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明这种支持中美接触、但却并不亲华的新“中国通”思维模式,的确可以在今天很多美国对华官员的身上找到。但在复苏后的中美关系中,这个曾经目睹了低谷的人,就不适合再代表美国出使中国了。
李洁明(James R.Lilley),青岛出生的美国人,1989~1991年任美国驻华大使,2009年11月12日在华盛顿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1岁。他去世之后,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网站发了悼词,称赞李一生的传奇“激励了几代中国通(China Hands)”。
改写了“中国通”的定义
事实上,2004年出版的李洁明自传的标题就是《中国通:在亚洲90年的冒险、谍报和外交历程》,因此当李去世之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他作为“中国通”的地位。实际上,他已经成功改写了“中国通”的定义。
在美国,原来“中国通”约定俗成特指被麦卡锡踢出***、据说必须为美国丢掉中国负责、***治观点颇为***的美国***中的中国问题专家:主要是四个“约翰”:John CarterVincent(范宣德),JohnPatonDavies(戴维斯),Jr John S.Service(谢伟思)和JohnKingFairbank(费正清),以及Oliver Edmund Clubb(柯乐博)。李洁明这个“中国通”,算是一个相对右翼但又相当知华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之前的老“中国通”们显然有很大区别,因此李洁明能激励的“几代中国通”,指的是目前尚在为美国***府效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们。在这个意义上,李洁明也是解读今天美国对华***策制定过程的切入点之一。
李洁明应当不会说太复杂的国语,因为他从小住在青岛的租界区,唯一能听到的中国话就是他保姆的方言,听到的是关于吃喝的日常用语以及骂人话。虽然后来他正式学过一段时间中文,但他在和中国人交流的时候,依然必须中英文并用。不过因为他生命最初的12年(1928~1940)完全是在中国度过,有着深刻的中国烙印,他还目睹了***阀割据的混乱和日本侵华的惨剧,因此对中国人民有着本能的同情,但同时又深谙中国人的处事逻辑。
跟随哥哥的中国道路
他一生最崇拜也最思念的人,是他的长兄弗兰克。弗兰克是耶鲁1943年毕业生,算是那种很典型的上一代“中国通”,深深热爱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因此毕业之后就接受***的中文进修,然后立刻返回中国帮助他热爱的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但在战乱中,弗兰克的理想主义与和平主义让他无法忍受现实,消沉下来,甚至罹患忧郁症,在1946年驻日时,开***自杀。
弗兰克的死对李洁明的影响是终生的。儿时,哥哥一直是他的庇护神,但当他18岁时,哥哥的噩耗让他震惊不已,下决心要追随哥哥的道路,学中文并且回到中国服务。当然他和哥哥有很大不同。第一,哥哥服务的中国是美国的盟友,因此哥哥再爱中国也没什么关系,而李洁明面对的中国,却是冷战中的敌对国家。第二,哥哥是标准的理想主义者,理想到最后自杀,而李洁明,却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对中国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因为父兄的这种浪漫“中国通”的幻想破灭(哥哥自杀,任职美孚石油在华的父亲和二哥最后因新中国建立而事业结束),反而认为父兄的浪漫中国情怀才是美国过去对华***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他选择“服务”中国的方式,是加入中央情报局(CIA),针对中国开展了长期的谍报工作,成了***新中国不折不扣的敌人。
在2003年提前一年出版的李洁明回忆录台湾中文版中,他奇怪地保留了一些后来英文版并不存在的关于中国的论述,这成为理解李洁明和哥哥弗兰克“同而又不同”的选择动机的珍贵材料。他说:“我观察中国及其动机时,发展出某种程度的置身事外的能耐。我相信,这种距离根源于小时候在青岛的成长环境。我们全家舒适地生活在优渥的外侨社区,除了弗兰克之外,我们对周遭中国的种种悲惨际遇,大体上漠不关心……中国只是一个游乐园,我们玩过的玩具在长大之后也就丢了……(日后)我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和文学,但同时仍然戒慎恐惧。我不想跟任何人、事牵扯太多,以至和弗兰克一样被它所毁。”
这种极其矛盾的对华情感,是英文版自传中看不到的。这种复杂的情感锻造出来的新中国通,也注定和上一代的截然不同。这应当就是他以跟随哥哥的中国道路为追求,却落实在对华谍报工作中的背后心理因素。CIA出身的外交官
当然,他的谍报工作虽然有一些“成绩”(例如策反了一些中国官员,靠藏人获得了一些中国***队情报,甚至端掉台湾的核计划也可能是他的功劳之一),但总体来说,和他后来的外交成就相比不足挂齿。毕竟无法进入中国,光靠在中国地区和国家打转,自然无法具备影响中国的力量。
他真正的事业起步,来自1971年尼克松访华。当时他已经返回美国在CIA总部坐班。获知尼克松访华消息之后,他总结了自己之前20年的谍报活动,认为只有真正进入中国,才能做一点实在的事。因此1973年2月,当他一听到中美要互派代表处,就使尽浑身解数,争取自己驻华的机会。现在看来,他这个做了22年对华谍报工作的人,竟然被美国***和中国***接受驻华,也的确是小概率事件。中国当然对他早就知根知底,但说实话,在当时的环境下,哪个驻华的美国外交官,北京不视作“间谍”?所以是不是CIA在中国眼中都一个样。这样,45岁的李洁明在1973年7月成为美国***府第一批进入新中国的外交(情报)人员。他努力做好情报工作,1974年10月迎来了他的新上级――新的代表处主任老布什。老布什选择出使中国,其实是为了避水门事件的风头,但他和李洁明短暂的北京相处,却埋下了李日后正式出使中国的种子。
说短暂,因为那年10月30日《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写道,“尽管美中关系十分敏感,CIA依然悄悄地在美国驻北京办事处里安置一名谍报人员,他就是曾在柬埔寨、泰国和老挝服务过的情报官员李洁明。”1975年3月,他只好离开中国,甚至也从此由秘密身份转成了公开分析员。之后他构思了当时石破天惊的Wallabee计划――中美合作在***建立针对苏联核武试验的情报收集站,送交基辛格研判。虽然当年中国没有同意,但1979年通过一次拜登参议员在内的国会访华团,Wallabee计划被再次提起,这次终于被采纳。当年开始,中美通过***情报站的合作,开始了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前的情报合作蜜月,甚至这个项目在1989年都没有被停止。
1976年布什回任CIA局长,这开始了李洁明的好运。1979年布什宣布参选总统,李
洁明作为幕僚―直辅选,1980年11月,布什成为里根的副总统。由此,李洁明官运亨通。1981-1984年,他成为美国在台协会的主任,在此期间,极力反对美国***的亲华***策,支持《与台湾关系法》和对售,被里根赏识;另外对台也极力稳住了***,让他能接受限制对售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打击。他还帮助台湾稳固在亚洲开发银行里面的***成员地位。当然他的爱台表现,只是出于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考量,当他要灭杀台湾核计划的时候,却也是干净利落。
在出任了1年助理国务卿之后,1986-1989年,李洁明出任驻韩国大使,1987年代表里根总统说服全斗焕不要镇压学生,支持全的继任卢泰愚出任总统,得罪了学生,但也让韩国避免了流血***,让汉城迎来了1988年奥运会,从此韩国走上民主的道路。
中美关系低谷的考验
之后是1988年11月老布什当选总统,他也因此以驻华大使身份于1989年5月2日抵京。这既迎来他人生事业的顶峰,也把他推到了火山口。他没想到,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之时,却是被迫为美国处理复交以来最低谷的中美关系。
因为有中国异见分子长达1年躲在美使馆里,李洁明大使备受中国冷眼。直到1年之后,老布什宣布无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缓解了西方对中国封锁后,李洁明才喘了口气。不过,因他力挺老布什对售,已经陷入低谷的中美关系又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李洁明也着实帮助了中美关系复苏。他认为美国一定要保持和中国交流和贸易,所以他非常支持老布什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延长,甚至作保帮助美国波音公司对中国出售飞机、支持中国海外开采石油、为休斯卫星在中国发射铺路、延续他发起的中美联合***情报合作等等。1991年1月,作为对李洁明尚且为中美关系做了一些贡献的回报,中国阻止了伊拉克***府派到北京对他的暗杀计划。
李洁明这种支持中美接触、但却并不亲华的新“中国通”思维模式,的确可以在今天很多美国对华官员的身上找到。但复苏后的中美关系中,这个曾经目睹了低谷的人,就不适合再代表美国出使中国了。1991年,他回到了美国,日后一直在跟对华***策相关的委员会和智库工作,不停地向美国主流社会宣扬他的现实主义对华策略。
李洁明去世几天后,奥巴马历史性访华。在访华中,奥巴马明确表示中美必须联手对付世界难题。很显然,这届***府没有采取李洁明的***策。道理也许很简单,中国,其实已经被李洁明等人一手送上了崛起之路,今天已经不再是他和哥哥在一起时的青岛玩具了。这点,大概是他在去世前也没想清楚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另类“中国通”李洁明