼里始终脱离不了轻蔑和异样的评论,这仍然是一个代表着负面意义的差别语。
四、宅文化的未来趋势
宅文化诞生于新兴的各种次文化之中,传播形式也大量借助了电视、电脑等等信息化新形式,可以说“宅”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以历史发展观来看,这种文化的利弊如何,不能轻易的下断言。再者,无论评价是怎么样的,“宅”一词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名称,它背后所包涵的实际问题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对象。
经过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把宅现象单纯的当做一个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它背后所形成的整个商业体系结构就难以解释了;反过来,把宅作为一个以效益为标准来衡量正确与否的经济现象的话,似乎又有些本末倒置,从文化的角度上难以自圆其说。也就是说,如何在确保文化上的拓新、同时做到实效上的长远发展,是宅文化日后发展的一大课题。
或许,当谈论宅文化时,外界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管中窥豹,而是带着平和的立场理性的去看待问题,去思索方法进而做到接纳宅;圈内也不再闭门造车让人琢磨不透,而是更加积极的对外界做出回应,通过努力进而被社会认可时。我想,无论于经济的实效性还是于文化的多样性,这都是所有人乐于看到的结果吧。
注一 :指在某个较大的母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和信仰的较小的文化或一群人,亦称亚文化。
注二 :宫崎勤事件是指,1988年~1989年发生于日本东京都与玉县,连续发生四起被害对象为4~7岁女童的诱拐后杀害事件。警方在抓获凶手宫崎勤后,于其家中搜查出大量的动画和录影带,当时的报道称其中有大量描写变态、***的内容,但事后证明实际上并非如此。
参考文献:
[1]中文维基百科 及相关词条
[2]日文维基百科及相关词条
[3]百度百科 及相关词条
[4]《深入专题:何日本人害怕OTAKU?-御宅族的日本悲》
[5]芦崎治.《ネトゲ人》
[6]Elie Lin.《御宅族的分析 》,IdlerGearTheory电子报第二期至第四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日本“宅文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