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摘要:“物哀”是日本文学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起源于十一世纪初的《源氏物语》,并经过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的解读而成为日本文学的基本理念。“物哀”的主要特点来自“物”“哀”两个层面,也即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其形成主要受当时历史环境以及日本国民审美取向的影响,并兼收并蓄了很多中国唐朝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理念;审美

一、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及其特点

“物哀”一词起源于何时,众家说法不一,然而究其文本溯源的话,可以推至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高峰的《源氏物语》,作者是平安时代的紫式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一般认为成书于十一世纪初,约为中国宋真宗景德年间。《源氏物语》中大量采用景色与感情相结合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悲剧情怀和自然景物的“哀”态合二为一,从而开创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时代。《源氏物语》中虽然有很多“物哀”的描写,“物哀”一词也出现过13次,但这一文学理念的提出则始于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他通过对《源氏物语》的解读发展了其中的“物哀”理念并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总的来说,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理念,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物哀”并非是油然而生的悲伤情绪

本居宣长在其著作《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中对“物哀“一词做了详尽的释义,特别指出”哀“并不是悲哀之意,而是一种“感叹”,进而引申为人类的情感活动,而“物”则是与情感相对的物质形态,两者结合类似于中国文学中强调的“触景生情”或者“借物抒怀”,总之是无感情的纯物质形态与人类思维和情感结合而成的产物。《古语拾遗》从古代原初歌谣来考察,认为“啊”(ぁ)和“哟”(はれ)这两个感叹词组组合而成的。“这种感叹,最初是通过对人和自然其后发展到对人生世相即对现实的接触――认识――感动的过程而产生的。由于“ぁ”这个感叹词与日语汉字“哀”字同音,就以“哀”字标出。”由此可知,“物哀”却是包含了一种情感体验,但绝不仅仅是悲伤和消极的,相反,它符合美学的标准,属于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范畴。“物哀”中包含了诸如赞叹、细腻、柔情等等之类的感情因素。

(二)“物哀”是“物”之“哀”与人之“哀”的结合

准确地说,“物哀”是一个触景生情而又将情赋予物的过程,也即中国文学中所谓的情景交融,因为“物哀”这一理念对人的渗透性和腐蚀性,人一旦陷入到“物哀”的创作环境中,将很难走出来,只能是在阴暗而孤独的小道上一直摸索找寻,直到遇见黎明的曙光,达到美的至高境界。举一个文学中相似的例子,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就非常善于将悲哀的情绪渲染到诗词当中,从而使诗词发生质的转变,如其在《蝶恋花》中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i”好像月亮圆缺本来就是辛苦的,而人不过是碰巧发现了这一辛苦,并用来与自己的情绪相照应,形成物哀亦我哀,我哀亦物哀的文学氛围。

(三)超越世俗情感的高洁性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主要理念之一,它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的自然情绪,而是经过提炼和整理之后仍然能够触人心弦的表达方式。文学在其诞生之际,就带着一定的高洁特征,它是人类文化的高度提炼。《诗经》在创作之初时,就包含着其高洁的品质特征和***治意义,以《诗经》“六义”之一的“风”为例,所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日本文学也是一样,“物哀”理念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是超越世俗情感的,是超出人伦物理之外的对美的体会和追求,带有高尚的精神意味。

(四)“物”的无常和“哀”的有常

“物”是一种物质形态,天地四时都处在不停的变化和更新之中,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当“物”和“哀”结合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种有常的文学理念,“物”虽无常,“哀”却有常。比如,春夏秋冬的更替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是悲秋而不是悲春,难道秋天就天生地带着一种悲情吗?显然不是,所谓的情感因素,都是人赋予自然景物的,所谓“伤心四季共悲秋”。在一种文学理念被确立下来之后,它就会渐渐成为一种文学风尚而被后来的文人模仿和学习,使其成为一种固定的范式,这也是“物哀”理念的发展历程,也即从“物”的无常到“哀”的有常。

二、“物哀”理念的形成原因

上面探讨了日本文学中“物哀”理念的内涵和特征。一种文学理念的兴起或者说文学范式的创新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状态,因此探讨“物哀”理念的形成原因,必须从其诞生的历史时期入手。

(一)基于一定时代的历史背景

“物哀”理念源自《源氏物语》,主要情节围绕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展开。平安时代起自日本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事情发生在公元794年,平安王朝则一直持续到1192年,天朝大权旁落幕府。可知,《源氏物语》应当作于平安王朝的中后期,当时的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改革和叛乱时有发生,当时的没落贵族源氏就是因为平乱有功势力才得到迅速扩展,并最终和关东地区的武士团和封建主结成牢固的同盟关系系,最终威胁到桓武***权。《源氏物语》记载的就是那个时候的腐败***治和宫廷斗争,可见作者深刻的***治寓意。从这个方面看,其“物哀”理念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人的审美价值

我们知道,日本人非常喜欢精致小巧的东西,对事情的审美有着独特的要求。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影响下,他们将剑术高超的美少年称为“高岭之花”,以体现其高洁而不可接近的美好。李泽厚先生将日本文化特性总结为“耻感文化”,是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标准的,正是为了避免羞耻,他们执着于树立高洁的文化和个人典型。“物哀”就是一种无比细腻而又精致的文学理念,它通过自己的渺小与自然的物博之间的对比,展示了一种十分无助的心理状态,这是日本国民心理中本身就带有的审美取向在文学作品中的外现,体现了日本国民的审美追求。

(三)外来文化的介入和影响

如上所言,“物哀”理念的诞生在十一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宋真宗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其时距唐朝不远。从《源氏物语》的体裁来看,和唐宋时期的文人传奇也十分相似,唐宋传奇可以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源头,其虽用文言的形式写成但已然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据统计,《源氏物语》中有90余处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此外,还兼收并蓄了《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由此可知,唐朝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在十一世纪就已经得到鲜明的体现,则《源氏物语》中的“物哀”理念很有可能受到了唐诗及其他中国文化形态的影响。

三、“物哀”理念的文学价值

“物哀”理念自形成之后,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且生生不息。日本诗歌以短歌为主,日本的音乐旋律单调而空灵,日本的舞蹈动作柔和而缓慢,日本的绘画很少追求浓艳的色彩,这些都是受到“物哀”理念的影响。在文学方面也开启了一代文风。川端康成写《伊豆的》,大学生与自相识至相处一直处于一种心照不宣的状态,两人几乎没有言语的交流,但暧昧之情却在空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显现,这其实就是一种‘物哀’化的描写。川端康成本人也认为“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四、结语

综上,“物哀”起源于十一世纪初的《源氏物语》,并逐渐成为日本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其形成主要受当时历史环境以及日本国民审美取向的影响,并兼收并蓄了很多中国唐朝的文化特征,从而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特色和文学理念,并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芬.解读日本文学中以悲为美的“物哀”思想[J].作家.2014(04)

[2]肖书文.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求索.2006(03)

刍议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刍议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学习

中国美学研究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美学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学和美学研究,中国美学研究最新著作。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尚简之风音乐审美的认知神经机制美感,来自何处论废名的写实主义“以美育代宗教说”研究述评鲁迅的审美式启蒙明代陶瓷审美特征许慎六书说与

学习

孙墨佛:诗酒相伴,翰墨留芳

阅读(19)

每日临池近百年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鹏南,自幼受家庭熏陶和儒学教育,每日读经吟诗,写字作文。小小年纪就比同龄孩子书读得多,字写得好,常受长辈及外人称赞,更激励了他好学上进的志趣。父亲还请来当地名士翰林王教他临摹碑帖,讲析“八法”。从

学习

《圣经》与西方电影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圣经》与西方电影,内容包括圣经与西方电影,有关西方圣经的电影。《圣经》是西方文化的基础,不少西方电影中都带有《圣经》文化的影子。《圣经》不仅是西方艺术的根基,也极大的影响和引导西方的主导价值观,是西方人文、文化的

学习

青春,真好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真好,内容包括青春真好经典句子,青春真好小说免费阅读。小鸟因飞翔而快乐,蜡烛因燃烧而快乐,花儿因绽放而快乐。而我,却因拥有青春而感到莫大的快乐。青春的我会为梦想拼搏;青春的我会为梦想坚持;青春的我会为梦想去超

学习

评说《人在囧途》折射出的思想

阅读(31)

[摘要]《人在囧途》是部低成本的公路影片,自上映后如匹黑马,“囧”出了喜人的成绩,赢得了世人的关注。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其折射出的思想进行分析。首先,认为该影片能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去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其次,该影片

学习

肾保健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肾保健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肾健康最新征文,肾内科周报范文30篇。肾保健篇1笔者40岁时,发现双下肢浮肿。但休息1~2天即愈。后来,发现排尿射程渐渐缩短,且尿频而细。再没有像30岁排尿时那样,产生某种惬意感。50岁后教师身体健康普查,

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职业生涯规划评估调整。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提要:目前,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显意义重大。本文从实

学习

人以食为天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人以食为天,内容包括民以食为天全文下一句,一生只以食为天。三联书店出版的二十卷吴宓从1910年记到1974年的日记,几乎恰好涵盖了一个最能表现这一时代特征的“短20世纪”。虽然这只是一部个人史,但是,难得有这样连贯的一部个人

学习

探究“酒驾入刑”满一年的社会效应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探究“酒驾入刑”满一年的社会效应,内容包括酒驾行为会引发破窗效应吗,酒驾拘留后感悟。【摘要】本文以玉溪市为例,深入了解自2011年5月1日起对“酒驾入刑”这一规定在玉溪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此持的态度。通过

学习

白岩松: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白岩松: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内容包括白岩松吃馒头是怎么回事,致十年后的自己白岩松。问:李、网友答:白岩松2012年12月21日,白岩松参加由和全国青联主办的《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不管你生活中有多少阴暗

学习

《钟馗伏魔:雪妖魔灵》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内容包括钟馗伏魔雪妖魔灵混剪,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剪辑。史上最帅的钟馗在民间传说中,钟馗能斩妖除魔,所以旧时老百姓常常把钟馗的像挂在门上用以辟邪。不过,能让妖魔鬼怪望而生畏的钟馗长得不是很和善,人

学习

浅析GB1589

阅读(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国内各种轿车生产企业也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就是轿运车市场的价格之战。为了在这场不见硝烟的轿运车价格战中占据有利地位,陆续出现了一些损害其他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害公共设施影响其

学习

网络如何智能化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如何智能化,内容包括湖北智能化网络配置检测,辽宁智能化网络配置原料。在智能网络的搭建之中,运营商的角色将重新变得不可替代。因为虽然网络接入不再重要,但中央处理服务器的提供和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布设将至关重

学习

照相机的调整原理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照相机的调整原理,内容包括照相机的调节原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应用,它的调节比我们实验做凸透镜成像的调节,复杂得多,现就照相机的调节简单介绍如下.1.镜头调节.照相机镜头是照相机最关键的

学习

中国美学研究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美学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学和美学研究,中国美学研究最新著作。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尚简之风音乐审美的认知神经机制美感,来自何处论废名的写实主义“以美育代宗教说”研究述评鲁迅的审美式启蒙明代陶瓷审美特征许慎六书说与

学习

对日本“宅文化”的探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对日本“宅文化”的探讨,内容包括照理说事日本宅文化,日本宅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御宅族和御宅文化向世界范围不断传播,造成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在一些场合,爱好者们把能够称为“御宅族”的人看做是热衷的代表

学习

飘零的日本“艺伎”文化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飘零的日本“艺伎”文化,内容包括日本艺伎的起源和故事,日本文学艺妓。日本艺伎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1688年-1704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妓馆人员不够,不得不从民间招收一些男子到妓馆内男扮女装,歌舞助兴;或是招

学习

浅析审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构建与研究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审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构建与研究,内容包括艺术学概论中审美教育作用,浅析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摘要: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学生有

学习

吕澂共生美学思想初探

阅读(25)

摘要:鲍桑葵在《美学史》中指出“美学理论是哲学的分支,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1]生于清末民初的吕澂(1896-1989)平生所致力的佛学美学——即共生美学,恰是要从佛学缘起论的角度认识事物现象并指导人生与社会实践的美学理论。

学习

“震撼教育”刍议

阅读(24)

摘要:初中德育工作者常常以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对待一些有问题的学生。文章提出教师在有限的话语权的范围之内,震撼教育可作为初中德育工作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实践这一方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