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青岛市天泰体育场的前身是青岛市第一体育场,始建于1932年,位于青岛市文登路9号。在文登路以南,荣成路以西,依山临海。北为太平山,峰峦秀丽,树木参天,红瓦的小楼掩映在山坡的绿阴之中;南临大海,涛声阵阵,水天一色。第一体育场和汇泉广场、中山公园、第一海水浴场、关组成青岛风景名胜区。青岛风景名胜区中有几个体育设施和场地,为风光秀美的风景区注入运动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2000年经过大规模改造后,更名为青岛市天泰体育场。今年7月至10月,十一运会男足、女足比赛将在这里举行,这座历经近百年风雨、见证了青岛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场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33:中国一流
说起青岛市第一体育场,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一个是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一个是被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先驱”的山东大学体育教授宋君复。
1932年,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时任东北大学体育系教授的宋君复,作为教练,带领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运会。宋君复是个有心人,时刻心想振奋中国的体育事业,他在美国期间,详细考察了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设施,回国时带来了洛杉矶体育场的***样、资料和照片。当时他并没有料到这些资料会在青岛大有用武之地。由于东北已被日本占领,宋君复不愿回东北,他和同时在东北大学体育系任教的郝更生夫妇一起来到山东大学任教。
1932年10月在开封举行的第16届华北运动会上,作为第16届华北运动会青岛代表团教练,宋君复还担负着市长沈鸿烈安排的一个任务:把17届华北运动会的帅旗扛回青岛,争取第17届华北运动会来年在青岛举办。当时的青岛是直辖市,之前从来没有举行过全国性的大型活动,青岛市***府想借此机会完善城市功能,特批了760公亩土地,体育场观众容纳人数为15000人,目标锁定华北之最,限期三个月完成。可是,主办方还是把举办权交给了山西太原。然而,历史总有戏剧性的转折,193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把太原的承办权冲掉了,于是,这一年的华北运动会没有在山西太原,反而是在青岛拉开了帷幕。
当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迎接运动会,召集了教育、工务部门设计人员及体育专家,商议筹建青岛市体育场事宜。宋君复在筹建体育场的商讨会上,展示了携带回来的洛杉矶体育场***样,几经讨论研究,决定采用洛杉矶体育场的样式修建,青岛体育场按此***样四分之一的比例缩建。场址选在山清水秀的汇泉村前,体育场建成后枕山抱海。
体育场于1933年3月正式动工修建,6月底全部建成,4个月竣工。田径赛场内部安排长105米,宽70米的足球场,各项田赛场地均配置其中,田径场跑道为德国人地姆博士所创的400米蓝曲式标准跑道,与美国洛杉矶世界运动场相同,椭圆形400米一周的弯道6条,直道8条,弯道由三个半径组成,离心力小,同时因弯道半径短,也便于清晰地观看比赛。跑道外为草地及看台。体育场北大门(主楼)由3层门楼组成,设有3个拱形入场大门,内侧顶端设钟楼,雄伟壮观。体育场周围环以15级看台,看台外圈长590米,内圈长为540米,配置东西向对称观众坐席15级,每级高0.42米、深0.75米,可容纳观众1.5万人以上。看台为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看台下供运动员休息之用,计有运动员休息室32间、浴室4间,男女厕所共8间。看台东西两面分设司令台和贵宾席,贵宾席可容纳近百人。体育场设观众入场门11个,运动员入场门两个,看台内圈中设运动员出入口4个,做到了观众与运动员的分流。体育场大门为三层,第一层为大门通道,第二层为会议室,第三层为办公室。入场门为两个拱形门,门楣用崂山花岗石,墙面饰以水刷石。体育场除田径赛场外,还设有排球场和网球场。场内的照明设施、场外的绿化美化都带有西方特色,场内引自来水浇灌草地,用明沟和雨水管解决场内的雨水排放。整个体育场的设施设备、施工质量为30年代中国一流。
体育场建成后,沈鸿烈在体育场北门楼题名“青岛体育场”,并刻碑石镶嵌在城墙上,“自古盛世之民健而多寿,衰世之民多天……民积弱已久 市属中小学加授***事训练,以冀贯通德智体三育”,碑石的字字句句都传达了建体育场的宗旨――“树民族自强之基础”。这一年7月,第17届华北运动会在此举行。沈鸿烈任大会会长,张伯苓任总裁判。
青岛的许多运动健儿参加了比赛,在田径、网球、棒球、垒球、游泳等项目上夺得冠***、亚***。游泳比赛的赛场设在栈桥西侧,从资料照片上可以看出用小旗隔成的泳道分明,栈桥上挤满了观众,蔚为壮观。青岛女子游泳队“何氏三杰”在运动会上创佳绩,何文锦、何文静、何文雅三姐妹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2000:脱胎换骨
为迎接1986年8月1日在这里举行的第25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第一体育场进行了自建成后第一次比较大的整修。将当时的路渣跑道更换为塑胶跑道,在体育场的四个角上建了4座灯塔,每座灯塔上装有42盏灯,由青岛航务二公司负责施工。改造后陆续承接了全国女子田径锦标赛和全国竞走比赛等重大赛事。
随着岁月变迁,第一体育场因年久失修无法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999年,第一体育场被鉴定为危房。2000年,在中共青岛市委、市***府及有关领导部门的关注和帮助下,决定将第一体育场推倒重建并被市***府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
改建后的第一体育场更名为青岛市天泰体育场,占地面积10382余平方米,设计使用寿命是一百年,可以保证全年全天候使用。可承办足球比赛、田径比赛、橄榄球比赛、曲棍球比赛等赛事,天泰体育场仿城墙式的外观保留了原体育场旧有的风貌。体育场以北大门为界,东面和西面各有8个观众看台疏散口,南面有6个看台疏散口,场地设有4个疏散口,其中有两个车辆通道,以保证应急措施的需要。
观众看台共安装了20525个玻璃钢材料的靠背式座椅,比原先增加了5000多个,其中***台座位450个,根据不同的区域选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看台20排分为11个区,看台共有22个观众通道。按照观众满员计算,观众疏散时间为8.2分钟。在***台后侧,新增加了贵宾席,在418平方米的贵宾专用房间里,贵宾可以在玻璃墙后观看比赛。与贵宾席一体设计的还有大屏幕、灯光控制室;广播室有线转播、无线直播、计算机网络等控制室。在东西两侧看台的上方,是增设的遮雨棚。遮雨棚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每侧罩棚钢结构主要由25个中跨度约为200米与地面成一倾角的大拱组成,棚面采用镀锌彩色喷塑压型钢板,可以保证20年不生锈。新增的遮雨棚可以让观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体育场还在北大门的行***办公楼下面修建了100平方米的残疾人专用看台及专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通道。
天泰体育场照明的设备采用的是耗资148万元的美国欧斯朗灯带式照明设备,取代了原先的灯塔,198只2000瓦的照明设备在遮雨棚边缘一字展开,使照明更加均匀。场地音响采用了美国号角无盲区环绕音响,保证了场地里的每个角落里的观众和运动员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场内所发生的事情。在***台上方的遮雨棚的边缘长150米的马道上,还可以根据需要架设摄像机等转播设备,可以同步转播百米跑、跨栏、跳远等比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实时***像。值得一提的是,改建后在贵宾席旁边增加了面积为100多平方米的新闻会大厅,并在新闻厅内增设了网络端口,供记者们上网传稿,使得在这里举行的精彩赛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往各地。
2009:焕然一新
为迎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青岛市天泰体育场自2008年11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青岛市***府拨付了280万元十一运会专项资金。通过***府采购招标,聘请了运动草坪的专业施工单位更换了场地草坪,面积近8000平方米,同时对草坪的喷淋系统也进行了改造;对全部看台座椅进行了维护,更换新座椅1000余个,新闻厅、裁判员工作室、休息室、运动员休息室、卫生问等功能房间也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改造,体育场的内外墙粉刷一新;场上的大屏幕和场内的网络设备均进行了升级改造。
如今,改造工作已经全部结束,青岛市天泰体育场焕然一新,迎接即将到来的十一运会足球项目的比赛。
(本文部分历史资料由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天泰体育场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天泰体育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