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字仲尼,名丘。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据史料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就是今天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岸边,就是今天孔林所在地。
据历史记载,孔子的祖先原本是殷商的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以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代祖先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氏。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的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字叔梁,名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了9个女儿,他的小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孟皮,但是脚有毛病。
按照当时的习俗,女子和有残疾的儿子都不能成为家族继承人,叔梁纥晚年又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孕生育了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排行第二。
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治家,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表示对孔子的崇敬,不断给他追加尊称名号。
《左传・哀公十六年》中记载,孔子死后,鲁国国王鲁哀公亲自撰写悼词悼念孔子。他在悼念文章中说:“上天真是没有同情之心,舍不得留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只留下我一个人占据着王位。我孤苦伶仃、内心惭愧,真是非常痛苦呀!孔丘,我尊敬的男子汉!你死去以后,我真是难以约束、严格自律。”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命令:“尊孔子为文宣皇帝,下令各州郡都建立庙宇进行祭祀,庙宇规格很高,要殿堂宽敞、气势恢宏,像皇帝的宫殿一样。”
孔子的真实长相如何,历来争论较多。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中采用的尺度是周朝时期的度量标准,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九尺六寸就大约等于今天的191厘米。这样看来,孔子是位1.90米多的大高个子。
在《荀子》中记载:“仲尼长,子弓短”。荀子生活的时代离孔子不远,他的说法是非常可信的。
另据《韩诗外传》中的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各国之间往返奔波、非常劳累。在《礼记・玉藻》中有“丧容累累”之类的记载。孔鲋在《孔丛子・居卫》中记载子思评论孔子时说:“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孔子由于长期劳累奔波,他的真实长相可能是较瘦,没有胡须或者胡须较稀少,上身较长下身较短,稍微显得有点驼背,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天庭饱满,胳膊长气力大。
但是到了后来,一些史书记载就不够真实了,宋代《路史》引用《世本》的记载说,孔子“眼露白,耳露轮,口露齿,鼻露孔”,被称为“七露”。把孔子的相貌描写得相当奇特和丑陋,很不可信。
现在人们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自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的手笔,把孔子描绘成浓眉长髯的人物,也不是真实的孔子。后世学者陈继儒在《群碎录》、清代学者杭世骏在《订讹类编》中都认为孔子本来无须,今天的画像多须,完全是错误的。
其实孔子也是文武双全的人。有记载说,孔子与他父亲一样勇力过人。
中国古代也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孔子以前到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人人必修的课程。《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战争与祭祀同等重要,人人重视,每个人都必须懂得骑马射箭和驾驭车辆。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摄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由此可见,孔子知识渊博,足智多谋,勇武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